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國內外隔代教養(yǎng)研究綜述
本文關鍵詞:近十年國內外隔代教養(yǎng)研究綜述,,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隔代教養(yǎng)已成為社會中非常普遍的現象,本文查閱近十年來國內外研究隔代教養(yǎng)的文獻三十余篇,從隔代教養(yǎng)成因、隔代教養(yǎng)類型、隔代教養(yǎng)利弊、隔代教養(yǎng)影響等方面入手,將所獲文獻進行簡單梳理,以期能為以后的研究做鋪墊。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學院;
【關鍵詞】: 隔代教養(yǎng) 祖輩 孫輩
【分類號】:G78
【正文快照】: 隔代教養(yǎng),也稱為隔代教育,是指祖輩與孫輩一起生活,并承擔撫養(yǎng)教育孫輩的主要或全部責任。隔代教養(yǎng)屬于家庭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表述的是原來本屬于父輩教養(yǎng)的責任現在由祖輩來承擔。隨著社會的變遷,家庭結構不斷發(fā)生改變,當父母無法親自照顧子女時,通常會將子女委托給祖父母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沈衛(wèi)華;論祖孫關系在幼兒家庭教育中的作用[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2 黃祥祥;;論隔代教育與兒童心理的發(fā)展[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6年04期
3 盧樂珍;隔代教育的利與弊(一) 隔代教育——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J];家庭教育;2004年10期
4 沈輝香,戚務念;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迫切需要父母的關心[J];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10期
5 方芳;;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社會學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0年08期
6 江川;對隔代撫養(yǎng)的思考[J];老年人;2005年04期
7 李洪曾;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J];山東教育;2002年33期
8 李炎;農村“隔代教育”調研[J];四川教育;2003年Z1期
9 孫宏艷;隔代教育的五大誤區(qū)[J];少年兒童研究;2002年04期
10 趙梅,鄧世英,鄭日昌,周霞;從祖父母到代理雙親:當代西方關于祖父母角色的研究綜述[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劉海華;0-3歲兒童隔代教養(yǎng)現狀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李星;試論單親家庭隔代教育問題[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芳;;農村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0期
2 沈穎;;關于0~3歲嬰幼兒家庭教養(yǎng)狀況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12期
3 張娜;;和諧社會的構建與農村留守幼兒問題[J];長沙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4期
4 汪萍;宋璞;陳彩平;梁娟;簡芳芳;張金寶;;隔代撫養(yǎng)對1~3歲嬰幼兒智能發(fā)展影響的對照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9年12期
5 張濤;唐荷花;;政府主導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發(fā)展——基于教育均衡發(fā)展的視角[J];當代學前教育;2011年04期
6 陳伙平,李林;福建省在刑人員子女生活現狀與教育對策[J];福建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7 陳伙平;福建省家長服刑的子女家庭教育調查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武富麗;趙正;;淺析因材施教原則與班級授課制的沖突及其對策[J];傳承;2010年06期
9 劉海;楊潔;;農村留守幼兒人際沖突問題探析[J];特立學刊;2012年03期
10 李賜平;當前隔代教育問題探析[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嚴征;農民工子女健康和行為的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2 孫亞敏;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3 鄒強;中國當代家庭教育變遷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4 趙富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帆;家庭規(guī)則與4歲兒童自主性相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黃新;農村留守兒童犯罪的調查與思考[D];湘潭大學;2010年
3 王云;初中班級留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管理策略[D];蘇州大學;2010年
4 強成文;缺失與重構: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周定;農村留守兒童的情感問題與學校的教育應對[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迎春;3-6歲幼兒祖輩教養(yǎng)的社會支持系統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7 蔣曉娜;農村幼兒園留守幼兒情感狀況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8 徐芳芳;湖南3-4歲留守幼兒認知發(fā)展與社會化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葛高飛;中學生親社會行為家族影響因素的探究與分析[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10 趙尉;“隔代撫養(yǎng)模式”對農村留守兒童社會化的影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宗奎,孫曉軍,劉亞,周東明;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吳學安;隔代教育:欲說還休好困惑[J];長壽;2004年11期
3 李新慧;我國家庭教育誤區(qū)的社會學審視[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4 李賜平;當前隔代教育問題探析[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5 李欣;對我國家庭教育誤區(qū)的心理學探討[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6 余逸群;隔代教育de弊端[J];健康;2001年01期
7 馬國艷;關于智力開發(fā)理論的初探[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8 楊素蘋;關注農村留守兒童[J];基礎教育參考;2004年07期
9 盧樂珍;;“隔代教育”大家談[J];家庭教育;2000年11期
10 童春旺;隔代教養(yǎng):未成年人犯罪不可忽視的家庭因素[J];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辛宏偉;甘肅省農村0~3歲嬰幼兒家庭教養(yǎng)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杝百} ;;在愛W主⿶KR罩袝嬚沽說募視w工作[J];天津教育;1951年13期
2 幨英;;a蓨r重墫家晈工作![J];天津教育;1951年13期
3 沈正和;我們半年來的家長工作[J];江蘇教育;1953年05期
4 任浩然;我們常開小型的班家長會[J];江蘇教育;1953年13期
5 _5德煊;;密切
本文編號:5014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50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