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家庭教育的近代轉型
發(fā)布時間:2017-05-27 13:22
本文關鍵詞:我國家庭教育的近代轉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近代化是中國近代社會的核心主題,圍繞著這一主題,中國社會開始 由傳統(tǒng)向近代轉型。盡管這一過程是那樣的曲折、艱難而又緩慢、漫長, 但是畢竟揭開了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歷史的一幕。家庭教育作為社會的有機組 成部分,也在社會轉型的同時開始了痛苦的抉擇。本文正是在對古代家庭 教育歷史考察的基礎上,結合中國近代的社會現(xiàn)實,透視、分析、研究了 其近代轉型的歷史進程,得出了對于我國當前家庭教育的有益啟示。 引言部分通過對我國家庭教育史研究的背景與狀況的介紹,分析了我 國家庭教育史研究的特點和問題,指出近代家庭教育史是我國家教史研究 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論述了本選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說明了本研究的 目的、性質、對象、內容和方法等基本理論問題。 作者首先對我國古代家庭教育進行了歷史考察。通過對古代家庭發(fā)展 史的回顧和古代家教史料的梳理,指出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四個發(fā)展時期, 認為古代家庭教育對家庭、家族、國家和社會未來發(fā)展發(fā)揮著重大作用。 它以教人做人、光宗耀祖和耕讀傳家三種家教目的為基本價值取向,以“修 齊治平”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為主要內容,以重視早期教育、愛教結合、 言傳身教、啟蒙藝術為家教的主要原則和方法,共同構成了古代家庭教育 的倫理本位型形態(tài)。 論文在對古代家庭教育歷史考察的基礎上,闡述了家庭教育的近代轉 型。近代中國是一個急劇變革的社會,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結構的 變化,近代家庭教育也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v觀近代家教史,它的轉型經 歷了由沉默期、起步期向發(fā)展期和成熟期轉變的歷程,而在每一個發(fā)展階 段,既有對西方幼兒教育思想、家庭教育思想的引進和吸收,又有對傳統(tǒng) 家庭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既在批判中繼承,又在綜合中創(chuàng)新。與古代 家庭教育相比,,在家教目的上更加注重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在家教內容上逐 步以德智體美為主要內容,在家教原則與方法上則強調教育科學理論和對 兒童心理特點的關注,表現(xiàn)出知識性、科學性、民主性、開放性、法制性 等近代特征,形成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并重,注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 復合型形態(tài)。 通過對家庭教育近代轉型的歷史分析,作者結合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 化建設,尤其是我國當前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和問題,得出對于我國當今家庭 教育的四點啟示。
【關鍵詞】:近代 家庭教育 轉型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1
【分類號】:G78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引言6-11
- 一、 家庭教育的歷史考察11-24
- (一) 家庭教育的產生和發(fā)展11-16
- (二) 家庭教育的作用和目的16-18
- (三) 家庭教育的內容18-20
- (四) 家庭教育的原則與方法20-24
- 二、 家庭教育的近代轉型24-44
- (一) 轉型的時代背景24-26
- (二) 家庭教育近代轉型的階段劃分26-28
- (三) 家庭教育的近代轉型和變遷28-33
- 1. 轉型中的變革28-31
- 2. 嬗變中的承繼31-33
- (四) 家庭教育近代轉型的主要內容、特征和意義33-41
- (五) 家庭教育近代轉型的原因與動力41-44
- 三、 家庭教育近代轉型的啟示44-47
- 結束語47-48
- 主要參考文獻48-51
- 后記51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蘇全有;;沒有兒童的兒童史(上)——對近代中國兒童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汪雪光;裴斯泰洛齊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魯春燕;梁啟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趙宇靜;清末民初幼兒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吳建章;李鴻章家教芻論[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5 田璇;近代中國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6 郭麗芳;民國時期普通知識分子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7 袁霞;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價值觀形成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8 劉建林;北京市家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需求現(xiàn)狀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我國家庭教育的近代轉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00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40009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