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教育語言教學學術思想的歷史演變
本文選題:聾 + 語言教學 ; 參考:《中國特殊教育》2005年03期
【摘要】:縱觀世界聾教育語言教學的發(fā)展史不難看出,語言教學方法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由聾教育目的決定,而聾教育目的又是由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人的特定認識水平決定的。本文通過回顧四個多世紀的聾教育語言教學的探索歷程,分析每個派別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并對比我國該領域的現(xiàn)有研究,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
[Abstract]:Looking at the history of language teaching in deaf education in the world, it is not difficult to see that the choice of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purpose of deaf education, and the purpose of deaf educ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specific level of cognition of people under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at that time. By reviewing the exploration course of language teaching in deaf education for more than four centu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each school, and compares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its own views.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系
【分類號】:G76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晨;胡國慶;陳夢思;;殘疾人體育研究的意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2 王婧;;印度教師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及目標[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年05期
3 傅松濤,鄭麗君;系列教育機會均等與“快速啟動規(guī)劃”[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4 馬超;;西方大學學生自治的嬗變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5 邱小健;;印度政府財政資助私立高等教育的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6 張寧生;;聾校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索[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0年10期
7 朱衛(wèi)東,葉巍,李文輝;江蘇省殘疾人體育教育的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8 陳淼根;尹文輝;;春風化雨,啟迪人生——略論殘障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效應[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年08期
9 劉麗;;聽力殘疾兒童家庭生態(tài)環(huán)境因素分析[J];長春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10 周斌;;談聾校語文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J];成功(教育);2009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李玉非;;工讀教育嬗變考察——以深圳市育新學校為個案[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楊梅;;西方幼兒游戲思想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蔣丹;;英美對教育公平的探索——基于基礎教育財政投入的考查[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何川;;從美國《殘疾人教育法案》看輔助技術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A];第七屆全國康復醫(yī)學工程與康復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孫啟林;周世厚;;東北亞的教育變革與文化傳統(tǒng)論綱——對中國、日本和韓國19世紀中葉以來教育變革歷程的分析[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一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桂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收入分配差距調節(ji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董玉琦;信息教育課程設計原理:要因與取向[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李聞戈;工讀學生攻擊性行為社會認知特點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袁茵;聽覺障礙中小學生漢語閱讀能力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5 匡瑛;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與變革之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全林;“知識分子”視角下的大學教師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雷江華;聽覺障礙學生唇讀漢字語音識別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范履冰;受教育權法律救濟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9 杜靜;英國教師在職教育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10 趙準勝;呼喚和諧的兒童本位觀—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泓;聾人大學生身份認同與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溫江;小學校長對全納教育的態(tài)度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戴琳;啟智教育咨詢教師工作營在職培訓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孫士博;培智學校智力落后學生教育支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悅;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發(fā)展問題與對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陶振琴;項目課程開發(fā)的理論與實踐之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楊俐;五年制幼兒師范課程改革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魏迪;新教師職業(yè)道德形成的敘事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郭秀花;高等院校“以人為本”教學管理制度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10 王芳;美國學區(qū)制度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曉娟;;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言教學”與“言語教學”[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12期
2 張姍遲;;大學英語教學中對英美文化知識的探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8期
3 時秋波;;第二語言教學中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年05期
4 魏丹霞;;我國關于語言與文化關系的研究綜述[J];考試周刊;2011年52期
5 李燕;;英語語言教學與中西文化的交融與沖突[J];華章;2011年23期
6 梁紅梅;何安平;;讓語料庫走進日常教學——第九屆教學與語料庫國際研討會綜述[J];英語教師;2011年09期
7 陳樹英;;語言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實踐與探索[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8 劉潔;;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問題[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9 張麗娟;;在語言教學中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J];快樂閱讀;2011年16期
10 常寶鋼;;論語言學習中跨文化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2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青妹;;語言測試的世紀回眸與展望[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2 李勇;;中外文化差異與外語教學的關系及產生的作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3 王火;;略談語言教學和邏輯教學的撞車現(xiàn)象[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4 何孟謙;;談談對外漢語教學中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的關系[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6年
5 韓學金;韓瀟;;對高職商務英語精讀教學中文化教育的研究[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6 姜亞軍;姚喜明;;評《朗文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辭典》的翻譯[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劉雯;王茹;;論高校外語教學中跨文化滲透教學方法[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8 韋玉平;;創(chuàng)造語言教學中的愉悅變“苦學”為“樂學”[A];廣西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廣西高教研究》創(chuàng)刊十周年(1985-1995)論文選集[C];1996年
9 武繼紅;;論學習詞典中隱喻對搭配形成的影響——基于認知語義學的搭配研究[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賴瑞芝;;語言教學之我見[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美術學院 李航;談造型形式語言教學[N];美術報;2011年
2 永城市李寨鎮(zhèn)初級中學 陳占領;創(chuàng)新思維是語言教學的主旋律[N];商丘日報;2011年
3 浙江省余姚市實驗小學 許憬;讓語言教學重新煥發(fā)生機[N];中國教育報;2003年
4 余映潮;語言教學的創(chuàng)新設計[N];光明日報;2005年
5 河北省邢臺市第一幼兒園 王秋英;提問把握三點[N];中國教師報;2011年
6 陳芳 福建閩侯;漢語“內冷”源于工具化語言教學[N];中華新聞報;2005年
7 駐京 夏俊;學了8年英語,為何不能交談[N];解放日報;2007年
8 倪洪章;語言教學數(shù)字化[N];計算機世界;2006年
9 本報記者 鮮曉荻;中挪雙語聾教育研討會在筑召開[N];貴陽日報;2007年
10 ;將手語納入國家教育[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寶權;跨文化交際能力與語言測試的接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2 趙明芬;周銘心教授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總結及調沖法治療不孕癥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3 袁平華;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環(huán)境中以內容為依托的外語教學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4 王淑艷;外來人口與廣州市語言狀況關系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5 藍麗霞;國醫(yī)大師班秀文教授婦科學術思想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6 廖春紅;內容依托教學模式中學科知識習得研究:一項基于法律英語課程的案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崔淑麗;3D互動式教學法在視聽說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8 李聚林;馮五金教授六位一體理念治胃病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總結及六位一體理念治療FD經驗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9 張曉路;沉浸式項目中的漢語學習者個體差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吳明珠;張錫純傷寒學術經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金榮;通過基于順應論的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語用意識[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2 劉雪梅;關于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體態(tài)語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3 李倩;通過文化教學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交際能力[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徐丹;西班牙語詞源分析及其在西語教學中的意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馮明智;英語課堂交際法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維安;關于語言的反思及其對中國中學英語教學的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宋新宇;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劉文莉;大學英語教師信念和學習者信念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9 俞惠;英語詞匯的文化色彩及其對語言教學的啟示[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10 張茉莉;大學英語課堂人際關系的理論及實踐[D];東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7868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178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