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通識教育的“惑”與“通”
本文關(guān)鍵詞:高校通識教育的“惑”與“通”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通識教育 高等教育改革 專業(yè)教育 課程體系
【摘要】:通識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識教育質(zhì)量也直接影響整個高等教育的質(zhì)量。當前我國通識教育改革中存在著四"惑":未確定相應的地位、未形成獨立的體系、未建立必要的制度、未采取合適的教法。解決通識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變"惑"為"通"則需采取完善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健全保障制度、改革教學方式等措施,促進通識教育在高校教育改革中不斷深入。
【作者單位】: 揚州大學;
【關(guān)鍵詞】: 通識教育 高等教育改革 專業(yè)教育 課程體系
【基金】:江蘇省重點資助教改項目:綜合性大學通識教育體系構(gòu)建與質(zhì)量管理的研究(2011JSJG032)
【分類號】:G642.0
【正文快照】: 一、通識教育之于我國高等教育通識教育起源于20世紀初的美國,是古希臘自由(博雅)教育思想和美國實際教育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1829年美國博德學院的帕卡德教授(A.S.Packard)首次在大學教育中提出通識教育,其目的是一種古典的、文學的和科學盡可能綜合的教育[1]。但真正促進通識教育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丁tC;;機制創(chuàng)新與大學生就業(yè)——大學生就業(yè)的經(jīng)濟學透視[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2 陳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改革的思考[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3 趙志泉;黃乾;;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中原工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4 ;加強學術(shù)交流,促進開放大學建設[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5 陶西平;;涌動的國際高等教育變革潮流[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6 劉國存;;對經(jīng)管類學科大學生第二課堂地位及作用的思考[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7 閆衛(wèi)華,洪英,張偉;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建設新型綜合大學[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2期
8 馬廷奇;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模式抉擇和動力機制[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9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韓子揚;李孟歆;王鳳英;董潔;;高校計算機國際化教育研究與探討[A];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3年學術(shù)年會暨第四屆中青年學者論壇論文摘要集[C];2013年
,本文編號:6910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69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