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氧飽和度評定肌肉耐力和全身耐力的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肌氧飽和度評定肌肉耐力和全身耐力的實驗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通過實時連續(xù)監(jiān)測運動員在不同形式運動過程中股外側肌氧飽和度參數(shù)的動態(tài)變化,探討肌氧飽和度與肌肉耐力和全身耐力之間的關系,為用肌氧飽和度評定肌肉耐力和全身耐力提供實驗依據(jù)。研究方法:實驗一:以14名運動員為實驗對象,選取受試者的股外側肌為待測部位。實驗過程中,首先利用近紅外光譜技術(NIRS)測量出受試者的肌氧飽和度安靜值和“零點”值;然后通過等速肌力測試方法測量肌肉耐力水平:采用BTe測力系統(tǒng)測量膝關節(jié)等速屈伸過程中伸肌力量的變化,通過伸肌力量的變化計算出伸肌耐力指數(shù);整個測試過程中實時連續(xù)監(jiān)測股外側肌氧飽和度的變化,并記錄測試過程中肌氧飽和度最低值;將肌氧飽和度相關參數(shù)與耐力指數(shù)進行相關性分析。實驗二:以29名運動員為實驗對象,首先測量出受試者的肌氧飽和度安靜值和“零點”值;然后通過運動有氧能力測試方法測量全身耐力水平:采用線性遞增速度進行運動有氧能力測試,運動中實時連續(xù)監(jiān)測呼氣成份和股外側肌氧飽和度的變化,采集有氧代謝能力的相關參數(shù):無氧閾攝氧量絕對值、無氧閾攝氧量相對值、無氧閾速度、最大攝氧量絕對值、最大攝氧量相對值、最大攝氧量速度、力竭速度,以及肌氧飽和度的相關參數(shù):運動前安靜狀態(tài)股外側肌氧飽和度的值及運動中肌氧飽和度最低值,然后對二者進行相關性分析。研究結果:(1)阻斷血流蹲起過程中、等速肌力測試過程中以及遞增跑過程中,肌氧飽和度逐漸下降并達到最低值,最低值的平均值分別達到34.2%、43.7%和41.5%,之后不再隨著運動的進行而繼續(xù)下降;(2)阻斷血流蹲起過程中肌氧飽和度最低值即肌氧飽和度“零點”值,顯著低于等速肌力測試過程中及遞增跑過程中肌氧飽和度最低值;(3)阻斷血流蹲起過程中以及等速肌力測試過程中肌氧飽和度最低值、下降幅度以及下降率與耐力指數(shù)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P0.05),其中,阻斷血流蹲起過程中及等速肌力測試過程中肌氧飽和度下降率與耐力指數(shù)的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r=0.890,r=0.953;(4)受試者的肌氧飽和度“零點”值(0%r SO_2)、肌氧飽和度安靜值與“零點”值的差值(100%rSO_2-0%rSO_2)以及變化率(100%rSO_2-0%r SO_2)/100%r SO_2與有氧代謝能力指標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其中,(100%rSO_2-0%r SO_2)/100%r SO_2與力竭速度(Vmax)的相關系數(shù)r=0.852。研究結論:(1)阻斷血流蹲起過程中、等速肌力測試過程中以及遞增跑過程中,隨著運動的進行肌氧飽和度逐漸下降并達到最低值;(2)肌氧飽和度“零點”值顯著低于等速肌力測試過程中以及遞增跑過程中的肌氧飽和度最低值得出,通過阻斷血流并運動的方式獲得的肌氧飽和度“零點”值更加接近理論上的肌氧飽和度“零點”值;(3)肌氧飽和度參數(shù)與肌肉耐力和全身耐力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即肌氧飽和度“零點”值越小、變化幅度及變化率越大,其肌肉耐力和全身耐力越好;(4)肌氧飽和度可以用來評定肌肉耐力以及全身耐力水平。
【關鍵詞】:肌氧飽和度 肌肉耐力 全身耐力 評定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804.2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25
- 1 選題依據(jù)10-11
- 2 文獻綜述11-25
- 2.1 肌肉耐力與其常用評定方法11-14
- 2.2 全身耐力與其常用評定方法14-17
- 2.3 肌氧飽和度指標在運動中的應用17-25
- 第一部分 肌氧飽和度評定肌肉耐力的實驗研究25-37
- 1 對象與方法25-27
- 1.1 實驗對象25
- 1.2 研究方法25-27
- 1.3 數(shù)據(jù)處理27
- 2 實驗結果27-32
- 2.1 阻斷血流蹲起過程中股外側肌氧飽和度及相關參數(shù)的變化27-28
- 2.2 膝關節(jié)等速屈伸過程中股外側肌氧飽和度及相關參數(shù)的變化28-30
- 2.3 膝關節(jié)等速屈伸過程中伸膝肌力矩變化30-31
- 2.4 肌氧飽和度相關參數(shù)與肌肉的耐力指數(shù)的相關性31-32
- 3 分析與討論32-36
- 3.1 肌氧飽和度安靜值與肌氧飽和度“零點”值的確定32-33
- 3.2 肌氧飽和度相關參數(shù)與肌肉耐力的相關關系33-36
- 4 結論36-37
- 第二部分 肌氧飽和度評定全身耐力的實驗研究37-45
- 1 對象與方法37-39
- 1.1 實驗對象37
- 1.2 研究方法37-38
- 1.3 數(shù)據(jù)處理38-39
- 2 實驗結果39-41
- 2.1 阻斷血流蹲起過程中股外側肌氧飽和度參數(shù)的變化39
- 2.2 阻斷血流蹲起及遞增跑過程中肌氧飽和度值的變化39-40
- 2.3 肌氧飽和度“零點”值及其參數(shù)與遞增跑有氧代謝能力相關指標的關系40-41
- 3 分析與討論41-43
- 3.1 遞增跑過程中股外側肌氧飽和度值的變化規(guī)律41-42
- 3.2 肌氧飽和度相關參數(shù)與全身耐力的相關關系42-43
- 4 結論43-45
- 全文總結45-46
- 參考文獻46-54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54-55
- 英語縮略詞表55-56
- 致謝56-5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馬國東;羅冬梅;徐飛;胡揚;姚天聰;鮑丹;趙星;李岳;;模擬海拔4800m急性低氧運動對肌氧飽和度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溫小紅;孔,;;低溫體外循環(huán)心臟手術中腦氧飽和度的監(jiān)測及意義[A];2004年浙江省麻醉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4年
2 孔,;溫小紅;;非轉流原位肝移植中監(jiān)測腦氧飽和度的意義[A];2004年浙江省麻醉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4年
3 樊貴升;賽華勝;周紅;;ARDS氧飽和度的連續(xù)動態(tài)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五次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騰軼超;近紅外空間分辨光譜技術及其在腦氧無損檢測中的應用[D];清華大學;2006年
2 黃嵐;近紅外組織氧絕對量檢測的研究及應用[D];清華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蔡前鑫;肌氧飽和度評定肌肉耐力和全身耐力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2 羅賽;無創(chuàng)測量靜脈氧飽和度方法研究[D];深圳大學;2015年
3 張寧;無創(chuàng)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系統(tǒng)及其關鍵技術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4 梁雋;無創(chuàng)血氧飽和度綜合儀系統(tǒng)設計[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4年
5 王峰峰;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在嬰幼兒先心病術后的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552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755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