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師范教育論文 >

人本德育實踐路向及其形態(tài)——基于通識教育視角

發(fā)布時間:2018-07-23 09:10
【摘要】:通識教育作為一種基于對人的本質(zhì)認識而提出的教育思想和培養(yǎng)策略,不但解決了以謀生手段為"有限目的"與以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無限目的"的教育矛盾,而且為人本德育的發(fā)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新的實踐形態(tài)。新時期,考察通識教育包含的人本德育精神,在通識教育視域下探討人本德育在教育資源拓展、文化場域營建、思維方法擇取等方面的實踐路向,將有助于德育工作者把握德育內(nèi)在規(guī)律,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Abstract]:General education, as a kind of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train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nature, not only solves the education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limited purpose" and "unlimited aim" of people's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Moreover, it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and a new practical 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stic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we should investigate the spirit of humanistic moral education contained in general education, and explore the practical direction of humanistic moral education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expansion, cultural field construction, thinking method selection and so 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 education. It will help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ers to grasp the inherent law of moral education, innovate the working methods,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黨委;
【分類號】:G65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李榮海,劉繼孟;后現(xiàn)代哲學視野中的“主體性”[J];江蘇社會科學;2000年01期

2 沈壯海;通識教育視野中的學校德育[J];思想·理論·教育;2002年Z1期

3 沈壯海;;關(guān)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J];思想理論教育;2008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子超;;雙重孤獨之后的幻影——談《聊齋志異》中的狐鬼戀[J];蒲松齡研究;2006年04期

2 趙洋;;羌族釋比羊皮鼓舞的美學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3 張富文;;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產(chǎn)黨宣言》為中心的考察[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4 趙曦;趙洋;;羌藏文化對話發(fā)展中的羌族釋比文化——論中西多元文化對話中的羌族釋比文化(下)[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5 張舜清;;論儒家“生”之倫理的理論淵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6 董龍昌;;蘇格拉底“美在效用說”新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1期

7 蔡庸禮;;寫作文化精神論[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2期

8 王曉崗;;審美意識形態(tài)論是第一原理嗎——對文學理論教學的一個想法[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9 楊增和;論佛教對日本物語文學思維圖式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10 李恩來;符號的世界——人學理論的一次新突破——恩斯特·卡西爾人學思想探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勝祥;;中國農(nóng)民土地所有權(quán)幻覺探析[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艾翔;;換個符號,美在人間天堂——淺析空間環(huán)境藝術(shù)設(shè)計中的視覺符號[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shù)與設(shè)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3 王麗;;技術(shù)中的符號[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4 韓云波;;論大陸新武俠的文化先進性[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王珂;;新詩要適度重視音樂形式高度重視排列形式——新詩技法研究的策略和方法舉隅[A];21世紀中國現(xiàn)代詩第五屆研討會暨“現(xiàn)代詩創(chuàng)作研究技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王彬;向茂甫;;教育學史在我國的演進和發(fā)展——學科制度建設(shè)的視角[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7 申仁洪;;論柏拉圖的課程理念[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申仁洪;;論中世紀基督教課程理念的演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9)——外國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張開城;;哲學視野下的文化和海洋文化[A];中國海洋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10 孫怡村;;淺析南陽漢畫像石天文圖像之功能[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gòu)[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褚連波;湘西文化與沈從文的小說創(chuàng)作[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楊玲;林譯小說及其影響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謝宏忠;基于文化多樣性視野的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志奇;北京人民大會堂室內(nèi)環(huán)境藝術(shù)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孝忠;基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祝孚;傳統(tǒng)魚紋圖案在現(xiàn)代設(shè)計中的應(yīng)用[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袁佳穗;虛擬環(huán)境下的人際互動[D];湘潭大學;2010年

4 張蒲香;區(qū)域文化對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D];湘潭大學;2010年

5 王艷紅;論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chǔ)[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黃莉萍;中學語文語感教學探索[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周珍;利科的解釋學符號美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張蕾;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語感培養(yǎng)問題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別淑花;剪紙藝術(shù)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蘊[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鄒一斌;中學語文教學落實生命教育芻議[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德智,于殿舉,劉小勇;通識教育在外語類高等院校本科教育階段的地位及其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2 呂靜波;;通識教育視閾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shè)[J];職業(yè)時空;2008年09期

3 陳曦;;復旦大學 通識教育造就棟梁之才[J];教育與職業(yè);2008年34期

4 程斯源;楊登明;王慧;;探路通識教育 著眼全面素質(zhì),現(xiàn)代化大學應(yīng)塑造出睿智的靈魂[J];教育;2010年32期

5 宋亮;;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觀[J];教育;2010年32期

6 ;復旦學院簡介[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1期

7 劉智運;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zhì)教育的新思路[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8 劉世昌,谷建春;高等教育分化與整合的歷史追溯與現(xiàn)實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年01期

9 朱紅巖;;學分制條件下高校開展通識教育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7年06期

10 楊叔子;余東升;;高等學校文化素質(zhì)教育的今日審視[J];中國高教研究;2008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燕;;臺灣通識教育與藝術(shù)教育[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王定華;;梅克萊約恩在阿姆斯特學院的通識教育改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田玲;;全球化背景下本科生人才市場需求特點及其對大學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關(guān)系的影響研究[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北京大學論文集[C];2004年

4 崔偉奇;;論創(chuàng)新教育的“通識”基礎(chǔ)——以建設(shè)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為目標[A];“青年科學家創(chuàng)新與社會條件支持系統(tǒng)”課題研究論文集[C];2006年

5 劉惠民;張玉光;趙龍慶;姚孟春;;論通識教育的必要性及實施途徑[A];農(nóng)業(yè)教育與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shè)——云南省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丁玉賢;;試論通識教育對理工科大學發(fā)展的影響[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7 楊嵐;;大學文化素質(zhì)教育與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現(xiàn)代人格培養(yǎng)[A];第六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劉煥云;;全球化時代大學通識教育中的公民意識教育[A];公民意識研究[C];2008年

9 蔣凱;陳學飛;;中美高等教育交流與中國高等學校教學改革[A];第六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陶永元;;科學教育專業(yè)課程結(jié)構(gòu)探索[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shè)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識教育與中國大學的文化自覺[N];文匯報;2009年

2 記者 朱振國;教育部劉曙雄:通識教育不是通才教育[N];光明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褚國飛;秉承自由探索的精神 提供有益世界的教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記者  沈祖蕓 楊晨光 唐景莉;通識教育:沒有固定的模式[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林安梧;臺灣通識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王樂;通識教育成“必修課”[N];文匯報;2011年

7 記者 韓曉玲 通訊員 李燦華 李杏;從“T”型到“米”型[N];湖北日報;2006年

8 復旦大學校長、教授 楊玉良;今天我們該如何培養(yǎng)人才[N];解放日報;2010年

9 王定華;美國大學生所體驗的通識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6年

10 記者 李雪林;復旦64個專業(yè)招生3420人[N];文匯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頡;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趙立波;人文發(fā)展與通識教育問題初探[D];復旦大學;2008年

3 張東海;全人教育思潮與高等教育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戴聯(lián)榮;大學生態(tài):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構(gòu)[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魏飴;大學素質(zhì)教育與教育回歸人本[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陽榮威;高等學校專業(yè)設(shè)置與調(diào)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李海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基礎(chǔ)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房欲飛;美國高校大學生領(lǐng)導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朱曉剛;我國大學課程觀的反思與建構(gòu)[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馬嘉;重學輕術(shù):論日本高等新聞教育[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汝霜;自由教育向通識教育的演變[D];汕頭大學;2010年

2 曾德軍;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設(shè)計與評價體系的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3 皮鳳英;美國大學通識教育改革趨勢研究——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王添淼;從學術(shù)講座視角探索大學通識教育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石美萍;實施通識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6 楊偉娜;高校通識教育與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7 李定國;美國高校通識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舒穎;通識教育課程個性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8年

9 曾雙寶;西南財經(jīng)大學的通識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10 李平;地方普通高等學校通識教育課程設(shè)置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13891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13891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e13f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