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與融合:社會分層背景下的全納教育研究
本文關鍵詞:博弈與融合:社會分層背景下的全納教育研究
【摘要】:在社會分層的背景下,殘疾人是獲取資源最少的群體,又是離權力中心最遠的群體,是弱勢群體和邊緣群體。他們與主流群體有著各種沖突,如價值觀的沖突、利益的沖突以及權利的沖突。在全納教育理念下,殘疾人不應該受到社會主流群體的排斥,而是社會整體結構的組成部分,并有著平等地接受各種教育和活動的權利。因此,學校、社區(qū)以及社會都應該積極推廣全納教育理念和措施,讓社會的大多數群體接納和包容殘疾人。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殘疾人的融合教育與社會支持研究》(項目編號:CCNU13A03019) 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湖北省融合教育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2B011)
【分類號】:G760
【正文快照】: 一、全納教育與社會分層的內涵(一)全納教育的內涵殘疾人從古至今都是社會的弱勢群體。無論是在經濟、政治、社會,還是文化領域,他們都是“缺乏各種機會而導致不利地位”的群體。[1]殘疾人的歷史,無論中西方,都是一部權利的斗爭史。無論是亞里士多德的“殘疾人消滅論”,還是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張平華;;權利沖突辨[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2 羅財喜;從古代殘疾人法律制度審視當今殘疾人保障法的完善[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劉翠霄,玫思娜;德國殘疾人社會保障法[J];外國法譯評;1996年03期
4 鄧猛;普通小學隨班就讀教師對全納教育態(tài)度的城鄉(xiāng)比較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年01期
5 鄧猛,潘劍芳;關于全納教育思想的幾點理論回顧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6 李玉向;河南省特殊學校職業(yè)教育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特殊教育;2004年10期
7 鄧猛;社區(qū)融合理念下的殘疾人康復服務模式探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5年08期
8 李莉;鄧猛;;近現代西方殘疾人社會福利保障的價值理念及實踐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7年06期
9 劉作翔;權利沖突的幾個理論問題[J];中國法學;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玉浪;;勞動報酬優(yōu)先權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2 姜柏生;;患者隱私權保護中的權利沖突[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3 姚德薇;鄭杭生;;社會學如何想象——有關社會學基礎的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麻莉;;盧梭論自然與文明的沖突[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5 祖月翔;;讀盧梭[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4期
6 陳聯俊;;行政執(zhí)法意識芻議[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呂雪飛;;淺析民初奉天省第一屆國會議員選舉中出現的問題[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胡鐵生;美國革命時期政治哲學背景論略[J];北方論叢;2005年01期
9 向陽;陸春萍;;法團主義:社會組織發(fā)展的合理路徑[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錢民輝;;當代教育社會學研究的核心主題及理論建構[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凱南;;秩序擴展與停滯:社會結構與個體能動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謝曉堯;;也論知識產權的沖突與協(xié)調——一個外部性的視角[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吳建斌;;科斯法律經濟學本土化路徑重構[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崔雪麗;;隱私權與相關權利的沖突及其解決[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朱紅文;;社會科學觀念的變革與和諧社會的建設[A];和諧·創(chuàng)新·發(fā)展——首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7年
6 王娜;;現代技術與奢侈關系的反思[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7 王娜;;現代技術與奢侈關系的反思[A];首屆、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獲獎文集[C];2009年
8 李玉非;;工讀教育嬗變考察——以深圳市育新學校為個案[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計彤;;人居聚落后城市化走向的生態(tài)哲學探析[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20分會場-生態(tài)文明視域中的城市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王鳳才;;和諧發(fā)展:從工業(yè)文明向生態(tài)文明轉型[A];馬克思主義與生態(tài)文明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麗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縣長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3 賈清顯;中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構建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劉佳;黑澤明作品的美學特質及其對當代中國電影的啟示[D];南開大學;2010年
5 吳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學反思[D];吉林大學;2011年
6 楊文海;壬戌學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7 杜玉華;馬克思社會結構理論及其對和諧社會建設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駱耀峰;解構·行動·獲益[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9 潘華志;權利沖突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10 郭風英;建國以來我國城市社會管理體制演變與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文娟;域名與商標沖突解決機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溫江;小學校長對全納教育的態(tài)度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戴琳;啟智教育咨詢教師工作營在職培訓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孫士博;培智學校智力落后學生教育支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兆余;產權視角下的國家形成理論探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紹治;論言論自由與隱私權的平衡保護[D];湘潭大學;2010年
7 熊鷹;網絡言論侵權行為入罪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8 張悅;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發(fā)展問題與對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汪志敏;民事欺詐法律調整的沖突與協(xié)調[D];蘇州大學;2010年
10 王育文;論配偶權[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萬勝;司法權視野中的糾紛[J];當代法學;2001年06期
2 陳洪;羅馬法物權沖突及其解決機制探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3 劉作翔;權利沖突:一個應該重視的法律現象[J];法學;2002年03期
4 郝鐵川;權利沖突:一個不成為問題的問題[J];法學;2004年09期
5 熊靜波;真實世界中的權利沖突[J];時代法學;2004年03期
6 尹雪萍;“矛盾學說”與“沖突理論”相關問題比較研究[J];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7 范忠信,侯猛;法律沖突問題的法理認識[J];江蘇社會科學;2000年04期
8 龐正;論權利沖突[J];江海學刊;1999年06期
9 朱憲辰;基于行為邊界分析的產權理論基礎[J];經濟評論;2001年05期
10 蘇力;《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藥案和言論自由[J];法學研究;1996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葛明珍;論權利沖突[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曹照琪,張建華,岳麗;聽障兒童融合教育中構建特教資源室初探[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8期
2 周洪娟;社會分層過程中的成人教育[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3 中國特殊教育赴英考察團;方俊明;;現代理念下的英國融合教育[J];現代特殊教育;2007年05期
4 徐玉斌;李迤航;;從生存走向生活——淺談聾啞人的融合教育[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康復融合教育概覽[J];現代特殊教育;2010年10期
6 王冬蘭;;“知識本位”家庭教育觀的社會學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馬紅英;譚和平;;略論融合教育教師的特殊教育專業(yè)培訓[J];現代特殊教育;2009年10期
8 李紀傳;;當代社會分層視野下成人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路徑[J];教育與職業(yè);2011年17期
9 李拉;;“全納教育”與“融合教育”關系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5期
10 連福鑫;賀薈中;;美國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研究綜述及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江巧月;;健聾合一融合教育的班級管理[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2 江巧月;;健聾融合教育的班級管理[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3 張建;;教育公平與社會和諧——社會流動視野下的農民教育問題研究[A];“社會學與貴州‘十一五’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4 劉慧敏;;優(yōu)化聾健合一活動模式 促進聾兒多渠道交往[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5 翁綺睿;;英國全納課程的發(fā)展進程與困境[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謝明;;必須重視我國智力障礙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八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念麗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早期融合教育:所有的兒童都能學習[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2 解艷華;一位特殊孩子媽媽的“融合教育”經[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3 鄧猛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融合教育的理論反思[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盧彬;“融合教育”突破“歧視樊籬”[N];南寧日報;2010年
5 楊樺;讓他們通過融合教育融入社會[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6 方俊明 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融合教育:當代特殊教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李東梅;正常孩子更富愛心 殘疾孩子更自信[N];寧夏日報;2008年
8 記者 柯楊;普通幼兒園能否收智障孩子?[N];河南日報;2008年
9 實習生 龍簫 本報記者 江蕓涵;學校來了特殊學生[N];四川日報;2006年
10 記者 柯楊;“小雨人”求學期盼“晴天”[N];河南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一濤;農民的社會流動與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立新;成人教育促進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合理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2 喬智;家庭背景與教育機會分配[D];復旦大學;2008年
3 虞潔;對教師、家長融合教育認識的調查及智障兒童的個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4 李思明;昆明市幼兒教師對特殊幼兒融合教育問題的態(tài)度調查[D];云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志麗;隨班就讀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6 楊楠;學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統(tǒng)的個案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7 郝風亮;農村家庭的教育放棄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8 韋鄉(xiāng)逢;城鄉(xiāng)結合部初中生家庭教育責任轉移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韓志剛;學校教育與少數民族農民的社會流動[D];蘭州大學;2011年
10 蔣鄧捚;同伴輔導策略的理論解釋及其在融合教育中的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613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116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