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生內隱攻擊性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性分析
本文關鍵詞:農村中學生內隱攻擊性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性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攻擊 教育 統(tǒng)計學 學生 農村人口
【摘要】:目的研究農村中學生內隱攻擊性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之間的關系,為預防青少年暴力犯罪提供教育依據。方法采用內隱聯想測驗(IAT)和父母教養(yǎng)方式評價量表(EMBU),對方便抽取的河南省農村地區(qū)116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女生內隱攻擊性顯著高于男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在父親過分干涉和過度保護因子上男生高于女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母親嚴厲懲罰因子上女生高于男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相關分析表明,內隱攻擊性與父親嚴厲懲罰、父親拒絕否認以及母親嚴厲懲罰3個因子呈顯著正相關(P值均0.01)。結論農村中學生內隱攻擊性存在性別差異,而不存在年級差異。不同性別農村中學生的內隱攻擊性受父母親教養(yǎng)方式不同因子的影響。
【作者單位】: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心理系;華南師范大學心理系;
【關鍵詞】: 攻擊 教育 統(tǒng)計學 學生 農村人口
【分類號】:G631;G78
【正文快照】: 攻擊性是人發(fā)起攻擊的心理特征,即人格中所具有的產生攻擊的內在可能性。內隱攻擊性指個體通過內省或自我報告(意識層面上)無法識別或無法正確識別,卻對個體行為產生潛在影響的侵犯他人的行為傾向[1]。家庭是個體社會化發(fā)展的開始,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影響孩子的人格發(fā)展。調查顯示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葉茂林;刺激物屬性與內隱攻擊性的性別差異[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2期
2 徐大真,楊治良;內隱社會認知中攻擊性行為的性別差異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3 吳漢榮,余毅震,徐學俊;兒童攻擊性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0年04期
4 賈守梅;汪玲;;兒童攻擊性行為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年03期
5 呂勤,陳會昌,王莉;兒童問題行為及其相關父母教養(yǎng)因素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3年01期
6 戴春林,楊治良,吳明證;內隱攻擊性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1期
7 趙建華;小學生攻擊性行為的心理分析及對策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4期
8 周穎;楊治良;劉俊升;;攻擊性警戒-回避效應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2006年03期
9 陳欣;杜建政;;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內隱攻擊性的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2006年04期
10 徐德淼;唐日新;解軍;;外顯和內隱攻擊性表現方式的性別差異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2007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宇發(fā);;淺論語文教育與人格培養(yǎng)[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S2期
2 齊永芹;韓光輝;鄧凡茂;;高校思政教師職業(yè)自我概念因素分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3 彭永東;青少年自我同一性達成的途徑分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4 艾娟;;《老無所依》的另一種解讀——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解析影片《老無所依》[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5 邱天龍;;高校貧困生健康人格的構建[J];安順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6 倪海;王明濤;;高校心理咨詢網站建設初探——基于B/S模式的網站設計與實現[J];北京機械工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王燕;;獨立學院學生心理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12期
8 梁建平;董德龍;范安輝;;高水平運動員競技表現及人格塑造[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9 畢雪梅;蔡文菊;;體育新聞專業(yè)學生職業(yè)興趣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年07期
10 趙樹東;;人格維度與青少年的體育鍛煉[J];搏擊(體育論壇);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灝;李樂平;;霍妮新精神分析理論研究綜述[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王強;王柏根;盧菁菁;;影響高一學生敵對傾向的個性特征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柳恒超;;恐怖主義根源的心理學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4 劉立霞;;取保候審的風險評估與控制研究[A];證據理論與科學——首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吳霞;;青少年犯罪問題研究[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6 陳志軍;李鵬程;;雙重人格視角下的領導模式探討[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7 馬瑜;;網絡社交對青少年人格發(fā)展的影響[A];農業(yè)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云南省農業(yè)教育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8 謝廣田;戴麗敏;應曉玲;;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的社會性背景與其人格障礙形成的相關性的調查與研究[A];“關注省情民意、促進社會和諧”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9年
9 羅華;施春華;陳友慶;;大學生內隱攻擊性與內隱利他性關系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10 朱倩云;;小學高年級學生問題行為與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石偉;自尊的記憶效應的實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敖小蘭;中國局處級干部領導能力及有關特質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李聞戈;工讀學生攻擊性行為社會認知特點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王立仁;德育價值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王丹芬;中醫(yī)氣質學說及中醫(yī)氣質量表(TCM-QZS)的初步研究[D];湖南中醫(yī)學院;2004年
6 李j;身體鍛煉對大學生睡眠質量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翟群;中學生自我價值感系統(tǒng)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李燕;親子關系的教育哲學分析[D];蘇州大學;2005年
9 王廣新;組織情境下管理者人格特質和工作績效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10 錢琴珍;兒童對漢語知識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原雪雯;4~6歲兒童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發(fā)展特點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羅靖;高師生挫折承受力與社會支持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咸金花;父母團體訓練對兒童的問題行為改變之效果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王靜鑫;4歲兒童氣質活動性與教養(yǎng)方式對其8歲問題行為的預測[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賀蕾;基層公務員獨立型行政人格的建構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鄭書嫻;一般能力傾向成套測驗(GATB)在大學生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劉蓓;連云港市中專生學習倦怠現狀與人格特征的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陳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德育過程中的功能初探[D];蘇州大學;2010年
9 姚玉紅;閱讀教學塑造中職生健康人格的方法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楊薛雯;“90后”與“80后”大學生人格特質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劍梅;淺談兒童性別角色雙性化教育[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2 魏國英,陳雪飛;家庭文化對青少年性別刻板印象形成的影響[J];婦女研究論叢;2005年01期
3 徐大真,楊治良;內隱社會認知中攻擊性行為的性別差異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4 馮夏婷;3-7歲攻擊性兒童的攻擊性意圖認知和行為預期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5 智銀利,劉麗;正確應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02期
6 陳秋燕;國外兒童攻擊行為研究綜述[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7 龔建華;張馨尹;陳冬梅;;學齡前兒童攻擊行為有關危險因素的配比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7年04期
8 董會芹,張文新;家庭對兒童欺負受欺負的影響[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9 王蘇玨;小學生攻擊性行為的成因分析及療法研究[J];教育探索;2002年05期
10 袁小燕;;自尊領域中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J];社會心理科學;2007年Z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張茜;4~5歲兒童攻擊性行為發(fā)展及其與家庭因素關系的追蹤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王姝瓊;兒童攻擊亞類型、同伴地位與其適應不良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閆素平;;在中學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年02期
2 王云;;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基——班主任工作新含義[J];甘肅教育;2006年11期
3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的意見[J];山東政報;2007年18期
4 鄧云洲;;感動的教育和教育的感動[J];現代教育論叢;2007年12期
5 鞏春紅;;芻議中學政治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S2期
6 朱卓亞;;潤物無聲 教育無痕[J];班主任之友;2009年10期
7 段水平;;用愛心走進學生的心靈 用智慧感受教育的美麗[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年04期
8 郭崇章;;從細節(jié)中關心與教育學生[J];知識經濟;2010年18期
9 蘇良巨;;“賞識”與潛能生[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年05期
10 葉秋華;;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年1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金鳳;;有條不紊的班主任工作[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楊琴;;教師禮儀也重要[A];現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濟[C];2009年
3 王靈芝;;構建和諧社會,從加強環(huán)境教育做起——談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環(huán)境教育[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4 汪青蘭;;師愛,要對準學生的那根心弦彈撥 一位學生對我的斜眼給我的深思[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5 黨生應;;淺談“如何培養(yǎng)住校生的自我管理能力”[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6 杜軍琦;;生活之樹常青 語文不會蒼白——感悟教育的一點嘗試[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7 傅海倫;賈如鵬;;我國數學史教育和數學史研究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張秀芝;;優(yōu)化教育管理,強化教學效果[A];第八屆中國青年運籌信息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06年
9 李霞;李朝旭;;中學生榮辱觀的原型初探[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史俊霞;余毅震;黃艷;毛國華;孫年;;初中生攻擊行為相關影響因素分析[A];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兒少衛(wèi)生分會第六屆全國學術交流會、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學校分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翟召博;對學生分等的質疑[N];中國教育報;2002年
2 網笑 吳銘 任玲 言路 小東;教師失去了“師道尊嚴”,是誰的錯?[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3 馮梅(作者單位系長沙市十一中);精彩亮相[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4 馮梅;淺議“高三現象”[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5 曉頌;解除學生心靈困惑[N];光明日報;2002年
6 記者 崔軍強 張寶瑞;學生給好老師畫像[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7 楊旭宏;把班級還給學生[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8 徐自述 賀春蘭 北京石景山實驗中學 朱衛(wèi)東;客觀的不一定是科學的[N];人民政協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陸峰 姜圣瑜 謝衛(wèi)東 本報通訊員 王飛;洋思經驗為何引起持久轟動[N];新華日報;2001年
10 向勇;這種學風不可長[N];檢察日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田芬;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2 高建民;美國基礎教育財政發(fā)展史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3 彭澤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評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張勤;中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內容設計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邵豫;體育教學在學生德育培養(yǎng)中的價值以及滲透途徑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徐文燕;上海市中小學生近視眼危險因素評估及干預對策探討[D];復旦大學;2009年
3 盧光輝;八年級學生數學素養(yǎng)測量與評價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利崢;七年級《地理》雙語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科素質中的作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5 羅忠明;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若干專題初探[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佘亞榮;高中語文書冊教育的理論建構與實踐方略[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柳廣云;關于中學小說教學的思考[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楊華堂;甘南藏族地區(qū)英語教師的中介作用調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劉奇志;英語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10 張玉珂;論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D];西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6805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680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