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F拉伸對男性體育大學生100米成績影響的研究
【學位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G822.1
【部分圖文】:
2.1.2 PNF 研究現(xiàn)狀盡管 PNF 拉伸訓練早在 20 世紀 40 年代開始應用在康復領域,但早期的關學術研究并不是很多。通過在 PubMed 數(shù)據(jù)庫和中國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對 PNF 拉訓練等相關文獻進行檢索,可以發(fā)現(xiàn)進入 21 世紀,與 PNF 有關的研究文獻迅增加,其中在 2017 年,國內外有關研究文獻量達到 173 篇,而且到目前為止文獻數(shù)量一直是處在上升階段(圖 2.1)。由于本研究只對上述兩個數(shù)據(jù)庫進了檢索,而一些與 PNF 拉伸相關的文獻可能被收錄在其他數(shù)據(jù)庫,因此,與 P拉伸有關的研究文獻實際數(shù)量很可能要高于本研究所檢索的文獻數(shù)量。
圖 3.2 拍攝示意圖3.1.1.4 視頻分析法拍攝所獲得視頻資料通過瑞士所生產(chǎn)的 Dartfish 軟件進行解析,解析頻率為50 步/秒。由于受試者途中跑步長和步頻各不相同且不能保證其在相機拍攝范圍設計的端點處(40 米和 60 米)處落步,故本研究采用如下計算方式來計算受試者的平均步長和步頻。設進入該范圍(40-60 米)第一個復步距離 40 米端點距離為a,在該范圍內最后一個復步距離60米端點距離為b,在該范圍內完整復步數(shù)目為 n,以及在該范圍內完成所有一個完整復步所需時間 t。步長=(20-a-b)/2n (1)步頻= n/2t (2)3.1.1.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圖 4.1 PNF1 組與 PNF2 組在實驗后各時間點坐位體前屈成績均值比較經(jīng)對兩組實驗數(shù)據(jù)整理后發(fā)現(xiàn),無論是 PNF1 組(拉伸到最大位置且無疼痛感)還是 PNF2 組(拉伸到最大位置且有疼痛感)都能提高柔韌性,且都呈現(xiàn)先升后降的趨勢,整體形狀是一個倒“U”型。在實驗后 10 分鐘效果達到最佳,到 15 分鐘后,開始下降,到 20 分鐘時,已降到最低,盡管如此,相對與實驗前(熱身即刻)還是提高了。稍仔細觀察,同樣會發(fā)現(xiàn),PNF2 組對柔韌性提升效果要普遍高于 PNF1 組。PNF2 組在實驗即刻較 PNF1 多提高了 0.4 厘米,實驗后 5 分鐘多提高了 0.1 厘米,在 10 分鐘時更是達到了 0.8 厘米,實驗后 15分鐘和 20 分鐘均多提高了 0.3 厘米和 0.2 厘米。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林翠;曹秋紅;;現(xiàn)代短距離途中跑新技術發(fā)展方向分析[J];山西體育科技;2006年04期
2 羅紅徠;謝召貴;;青少年短跑訓練中途中跑技術探析[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6年02期
3 李一言;;中長跑途中跑的技術研究[J];智庫時代;2019年05期
4 金永超;郭方印;;淺談青少年中長跑運動員途中跑易犯錯誤及改進方法[J];田徑;2019年06期
5 曹占良;;水平五途中跑教學設計[J];體育教學;2012年05期
6 張爍標;;七年級耐久跑途中跑教學設計[J];體育教學;2013年01期
7 鄭定明;;淺談途中跑教學[J];體育教學;1995年02期
8 李成玥;;提高小學生短跑途中跑的訓練方法[J];田徑;2017年01期
9 劉慧;;如何提高短跑運動員途中跑的成績[J];田徑;2016年07期
10 杜震;羊王龍;;短跑之途中跑常見錯誤動作的運動解剖學分析及糾正方法[J];青少年體育;2016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馮毅;小腿附加質量作用下短跑途中跑的生物力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8年
2 張杰;高水平短跑運動員途中跑擺動技術肌肉用力特征及其專項力量訓練手段的優(yōu)化[D];上海體育學院;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查磊;PNF拉伸對男性體育大學生100米成績影響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9年
2 孟蕊;我國14-17歲部分少年男子100米運動員短跑途中跑技術運動學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19年
3 曹俊峰;不同時機的錄像反饋對100米技術和成績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18年
4 葉裕鵬;第十三屆全運會女子400m前三名全程跑技術特征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8年
5 呂伊雯;動作組合練習法對小學生途中跑技術及身體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8年
6 趙碩;跳躍組合訓練對短跑途中跑技術的影響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8年
7 廖玉燕;彈力帶訓練對短跑途中跑技術的影響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年
8 楊曉婷;陜西省優(yōu)秀短跑運動員途中跑技術的運動學和動力學主要特征分析[D];西安體育學院;2012年
9 徐偉峻;男子100米途中跑階段支撐技術環(huán)節(jié)的生物力學特征分析[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10 王洪昭;200米短跑運動員盧尚濱的途中跑技術運動學比較分析[D];吉林體育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28922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89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