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訓練對女子舉重運動員身體運動功能與損傷康復影響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核心力量訓練對女子舉重運動員身體運動功能與損傷康復影響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研究目的: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功能性體能訓練成為體能訓練領域中的研究熱點,在我國競技體育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科研人員和教練員的重視。但是國內還很少有針對競技體育中女子舉重運動項目功能性訓練方法的研究。女子舉重運動是我國的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是奧運會的奪金項目之一。但是由于女子舉重項目的特點,很多運動員經過長時間大強度的體育訓練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運動損傷,嚴重影響了我國女子舉重運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為備戰(zhàn)里約奧運會,身體運動功能團隊積極介入到中國女子舉重隊的運動訓練中,希望對運動員運動損傷的防治和運動表現(xiàn)的提高起到幫助作用,也為廣大教練員和體能訓練工作者提供了可以借鑒的訓練思路和訓練方法。研究方法:本文在總結中國女子舉重隊運動員在備戰(zhàn)里約奧運會采用的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的基礎上,對備戰(zhàn)里約奧運會的14名有不同程度運動損傷的女子舉重運動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核心力量訓練,運用FMS、SFMA、Y-Balance三項測試方法對運動員的身體特征、運動能力等進行測試,結合運動員的運動成績,對運動員訓練前后的身體運動功能水平和損傷康復情況進行評估和指導。研究結果:(1)中國女子舉重隊運動員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膝部、腰部和肩部。損傷多為慢性損傷。(2)中國女子舉重隊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內容主要是集中在對骨盆、腰骶的矯正和訓練。其動作構成為穩(wěn)定性訓練、力量性訓練和爆發(fā)力訓練。(3)核心力量訓練方案的實施對國家隊女子舉重運動員FMS總成績有明顯改善作用;對SFMA測試成績影響不大;通過核心力量訓練運動員改善了四肢的動態(tài)穩(wěn)定性,而且還改善了上肢左右側動態(tài)穩(wěn)定性的差異性,使左右側功能更加對稱,腰傷運動員上肢動態(tài)穩(wěn)定性改善明顯。研究結論:(1)中國女子舉重隊運動員損傷發(fā)生率為86.96%,損傷發(fā)生率較高。(2)核心力量訓練計劃的制定和實施要以測試結果為依據(jù),強調核心對四肢的支配以及神經-肌肉的控制能力。(3)核心力量訓練方案的實施對國家隊女子舉重運動員身體運動功能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但是對損傷恢復的效果不明顯。
【關鍵詞】:核心力量訓練 女子舉重 身體運動功能 損傷康復
【學位授予單位】:首都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884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1 前言8-15
- 1.1 選題依據(jù)8
- 1.2 選題目的與意義8-9
- 1.2.1 選題目的8-9
- 1.2.2 選題意義9
- 1.3 研究任務9
- 1.4 文獻綜述9-15
- 1.4.1 關于競技舉重項目特征的研究9-10
- 1.4.2 關于女子競技舉重運動員運動損傷部位的研究10-11
- 1.4.3 關于女子競技舉重運動員運動損傷原因的研究11
- 1.4.4 關于女子競技舉重運動員運動損傷防治的研究11-12
- 1.4.5 關于核心力量訓練的研究現(xiàn)狀12-14
- 1.4.6 關于身體運動功能的研究14-15
- 2 研究對象與方法15-16
- 2.1 研究對象15
- 2.2 研究方法15-16
- 2.2.1 文獻資料法15
- 2.2.2 測試法15
- 2.2.3 女子舉重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方法15-16
- 2.2.4 實證法16
- 2.2.5 比較分析法16
- 2.2.6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16
- 3 研究結果與分析16-37
- 3.1 中國女子舉重隊運動員運動損傷特征16-17
- 3.1.1 運動損傷發(fā)生率16
- 3.1.2 運動損傷性質16
- 3.1.3 運動損傷部位及損傷率16-17
- 3.2 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的選擇與應用17-23
- 3.2.1 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的原理17-18
- 3.2.2 核心力量訓練動作選擇原則18-20
- 3.2.3 核心力量訓練計劃的構成20-23
- 3.3 訓練前后測試結果與分析比較23-37
- 3.3.1 訓練前后中國女子舉重隊運動員FMS測試結果與分析23-27
- 3.3.2 訓練前后中國女子舉重隊運動員SFMA測試結果與分析27-28
- 3.3.3 訓練前后中國女子舉重隊運動員Y-Balance測試結果與分析28-35
- 3.3.4 訓練前后中國女子舉重隊運動員運動成績比較35-37
- 4 結論與建議37-38
- 4.1 結論37
- 4.2 建議37-38
- 參考文獻38-41
- 致謝41-42
- 個人簡介42-44
- 附錄44-69
- 附件 1 FMS測試方法44-50
- 附件 2 SFMA測試50-55
- 附件 3 Y-Balance測試55-57
- 附件 4核心力量訓練動作57-6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覃慶泉;;淺談舉重運動員的訓練內容與安排[J];貴州體育科技;2000年03期
2 黃彬;少年舉重運動員脊椎椎板損傷及其預防[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1年02期
3 高殿玉;淺談少年舉重運動員訓練安排的新穎性[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4 楊志俊 ,李學義 ,胡賢豪 ,王興澤;優(yōu)秀女子舉重運動員抓舉與借力推的相關探討[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2年04期
5 于文娛;談女子舉重運動員經期的訓練安排[J];遼寧體育科技;2004年01期
6 邊文學;;舉重運動員的力量與速度的訓練原理[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7 丁勇;談舉重運動員的賽前訓練[J];遼寧體育科技;2005年02期
8 羅智;;我國優(yōu)秀舉重運動員體能模型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6年06期
9 魏香穎;;青少年舉重運動員抓舉支撐練習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遼寧體育科技;2006年04期
10 陳堅;;關于舉重運動員受傷后的恢復性訓練[J];南方論刊;2006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明;范俊杰;龍望春;覃憲勛;尹紅;付乙;譚進;;舉重運動員訓練和比賽期間機能的生化調控[A];2002年第9屆全國運動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2 周文福;譚思潔;;優(yōu)秀殘疾舉重運動員力舉關鍵技術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3 王向東;楊潔;劉夢飛;;優(yōu)秀舉重運動員抓舉技術的敏感指標分析[A];第十四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陳吉棣;楊則宜;吳玉珍;;舉重運動員蛋白質需要量的調查研究[A];中國生理科學會第三屆全國營養(yǎng)學術會議暨營養(yǎng)學會成立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81年
5 黃園;劉剛;周北云;;優(yōu)秀舉重運動員理想體重設定因素的初探[A];2007廣東省體育科學研究論文選[C];2007年
6 羅陵;謝勇;呂鐘疏;陳文斌;劉長江;鄭書敏;;我國優(yōu)秀舉重運動員有氧訓練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7 劉巍中;陸愛云;;女子舉重運動員等功肌力特征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1996年
8 李岳生;云華;朱楚強;;舉重運動員胸上持鈴深蹲起遙測肌電圖及動力學分析[A];第二屆中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1)[C];1981年
9 王新娜;楊金田;耿海軍;;對我省優(yōu)秀女子舉重運動員抓舉技術的生物力學分析[A];第12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08年
10 蔣永忠;王向東;毛勇;;優(yōu)秀女子舉重運動員抓舉技術的運動學研究[A];第12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記者 胡宇芬邋通訊員 張絲雨;科技攻關助舉重運動員摘金奪銀[N];湖南日報;2008年
2 記者 石琦 通訊員 彭曉瑞 米毅華;我州小將龍清泉勇奪兩金一銀[N];團結報;2008年
3 馬斌邋良錦 國豪;“古田精神成就冠軍搖籃”[N];閩西日報;2008年
4 馮俊揚;韓國旗首次在朝鮮升起[N];團結報;2013年
5 龐湘華 南寧支隊;成績面前樹立“三種意識”[N];人民武警報;2014年
6 周繼明;還要取消什么體育課?[N];中國體育報;2012年
7 蘇報記者 趙焱;“蘇州軍團”制勝全運秘訣在哪?[N];蘇州日報;2013年
8 上海市海達律師事務所 唐建立 律師;舉重隊員之死有冤情嗎?[N];民主與法制時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侯珂珂;體育惠民可以很簡單[N];光明日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董晉;我國優(yōu)秀女子舉重運動員抓舉技術的運動學評價和診斷體系的研究與建立[D];山西大學;2010年
2 楊素冠;優(yōu)秀舉重運動員全程性多年訓練的階段性特征[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3 王向東;抓舉技術的生物力學研究及杠鈴桿端點的自動識別[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賀志勇;湖南省優(yōu)秀舉重運動員流動的社會學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2 李劍鋒;音樂放松對舉重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恢復的實驗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5年
3 路琳;核心力量訓練對女子舉重運動員身體運動功能與損傷康復影響的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6年
4 史韞U,
本文編號:4798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47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