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會學視域中的教師合作
本文關鍵詞:西方社會學視域中的教師合作 出處:《外國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以往關于教師合作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師合作內(nèi)涵、價值、方式、策略等方面。在社會學視域中,教師合作是以身份認同為前提,通過關系網(wǎng)絡不斷獲得社會資本,蘊含著權力、沖突等因素的社會性活動。在社會學中,教師合作是一種社會性現(xiàn)象,借助西方社會學的視角來研究教師合作,會得出一些新的啟示和思考。在這種社會性活動中,身份認同是教師合作的前提;獲得社會資本是教師合作的要義;權力是影響教師合作的重要因素;沖突是教師合作的伴生物。
[Abstract]:Previous researches on teacher cooperation mainly focused on the connotation, value, mode and strategy of teacher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sociology, teacher cooperation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identity. In sociology, teacher cooperation is a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studies teacher coop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stern sociology. In this kind of social activity, identity is the premise of teacher cooperation; Acquiring social capital is the key of teachers' cooperation. Powe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eachers' cooperation; Conflict is the companion of teacher cooperation.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基金】: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項目《社會學視域中教師課程權力的研究》(項目編號:2012QY097) 吉林大學青年學術骨干支持計劃項目《社會學視域下課程改革與高校協(xié)同創(chuàng)新》(項目編號:2012FRGG021) 吉林大學杰出青年(B類)項目《鑲嵌在結構中的學校課程實施》(項目編號:2011QG011) 遼寧省社會科學基金規(guī)劃項目《農(nóng)村教師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的組織社會學分析》(項目編號:L11DSH031)
【分類號】:G451.1
【正文快照】: 在西方社會學視域中,學校教師合作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性現(xiàn)象,有其自身的特殊意蘊。這種教師合作是一種以身份認同為前提,通過關系網(wǎng)絡不斷獲得社會資本,蘊含著著權力、沖突等因素的社會性活動。西方學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富蘭(Fullan)、李特(Little)對該領域進行了較為深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寧立志;曹亞玲;;從經(jīng)濟法視角看社會團體的法主體地位[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2 顏良偉;;沖突與協(xié)調(diào):民事抗訴中檢法關系新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3 李潔;“粉領”階層——社會存在與自我認同[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4 殷瓊;;試析鄉(xiāng)村精英在群體性沖突預防中的功能[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5 明成滿;;思想政治理論課結合群體性事件進行教學的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劉彪;;蘇童《茨菰》的悲劇性結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7 呂欣;;經(jīng)濟型群體性事件的處置[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8 李廣學;楊秀梅;;沖突與和諧——我國轉型期體育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J];安徽體育科技;2008年04期
9 張守文;經(jīng)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10 陳明凡,宋衍濤;政治沖突與整合理論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J];北方論叢;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立會;;社會沖突理論及其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A];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諧——河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8年
2 郝明;;政府轉型條件下公民話語權實現(xiàn)的探討[A];“經(jīng)濟轉型與政府轉型”理論研討會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上)[C];2011年
3 左雪松;;從階級沖突到社會沖突觀—馬克思與科塞的沖突思想[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和諧”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虞崇勝;鄭迎春;;政通才能人和——服務型政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5 周敏浩;劉彥蕊;;社會變遷的基本理論范式與表現(xiàn)形式評述[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6 郝彩虹;;沖突與和諧——從科塞的沖突功能理論看我國農(nóng)民工與市民的利益沖突[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蔡久旭;;社會沖突視角下食品安全問題引發(fā)的思考[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李月球;;農(nóng)村突發(fā)性群體事件的原因及其對策研究[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付誠;王一;;市場規(guī)則體系下的“無直接利益沖突”問題初探[A];中國社會學會2010年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10 劉軍民;胡永利;;論提高黨防范和抵御執(zhí)政風險的五大能力[A];提高領導科學發(fā)展能力暨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敬;審計期望差距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盧迎春;論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政治功能[D];蘇州大學;2010年
3 馮世明;公元前3世紀—公元4世紀匈奴國家形態(tài)的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衛(wèi)東;大學內(nèi)部重點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戴均;當代中國轉型社會的政治認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洋;求同存異:在沖突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建勛;我國農(nóng)村社會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東大學;2010年
8 陳微波;利益分析視角下的轉型期國有企業(yè)勞動關系若干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陳漢良;毛澤東社會學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10 張佳鑫;協(xié)商解決糾紛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卞曉偉;新時期我國農(nóng)村糾紛的多元化解決機制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董芳芳;湖北省畜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高博;當代中國政治沖突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彭雙雙;社會轉型期我國利益矛盾的政治協(xié)調(diào)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李景旺;中美群體糾紛解決機制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劉兆豐;基于競合戰(zhàn)略的中國汽車行業(yè)供應鏈優(yōu)化模式探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姜自安;馬克思主義階級沖突理論與實踐[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8 王海鵬;基于利益相關者的財務利益沖突機理與協(xié)調(diào)機制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羅麗芳;流動人口犯罪發(fā)生機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陳俊夫;公共危機決策反饋糾偏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蓮花;;基于社會資本視角的學校競爭優(yōu)勢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2 童宏保;從人力資本到社會資本:教育經(jīng)濟學研究的新視角[J];教育與經(jīng)濟;2003年04期
3 吳剛 ,宋曄 ,班華 ,王平 ,南紀穩(wěn) ,王建華;教育文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郭燕;;構建公民社會與培育社會資本[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07年02期
5 涂三廣;;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社會資本的視角[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7年07期
6 黃明娣;徐芳麗;;論社會資本理論視閾下和諧校園的構建[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7 莊西真;;社會資本視野下的學校能力建設[J];教育學術月刊;2008年07期
8 程莉莉;社會資本與教育機會均等[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年14期
9 楊雪英;;論師德對學校社會資本的影響[J];黨史博采(理論);2005年09期
10 蔡曉良;蔡曉陳;;社會資本、教育投資和經(jīng)濟增長:理論與實證分析[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瑋;成龍;何貴兵;;心理資本與社會資本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和就業(yè)信心的影響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胡蓉;;教育篩選與就業(yè)[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一)[C];2004年
3 傅林;;權力的制衡與積極的自由——美國1965年“初等與中等教育法”的制定及實施過程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孫宏艷;;農(nóng)民工子女的身份認同與權益保護[A];和諧社會建設與青少年發(fā)展研究報告——第三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7)[C];2007年
5 呂如意;;公民意識教育方法和途徑研究——香港國民教育中心在推廣國民教育的實踐與分享[A];公民意識研究[C];2008年
6 崔學華;;中國流動少年兒童融入城市教育問題研究[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發(fā)展研究報告——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8)[C];2008年
7 段太勇;任建華;;論現(xiàn)代學校產(chǎn)權制度[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郭叢斌;閔維方;;家庭經(jīng)濟和文化資本對子女教育機會獲得的影響[A];2005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9 徐克;;推進民辦學?缭绞桨l(fā)展[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田漢族;;關于教育經(jīng)濟學的學科性質(zhì)思考[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葉曉楠;農(nóng)民工子女,七成感到生活幸福[N];人民日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許長江;河南新政鼓勵社會資本辦教育[N];中華工商時報;2011年
3 陳寧 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與教育機會均等[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記者 楊凌;創(chuàng)新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資本興辦教育[N];河南日報;2011年
5 高靚;回歸十年,香港教育變化大[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李亞杰邋劉娟 葛素表;新生代農(nóng)民工新“望子成龍”:盼子女當博士[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7 本報記者 師 琰;教育收費何“亂”之有[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3年
8 本報記者 孫海 張寧;他們距城里娃還有多遠?[N];寶雞日報;2007年
9 儲朝暉;香港十年之教育[N];中華讀書報;2007年
10 關慧 整理;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等的地位仍未實現(xiàn)[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李茂森;自我的尋求[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清雁;教師是誰[D];西南大學;2009年
3 孫士杰;學校社會資本生成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4 胡春光;學校生活中的規(guī)訓與抗拒[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熊易寒;當代中國的身份認同與政治社會化:一項基于城市農(nóng)民工子女的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6 郝明君;知識與權力[D];西南大學;2006年
7 孫來勤;身份認同與身份掙扎[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鈴;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身份認同感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劉正榮;進城就業(yè)農(nóng)民子女心理健康問題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3 許文燕;轉型期我國教育公正的若干研究與思考[D];蘇州大學;2008年
4 謝偉;學校場域教師弱勢群體的社會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李峰;轉型期教育不公現(xiàn)象的社會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6 劉焱;場域共生:教師權威與學生自由[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單筱婷;“自致”與“規(guī)范”[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華文健;寧波市東海區(qū)音樂教師群體的調(diào)查與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9 高明華;教育不平等與階層再生產(chǎn)[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10 劉俊;弱勢群體的社會資本對其子女教育的影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3747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74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