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母子人格與母子溝通的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06 20:08
本文關鍵詞:高中生母子人格與母子溝通的關系研究
【摘要】: 目的:母親給人以生命,母親、孩子是世界上最基本、最自然、最普通的一種組合。母親生兒育兒,把孩子撫養(yǎng)成人,孩子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母親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看,母親就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人,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母親,而家庭教育往往是通過親子溝通來實現的,因此可以說家庭教育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母子溝通。高中生處于人生中一個非常關鍵而有特色的階段,母子溝通深刻的影響著他們的發(fā)展。本研究旨在了解當前高中生母子溝通狀況及人格對母子溝通的影響,為改善我國高中生母子溝通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方法:本研究在石家莊市43中、41中、11中隨機抽取高一、高二、高三共10個班402名學生及385名母親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青少年親子溝通量表、艾森克人格問卷為研究工具,分別收集母親和孩子的母子溝通、人格及人口學變量信息,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處理數據。 結果表明: 1高中生和母親對母子溝通的認知均處于良好水平,但是孩子對母子溝通的認知比母親消極; 2孩子性別為女孩的母親對母子溝通的認知好于孩子性別為男孩的母親; 3高二年級學生對母子溝通的認知比高一和高三差; 4離異和單親家庭的男孩對母子溝通的認知比女孩差; 5母親對母子溝通的認知主要受自身神經質程度影響,低神經質的母親對母子溝通的認知更好; 6孩子對母子溝通的認知主要受自身內外向程度影響,外向的孩子對母子溝通的認知更好。
【關鍵詞】:溝通 母子溝通 人格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G78
【目錄】:
- 摘要3-4
- ABSTRCT4-7
- 1 引言7-20
- 1.1 文獻綜述7-19
- 1.1.1 母親對孩子成長影響的理論基礎7-10
- 1.1.2 青少年親子溝通的研究10-16
- 1.1.3 有關人格的研究16-19
- 1.2 問題提出及研究意義19-20
- 1.2.1 問題提出19
- 1.2.2 研究目的19-20
- 1.2.3 研究意義20
- 2. 研究對象與方法20-22
- 2.1 被試20-21
- 2.2 研究工具和材料21-22
- 2.3 施測方法與程序22
- 2.4 數據輸入、整理與分析22
- 3 研究結果22-28
- 3.1 母子溝通情況22-23
- 3.1.1 母子溝通基本情況22-23
- 3.1.2 母親和孩子的母子溝通認知比較23
- 3.2 母親人格與母親對母子溝通認知的關系23-25
- 3.2.1 母親的溝通開放性、問題性認知在孩子性別上的差異23-24
- 3.2.2 母親人格和母親對母子溝通開放性、問題性認知的相關分析24
- 3.2.3 母親人格對母親母子溝通開放性認知的逐步多元回歸分析24-25
- 3.2.4 母親人格對母親母子溝通問題性認知的逐步多元回歸分析25
- 3.3 孩子人格與孩子對母子溝通認知的關系25-28
- 3.3.1 孩子的母子溝通開放性、問題性認知在性別、年級、家庭結構上的差異25-26
- 3.3.2 孩子人格和孩子對母子溝通開放性、問題性認知的相關分析26-27
- 3.3.3 孩子人格各維度對溝通開放性認知的逐步多元回歸分析27
- 3.3.4 孩子人格各維度對溝通問題性認知的逐步多元回歸分析27-28
- 4 討論28-34
- 4.1 母子溝通基本情況分析28-29
- 4.2 母親的母子溝通認知及人格關系29-31
- 4.2.1 不同孩子性別的母親在母子溝通認知上的差異29-30
- 4.2.2 母子人格與母子溝通認知的相關分析30
- 4.2.3 母親人格對母親母子溝通認知的回歸分析30-31
- 4.3 孩子的母子溝通認知及人格關系31-33
- 4.3.1 孩子對母子溝通認知在年級、性別和家庭結構上的差異31-32
- 4.3.2 孩子人格與孩子對母子溝通認知的相關分析32
- 4.3.3 孩子人格對孩子對母子溝通認知的回歸分析32-33
- 4.4 改善與提高母子溝通的幾點建議33-34
- 5 結論34-35
- 參考文獻35-39
- 附錄39-47
- 致謝47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胡金燕;溝通分析對初中生親子溝通的干預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2 安麗娜;高中生母親教養(yǎng)方式、寬恕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5276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52762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