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我國高?萍吉剟畛晒(jīng)濟效益分析與對策研究
[Abstract]: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 work of China's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promoting scientific progress on the educational front in China. "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ing condition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obta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wards at all levels of the country. This paper first defines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s, and then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achievem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from 2006 to 2010.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law of economic benefits created by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under the encouragement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ward system during the 11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hile affirming that the exis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ward system ha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claration of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wards, points out the drawbacks of the existing system, and finally provid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war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and in the future.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71201073) 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
【分類號】:G64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黃燦宏,王炎坤;國外政府科技獎勵的基本情況及特點[J];科學學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少波;略論非合理性政府行為與政府成本剛性[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王曉偉,劉曉媛,陸朝暉,羅明英;新疆與發(fā)達省區(qū)農業(yè)發(fā)展的比較及啟示[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4年04期
3 陳宏珍;影響農民增收的政策因素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4年06期
4 李永樂;莫媛;;試析城市化與耕地面積變化的關系[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11期
5 李啟宇;張文秀;;四川省糧食單產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lián)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15期
6 包先建,付文林;論安徽經(jīng)濟增長中的產業(yè)結構演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7 方青;多元 平等 綜合 漸進——我國城市化發(fā)展戰(zhàn)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8 鄭杭生,陸益龍;轉型的初級群體與社會安全問題[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王永華;建國以來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的歷史考察[J];鞍山鋼鐵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10 張俊領;鄭州在中部崛起中的戰(zhàn)略目標定位[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寶軍;電子文獻研究[D];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2001年
2 田秋生;中國通貨緊縮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3 江龍;政府經(jīng)濟的監(jiān)督理論分析與制度安排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2年
4 余鳴;中國畜牧業(yè)國際競爭力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2年
5 邱世明;復雜適應系統(tǒng)協(xié)同理論、方法與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6 王大超;轉型期中國城鄉(xiāng)反貧困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7 沈宗范;中國經(jīng)濟增長的因素以及外資的作用[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2年
8 王征南;中國飼料產業(yè)發(fā)展政策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3年
9 胡虹文;農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的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10 楊世琦;西北地區(qū)退耕還林還草與農業(yè)結構調整戰(zhàn)略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喬梁;中國農村個體經(jīng)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2 姚利民;構建我國中小企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1年
3 呂偉生;加入WTO后,,我國勘察設計行業(yè)面臨的挑戰(zhàn)機遇及調整對策研究[D];重慶大學;2001年
4 王吉明;學生公寓建設產業(yè)化經(jīng)營模式研究[D];重慶大學;2001年
5 肖群英;北京愛家紡織公司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2年
6 李進;國際直接投資與自然環(huán)境[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2年
7 陳智;中國樂凱膠片集團經(jīng)營戰(zhàn)略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2年
8 魏彥莉;區(qū)域創(chuàng)新能力理論分析與實證應用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2年
9 趙永剛;中國居民適度消費率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10 李斌;TEXACO水煤漿氣化爐的建模及仿真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危懷安;論“法律效率”與“法律效益”的規(guī)范運用[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2 鄭易生;經(jīng)濟效益的概念是否過時了?——對其涵義,歷史意義及局限性的分析[J];數(shù)量經(jīng)濟技術經(jīng)濟研究;1994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躍雄;劉瑩;張樂平;;廣東高?萍寂c經(jīng)濟結合的相關性分析與發(fā)展對策[J];高教探索;2006年01期
2 董穎;;高校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S1期
3 許亦新;;高等院校貸款投資項目的財務評價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9年04期
4 劉宏波;;學生貸款違約成因及其應對策略[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年14期
5 黃顯官;;試論高校校辦企業(yè)經(jīng)濟效益的求取[J];教育財會研究;1993年02期
6 ;創(chuàng)名牌產品 興校辦企業(yè)[J];教育儀器設備;1997年01期
7 伍安春;;提高大學生就業(yè)率的效益分析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06年11期
8 白雪;;淺析高校一卡通系統(tǒng)應用的經(jīng)濟效益[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年07期
9 ;趙紫陽總理論速度與經(jīng)濟效益[J];財會通訊(綜合版);1982年07期
10 陳榮森;從國家教育經(jīng)費投資的經(jīng)濟效益看學校的發(fā)展[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服務“三農”踐偉業(yè) 晚霞絢麗報春暉——沈陽農業(yè)大學老教協(xié)服務“三農”工作匯報[A];《“三農”問題與中部崛起》專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周鈞;包華影;;注意實效 著眼未來——提高高校引智效益的幾點思考[A];北京高校引進國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輯)[C];2004年
3 楊明軍;;加強水電管理,為學校增收節(jié)支[A];機遇與挑戰(zhàn)——北京高校后勤物業(yè)管理研究論文集[C];2003年
4 曹樹石;王祖蔭;;學習“節(jié)約能源法”的點滴體會[A];機遇與挑戰(zhàn)——北京高校后勤物業(yè)管理研究論文集[C];2003年
5 趙淳;;堅持走社會化改革之路,創(chuàng)辦一流的伙食管理與服務[A];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北京高校后勤飲食工作研究論文集[C];2003年
6 趙淳;樊春起;;堅持改革、增強活力、辦好伙食、爭創(chuàng)一流[A];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北京高校后勤飲食工作研究論文集[C];2003年
7 魏群;;試論高校后勤通訊服務的地位和作用[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8 王燕婷;張子芳;;高校后勤社會化的環(huán)境下食堂管理的模糊對策模型[A];第四屆中國智能計算大會論文集[C];2010年
9 張向玲;;醫(yī)院科研管理工作重點[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科研管理學分會第十次學術年會暨第二屆醫(yī)學科研管理研討會征文匯編[C];2006年
10 魏巧云;袁勇富;;高校后勤物資聯(lián)合采購研究[A];第三屆中國物流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蔣夫爾;新疆農大科研“移師”田間地頭[N];中國教育報;2008年
2 記者 魏巍;長春中醫(yī)藥大學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近百億元經(jīng)濟效益[N];長春日報;2007年
3 本報通訊員 柯昌萬 本報記者 王鳴琦;我省高校科研經(jīng)費過百億[N];陜西日報;2007年
4 溫新 余念林 本報記者 李娟;大學生志愿者基層現(xiàn)在離不了[N];成都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張桂英;讓大地“生”金[N];黑龍江日報;2007年
6 陸旭升;浙師大博士為金華經(jīng)濟建設大顯身手[N];金華日報;2008年
7 廖大軒;聊城大學:校地聯(lián)合助成果轉化嗑[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7年
8 毛小瑞;河北農大走出“太行山道路”[N];農民日報;2007年
9 楊明方;打造校園“服務鏈”[N];人民日報;2007年
10 盛曉明 劉志勇;江西理工大學科技創(chuàng)新打造教研型高校[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智艷芝;關于我國高等教育的經(jīng)濟效益和個人收益率的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2 曹保英;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現(xiàn)狀與問題及對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3 王亦男;合并高校人力資本的融合增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4 陳伯春;四川省普通高等教育的經(jīng)濟效益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5 彭東玲;福建省高等教育投資效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6 胡漢祥;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體系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7 許鋒;高校提高辦學效益的途徑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8 徐琳;湖南省高?萍汲晒D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8年
9 蔣小曼;高校內部范圍經(jīng)濟效益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10 劉漢川;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股份制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1247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124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