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殘疾兒童特殊教育與康復訓練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美國《障礙者教育法》的演進及其特殊教育理念,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華中科技大學》 2013年
學齡前殘疾兒童特殊教育與康復訓練問題研究
馬薇伊
【摘要】:目前我國殘疾兒童數量龐大,尤其是學齡前殘疾兒童數量呈上升趨勢。這一階段是針對殘疾兒童特殊教育與康復訓練的黃金時期,一旦錯過,對殘疾兒童來說將是無法逆轉的損失與傷害,而這在我國一直是一個被忽視的領域。本文將以0-6歲的學齡前殘疾兒童為研究主體,用將文獻分析法與案例分析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通過對國內外學齡前殘疾兒童的多維度比較,分別從教育立法、教育經費來源與監(jiān)督機制、安置模式、師資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從中借鑒國外先進的特殊教育和康復訓練經驗,發(fā)現(xiàn)我國在學齡前特殊教育領域的盲點和不足,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在此過程中使我國在該領域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文章從縱向角度進行分析,首先從世界角度分析目前學齡前殘疾兒童特殊教育與康復訓練的發(fā)展現(xiàn)狀,再回歸到從國內角度研究并分析我國在該領域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最后落腳于對武漢市4所民辦殘疾兒童康復訓練機構的細致深入的研究分析。在研究過程中,,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和結構式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問卷調查中采用隨機抽樣的抽樣方法,并采取調查對象自填式完成問卷,訪談中采取典型案例分析的結構式訪談,對訪談資料進行記錄整理,并同時采用了文獻研究的方法。最后將所得資料進行數據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最終提出相關解決方案。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669.69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琳玲;張合霓;陸園美;;學齡前殘疾兒童康復教育的公共政策保障[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0年05期
2 慕雯雯;;西方特殊教育安置模式的演進對我國的影響[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年09期
3 王成祥;;我國教育投入的立法保障探討[J];傳承;2009年12期
4 包萬平;李金波;郭煒煜;;我國特殊教育法律缺陷及其立法學術建議[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5 郭遜;張發(fā)軍;;我國特殊教育立法進程現(xiàn)狀分析[J];考試周刊;2009年39期
6 張明平;;關于特殊教育師資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2年28期
7 王培峰;;我國學前教育結構性矛盾審視——兼論殘疾兒童學前教育的政策困境[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1年05期
8 于松梅;侯冬梅;;美國《障礙者教育法》的演進及其特殊教育理念[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9 楊思斌;;論社會救助法中的國家責任原則[J];山東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10 姚建平;梁智;;從救助到福利——中國殘疾兒童福利發(fā)展的路徑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坤;潘明;;安徽省特殊教育學校課余體育訓練思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2 李開勇;;論特殊青少年身體障礙及其教育對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1期
3 張永強;;英國殘疾人康復服務綜述[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4 楊柳;;美國殘疾人教育法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5 韋小滿;;當前我國特殊需要兒童心理評估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陳光華;郭黎巖;王崢;;視障青年對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態(tài)度調查[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7 趙元吉,吳兆紅,王凌云;現(xiàn)代學校體育: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與健康教育的弘揚并行不悖[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8 鄧衛(wèi)權;;江西省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9 王靜波;;淺析新時期幼兒家庭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10 孟祥榮;朱?;;高校特殊教育讀者閱讀保障機制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何川;;從美國《殘疾人教育法案》看輔助技術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A];第七屆全國康復醫(yī)學工程與康復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全禮;;維列魯學派與特殊教育咨詢[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七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曾能建;福建中小學教師教育發(fā)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皮軍功;幼兒生活教學論[D];西南大學;2011年
3 樸宣姝;學前對韓漢語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楊柳;沙崗村兒童撫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余向東;殘疾人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6 沈員萍;兒童公園主題與表達[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7 余桔云;新中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變遷與績效評估[D];江西財經大學;2011年
8 劉靜然;殘疾人權利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翟進;城市殘疾人福利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大學;2009年
10 陳小華;城市農民工同住子女義務教育政策博弈的利益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董京京;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yè)流動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關悅;上海部分高校體質弱勢群體參與體育活動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楊圣潔;論政府在殘疾人社會保障事業(yè)中的角色定位[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崔芳;孤獨癥兒童教師職業(yè)認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溫江;小學校長對全納教育的態(tài)度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代軍;大連開發(fā)區(qū)3-6歲幼兒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調研及應對[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悅;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發(fā)展問題與對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薛小雷;近代以來中國學前教育向外國學習的歷史與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韓健萍;博客式家長園地在家園共育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朱莉莉;小學輕度弱智隨班就讀生家庭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繼政;法國學前教育現(xiàn)狀[J];比較教育研究;1994年03期
2 申翔;高度完善的日本特殊教育[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孔艷靜;;新加坡教育投資政策特點及其啟示[J];經濟研究導刊;2009年36期
4 楊東平;;“公平的發(fā)展”:一種新的教育發(fā)展觀[J];江蘇高教;2007年01期
5 薛海平,胡詠梅;我國基礎教育區(qū)域非均衡發(fā)展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02期
6 馮永剛;;全納教育理念及其在我國的實踐反思[J];世界教育信息;2006年07期
7 王善邁,杜育紅,劉遠新;我國教育發(fā)展不平衡的實證分析[J];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8 劉光華;;社會救助:理論界定與中國的實踐展開(上)[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9 蔡娬;郭立天;;我國教育經費立法諸問題芻議[J];理論學刊;2004年10期
10 武學超;布什政府的教育財政與教育政策分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年1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啟峰;;論我國殘疾兒童權利的法律保護[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2 胡新亮;;環(huán)球[J];中國殘疾人;2009年12期
3 張俊芳;;中國殘聯(lián)/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1996——2000年合作周期項目動員會在京召開[J];中國殘疾人;1996年04期
4 肖非;美國特殊教育立法的發(fā)展——歷史的視角[J];中國特殊教育;2004年03期
5 鄒明明;;英國的兒童福利制度[J];社會福利;2009年11期
6 盧德平;中國殘疾青少年特殊教育問題評估報告[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7 ;基層信息波[J];中國殘疾人;1999年04期
8 ;“扶殘助學春雨行動”實施方案[J];中國殘疾人;2002年11期
9 ;“扶殘助學春雨行動”宣傳提綱[J];中國殘疾人;2002年11期
10 蘇昂欠;;為了小鳥高飛——記青海省化隆縣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馬小英[J];中國殘疾人;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姜志梅;高晶;;荷蘭殘疾兒童康復現(xiàn)狀[A];繼往開來 與時俱進——2003年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暨慶祝中國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2 袁小俊;;特殊教育離不開家長的積極配合[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3 汪秀娥;邱美英;湯偉琴;;上海市嘉定區(qū)0-14周歲六類殘疾兒童調查淺析[A];’96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大會學術講演與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6年
4 劉福泉;;殘疾兒童職業(yè)教育目標芻議[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劉福泉;郭戈;;殘疾兒童的家庭[A];中國殘疾人康復協(xié)會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首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8年
6 卓大宏;;殘疾兒童社區(qū)康復的模式[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首屆兒童康復學術會議暨中國殘疾人康復協(xié)會第八屆小兒腦癱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7 邱美英;汪秀娥;湯偉琴;翟曉蔚;;嘉定區(qū)0-14歲殘疾兒童調查分析(摘要)[A];中國優(yōu)生科學協(xié)會2004年優(yōu)生科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8 吳天英;;淺談殘疾兒童的自卑心理與護理方法[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三次康復治療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2年
9 李曉捷;;英國殘疾兒童康復服務[A];繼往開來 與時俱進——2003年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暨慶祝中國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10 王子才;方潔;華柄春;鄭麗珠;姚秀華;王克利;;建立殘疾兒童社區(qū)康復網絡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四次全國兒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路平;[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9年
2 記者 郝明雷;[N];濟寧日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李影;[N];成都日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石進 梁曉蓓;[N];涼山日報(漢);2010年
5 高志民;[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6 本報評論員;[N];大同日報;2009年
7 知為;[N];西安日報;2009年
8 劉歡;[N];北京日報;2007年
9 記者 賈祥偉;[N];北京社會報;2009年
10 記者 劉小兵;[N];光明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連赟;中國特殊音樂教育: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2 劉慧麗;融合教育理念下資源教師角色的指導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3 蘇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識及其對情緒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楊柳;從隔離到全納[D];西南大學;2009年
5 呂雯慧;金鑰匙視障兒童隨班就讀實踐的歷史考察(1987-2010)[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陳光華;自閉癥譜系兒童模仿能力系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楊俐;殘疾人權利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雷江華;聽覺障礙學生唇讀漢字語音識別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景時;中國式融合教育:隨班就讀的文化闡釋與批判[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10 戴一中;臺灣師資培育變革與當時社會背景之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薇伊;學齡前殘疾兒童特殊教育與康復訓練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2 李莎;殘疾兒童特殊教育法律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3 周娜;欠發(fā)達地區(qū)殘疾兒童教育福利制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4 鄒光鑫;美國殘疾兒童受教育權立法保護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雅;中國殘疾兒童教育保障制度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年
6 吳夢;中美殘疾兒童受教育權的比較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3年
7 邱麗;殘疾兒童家長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李盼;我國殘疾兒童醫(yī)療及康復救助政策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9 董瑋倩;美國與中國臺灣地區(qū)特殊兒童在家教育比較研究及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10 周玲;湖南特殊教育發(fā)展史研究(1949-2008)[D];中南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美國《障礙者教育法》的演進及其特殊教育理念,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926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192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