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文理學院:變革中的精英高校
[Abstract]:In the era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has the dominant elite position. Whe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entered the university age, the arts and science college still retained the elite characteristic, but its dominant position gradually changed to the basic position. The unwillingness or affordability of students is a serious challenge facing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It is urgent to expand the resource channels, maintain the financial health, expand the publicity, increase the enrollment,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cooperation and alliance.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is responding to challenges through change, while sticking to it.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012WQN041)
【分類號】:G649.7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英杰;論大學的保守性——美國耶魯大學的文化品格[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曲恒昌;打造大學的核心競爭力,提升我國高教的國際競爭優(yōu)勢[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劉寶存;;世界一流大學發(fā)展模式的個性化選擇[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3 鐘秉林;觀念和制度創(chuàng)新:大學的核心競爭力與師范院校的轉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4 韓樹海;滕兆瑋;張前;;校園文化建設在高校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新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5 馬曉春;;大學多元文化背景下個性教育的可能抉擇[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6 范軍;;大學出版與學術創(chuàng)新[J];現(xiàn)代出版;2012年01期
7 楊珂;;邁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大學組織管理創(chuàng)新[J];大學(學術版);2010年06期
8 周雁;;耶魯大學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J];高等理科教育;2010年01期
9 沈佳樂,姚信;耶魯學院的辦學理念與本科教育特色[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5年10期
10 檀傳寶;何謂與何為——關于北京師范大學轉型的初步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姜勇;;論大學的精神:保守的勇氣[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2 雷東霞;;從教育人類學的文化傳承視角看當代普通高校民族音樂鑒賞課[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新月;我國大學公民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李聯(lián)明;后“9·11”時代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新發(fā)展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3 陳利民;哈佛大學辦學理念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李長真;大學文化與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上官劍;大學超越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6 溫正胞;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比較與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齊澤旭;新制度經濟學視野下美國高等學校教師管理制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朱為鴻;大學文化創(chuàng)新與組織發(fā)展[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9 王驥;論大學知識生產方式的演化[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史根林;名校論[D];蘇州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菲;“大覺醒”運動和北美殖民地學院發(fā)展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2 鄭薇;耶魯大學雷文校長的大學理念與治校方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3 湯穎;當理智成為偏見——艾倫·布魯姆大學教育民主思想及其啟示[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建東;我國新時期大學文化建設問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5 石巖;大學校園文化與教職員工工作滿意度的關系[D];清華大學;2004年
6 王驥;精英—大眾并存型大學及其辦學定位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7 宋麗平;論大學學術自由與社會干預的矛盾[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徐峰;西方大學教授治校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朱迎玲;后大眾化時代的美國研究型大學通識教育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許南惠;高校教師隊伍建設規(guī)劃中的戰(zhàn)略管理思想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賴婷;;美國文理學院的特點及啟示[J];中國電力教育;2011年01期
2 帕米拉·艾貝克;;美國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及未來發(fā)展趨勢——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的演講[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9期
3 馮云;;文理學院:美國高等教育的精髓[J];留學生;2009年06期
4 李剛;;美國高等教育面向新經濟的轉型對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啟示[J];生活教育;2010年06期
5 李家新;何偉軍;;美國住宿制文理學院與中國教學型大學的比較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年19期
6 閻鳳橋;;美國私立高等教育特征分析[J];民辦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7 史秋衡;陳縈;;美國高等教育供給模式與教育質量的關系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8 張豐滿;;談談美國博雅學院的教育理念[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1期
9 熊萬曦;;美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本科教育改革的案例研究——以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UCSC)為視角[J];外國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10 朱宏清;;關于美國文理綜合本科教育的調研[J];中國大學教學;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尹超;;美國高等教育行政干預模式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啟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提高政府執(zhí)行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9·理論?C];2009年
2 李真真;;美國高等教育資助制度對我國的啟示[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吳卓平;謝清;;俄羅斯與美國高等教育憑證制度比較分析[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牛道生;;美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歷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8)——外國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單中惠;;美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8)——外國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杜曉利;;美國高等教育布局的特點與啟示[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7 劉法虎;;美國兩大高校分類研究的經驗與借鑒[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林杰;;杰斐遜與美國高等教育現(xiàn)代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8)——外國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陳學飛;;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宏觀考察[A];第三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4年
10 宋春燕;;美國政府贈地學院的發(fā)展歷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0)——外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龔興建 韓冬 實習生 孫天會;湖南文理學院隆重舉行五十周年慶典[N];常德日報;2008年
2 記者 陳太平;文理學院與德山開發(fā)區(qū)對接“產學研”[N];常德日報;2009年
3 記者 徐德清 通訊員 管益敏;湖南文理學院在桃源建立產學研基地[N];常德日報;2009年
4 記者 朱振岳 通訊員 孫和晴;紹興文理學院服務“三缸”謀雙贏[N];中國教育報;2010年
5 記者 李沙青;云師大文理學院喜慶成立10周年[N];云南日報;2010年
6 記者 任娓娓;紹興文理學院“申碩”邁出一大步[N];紹興日報;2009年
7 通訊員 燕霞 劉曙東;12位院士為文理學院發(fā)展“把脈”[N];常德日報;2009年
8 記者 楊光;西安首次在高校設就業(yè)見習基地[N];陜西日報;2010年
9 李婷 鳴琦;教育部在西安文理學院設立中國書畫考級直屬考點[N];陜西日報;2009年
10 記者 趙擎;學以致用 服務發(fā)展[N];紹興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永東;美國高等教育認證認可與許可系統(tǒng)的演化機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2 王保星;南北戰(zhàn)爭至20世紀初美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與變革[D];北京師范大學;1998年
3 王春春;美國精英文理學院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楊紅霞;營利性高等學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劉寶岐;耶魯大學人文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6 蔡國春;美國院校研究的性質與功能及其借鑒[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徐丹;克拉克·克爾的高等教育實踐與思想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8 齊澤旭;新制度經濟學視野下美國高等學校教師管理制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任鋼建;美國社區(qū)學院升學與就業(yè)雙重功能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魏小琳;我國高等教育多樣化發(fā)展的價值和路徑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銀霞;美國社區(qū)學院兼職教師隊伍發(fā)展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2 孔令帥;當前美國研究型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3 蘇曼虹;美國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4 羅莉莉;美國高等教育“成人化”現(xiàn)象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5 龍秋梅;美國四年制私立文理學院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銳英;教育公平理論及其在戰(zhàn)后美國高等教育領域的實踐[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紅艷;美國私立大學籌資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謝麗梅;殖民地時期美國的高等教育(1636—1769)[D];內蒙古大學;2005年
9 王芳;美國州立大學社會服務功能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10 包敏丹;戰(zhàn)后美國高等教育經費來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076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207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