傳統(tǒng)文化視角下當代教師核心價值觀的構建
本文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視角下當代教師核心價值觀的構建 出處:《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傳統(tǒng)文化 教師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構建途徑
【摘要】:基于教師文化傳承的使命,從傳統(tǒng)文化角度溯源教師價值觀的思想基礎,探索當代教師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以期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促進教師職業(yè)發(fā)展。本研究首先從構建當代教師核心價值觀面臨的挑戰(zhàn)出發(fā),論述傳統(tǒng)文化對當代教師核心價值觀構建的意義,進而從傳統(tǒng)文化角度凝練當代教師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容,最后提出四點增強當代教師核心價值觀的對策建議。
[Abstract]:Based on the mission of the inheritance of teachers ' culture ,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values of contemporary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 so as to deepen the research of the core values of the contemporary teacher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This study first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values of contemporary teachers from the challenge of constructing the core values of contemporary teachers ,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re values of contemporary teachers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gle .
【作者單位】: 河海大學教務處;泰州學院;
【分類號】:G451.1
【正文快照】: 傳統(tǒng)文化是勞動人民精神財富的結晶,是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紐帶,是社會實現(xiàn)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傳統(tǒng)文化為源頭,明確教師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nèi)涵及時代價值,塑造構建當代教師核心價值觀,對引導調節(jié)新時期教師價值觀和教學行為,推動思想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費孝通;反思·對話·文化自覺[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2 袁貴仁;關于價值與文化問題[J];河北學刊;2005年01期
3 王玲;;教師價值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成祖松;宋洪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社會化中的價值[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馮智明;;文化人類學理論方法在“中國文化概論”課程中的應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3 葉良旋;“中國文化概論”課程的性質和特征[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李繼興;關于應用哲學平衡論的思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5 奐平清;;全球化背景下的當代中國民族認同[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劉鐵梁;“標志性文化統(tǒng)領式”民俗志的理論與實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鄭師渠;;歐戰(zhàn)后梁啟超的文化自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8 蘆平生,陳玉玲;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傳承與演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9 單鵬舉;;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應引領文化創(chuàng)新風氣之先[J];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03期
10 張祝平;;從文化自覺的視域審視太極文化的勃興[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士輝;;文化自覺與民族精神[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二)[C];2004年
2 虞崇勝;;倡導“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觀[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3 趙瑞芳;;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堅實基礎[A];孔學研究(第十四輯)——云南省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馬曉琴;;當代回商的文化自覺——以三營的回族商人為例[A];首屆中國寧夏回商大會文化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5 馬曉琴;;當代回商的文化自覺——以三營的回族商人為例[A];中國回商文化(第一輯)[C];2008年
6 黃穎;;文化自覺與文化創(chuàng)新——從“新天地”現(xiàn)象談起[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上)[C];2004年
7 石大建;;民間讀經(jīng)的文化自覺性——以上海市J區(qū)民間讀經(jīng)為例[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8 陳旭峰;;費孝通的文化自覺理論對當前農(nóng)村教育發(fā)展的啟示[A];2011年浙江省社會學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木基元;普衛(wèi)華;;讓阿詩瑪更加靚麗——從麗江的啟示談二次創(chuàng)業(yè)中的石林文化品牌[A];云龍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10 江凈帆;;“讀經(jīng)”運動:是“文化自覺”還是“文化自尊”——兼與蔣慶先生商榷[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雪艷;中國當代漢族作家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謝宏忠;基于文化多樣性視野的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胡沈明;現(xiàn)代新聞評論寬容意識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張姝;論教師的文化覺醒及其教學實現(xiàn)[D];西南大學;2011年
5 呂韶鈞;舞龍習俗與民族文化認同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6 張嶸;傳統(tǒng) 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D];蘭州大學;2011年
7 李鑒修;文化軟實力與黨的對外宣傳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8 韓成艷;從表達認同到認同表達[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賀夏蓉;多重視角下的女書及女書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魏延梅;在自覺、互動和對話中傳承民族文化[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春平;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域下的文化認同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羅美玲;從宗族儀式到民族節(jié)日[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李會勤;生態(tài)文化自覺探析[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4 余穆諦;云南清真寺建筑及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5 黃明波;方言電視·地域文化·涉臺傳播[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妹;哲學視域下的文化寬容[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郭小偉;高中生生命價值觀及其教育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8 師林;價值優(yōu)化:馬克思價值觀的當代探索[D];吉林大學;2011年
9 林蘭;霞浦畬族歌謠傳承的考察與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10 張婷;西雙版納多民族學校中不同民族學生發(fā)展狀況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道理;華杰;李曉燕;;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缺失與重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年12期
2 張昊;;價值引導:高校教師發(fā)展制度的核心理念[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年09期
3 程建軍;李歡歡;;試論當代高校教師核心價值觀的構建[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年02期
4 賀薈中;連福鑫;;價值觀測量方法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06期
5 戚萬學;唐漢衛(wèi);;教師專業(yè)化時代的教師人格[J];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6 胥興春;張大均;;教師工作價值觀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寧維衛(wèi);價值觀:心理學的新認知[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8 魏源;;價值觀的概念、特點及其結構特征[J];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18期
9 郭翠菊;;論教師的價值觀及其作用[J];教育學術月刊;2010年03期
10 羅萍,魏國英,王春梅,王秀英;不要“文明的”性別歧視——大學女教師價值觀調查分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4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詹小利;當代中小學優(yōu)秀教師專業(yè)素質的系統(tǒng)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小玲;;傳統(tǒng)節(jié)日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統(tǒng)一同青少年群體的關系[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2 林海龍;;以人文素質教育為路徑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高教探索;2009年05期
3 陳姝宏;;重塑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8年11期
4 周小玲;;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與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探析——以粵北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為例[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龔啟學;孫小群;;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大學生價值觀的樹立[J];知識經(jīng)濟;2008年04期
6 陳偉;唐珍名;;高校應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7 謝狂飛;楊結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個人核心價值觀在實際貫徹中的關聯(lián)和互動[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08年08期
8 張飛燕;;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思考與對策[J];學術論壇;2009年04期
9 劉光照;;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J];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10 范昭霞;;網(wǎng)絡文化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佳;;傳統(tǒng)文化與社區(qū)先進文化建設[A];傳統(tǒng)文化與先進文化構建[C];2004年
2 宋志軍;;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意義——《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的出版營銷過程的啟示[A];優(yōu)秀出版物價值論:中國編輯學會第十三屆年會優(yōu)秀文集[C];2008年
3 陳沛沛;楊枝青;楊杏林;張晶瀅;肖蕓;蘇麗娜;;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而不同”思想造就了“海派中醫(yī)”[A];全國第十八次醫(yī)古文研究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周大偉;;皇帝的新衣:來自北京老胡同的吊詭[A];2005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5 繆品枚;;畬族與閩東傳統(tǒng)文化[A];畬族文化研究(下冊)[C];2003年
6 李群;;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對現(xiàn)代人才管理的啟示[A];國土資源職教改革與創(chuàng)新[C];2009年
7 馮敏;;涼山彝族傳統(tǒng)文化與改革[A];民族學研究第十輯——中國民族學會第四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8 劉梅;;論心理學形神觀整體恒動思想[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田峰;;傳統(tǒng)文化與晉江文化的現(xiàn)代化[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杜熙茹;;我國傳統(tǒng)文化在假日體育旅游中的和諧共享——以南海西樵山對南獅的策劃為例[A];2007廣東省體育科學研究論文選[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劉威;首屆克州“瑪納斯”國際文化旅游節(jié)在阿合奇開幕[N];克孜勒蘇報;2007年
2 馮其庸;文化振興需廣開“才路”[N];人民日報;2007年
3 衛(wèi)平;白鴻:為傳統(tǒng)文化尋找生存空間[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4 新華;利用節(jié)假日弘揚傳統(tǒng)文化[N];中國旅游報;2007年
5 見習記者 禹媚邋記者 何騰江 通訊員 曾木華;黃圃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轉型[N];中山日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何沙洲 實習記者 吳聞鶯;傳統(tǒng)文化是一筆大財富[N];經(jīng)理日報;2004年
7 馬智;傳統(tǒng)文化保護是一個國家的責任[N];音樂周報;2003年
8 陳四四;行走在挑剔的目光中[N];四川日報;2007年
9 著名學者 文懷沙;尊重傳統(tǒng)不等于開倒車[N];人民日報;2008年
10 王玉梅邋程曉龍;媒體要積極推進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惠麗;傳統(tǒng)文化視域中的鐵凝小說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2 馬可;80后與網(wǎng)絡文化[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3 王保慶;傳統(tǒng)文化與執(zhí)政黨建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張文安;周秦兩漢神仙信仰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5 廖君湘;南部侗族傳統(tǒng)文化特點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6 張云;中國會計文化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7 郭樹芹;唐代涉醫(yī)文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8 喬玉光;危機管理視角下的中國北方草原傳統(tǒng)文化[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9 張佑林;江浙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10 陳勝;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閾下的法律與宗教[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艷紅;夏目漱石和傳統(tǒng)文化[D];湘潭大學;2001年
2 王繼太;繪畫個性化語言的探索[D];延邊大學;2004年
3 王小良;論中國佛教的末法思想[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盛輝;論知識產(chǎn)權保護制度對技術創(chuàng)新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5 劉雨眠;行者無疆—淺析中國動畫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6 徐碩;現(xiàn)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傳統(tǒng)文化構思[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冷旭芝;灰色在油畫語言中的心理呈現(xiàn)[D];青島大學;2007年
8 包健;傳統(tǒng)精神的現(xiàn)代重釋[D];浙江大學;2007年
9 周志朋;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大學教育中的價值及價值實現(xiàn)[D];吉林大學;2008年
10 周英展;試析傳統(tǒng)文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雙重效應及其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4183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18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