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專題教學中的問題意識論析
本文選題:專題教學 + 研究型問題 ; 參考:《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摘要】:專題教學中的問題意識包括如何選擇問題與如何科學地分析問題。研究活動與認知活動的本質(zhì)區(qū)別決定了專題教學的切入點是研究型問題而不是認知型問題。研究型問題的起點是對主體認識能力與理論界限進行思想的前提批判。研究的歷史性、理論的整體性和具體的真理性是馬克思主義分析問題的方法論要求。
[Abstract]: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in thematic teaching includes how to choose the problem and how to analyze the problem scientifically.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cognitive activities determines that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ematic teaching is research-based problems rather than cognitive problem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research-oriented problem is the premise criticism of the subject's cognitive ability and theoretical boundary.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the integrity of theory and the concrete truth are the methodological requirements of Marxist analysis.
【作者單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基金】:北京市教工委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碩士研究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課程教學的全球化維度與方法論自覺”(項目編號:BJSZ2013ZC014) 北京市教工委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專項課題“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研究的文化自覺”(項目編號:JGWXJCZX2013024)階段成果
【分類號】:D61-4;G642.4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凌云;;想象的想象:絕壁圖存的知識分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2 李陽;;18世紀初期英國知識分子道德啟蒙的嘗試——以《旁觀者報》為中心的考察[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11年03期
3 陳向明;;范式探索:實踐—反思的教育質(zhì)性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年04期
4 吳志強;舞蹈藝術(shù)世界的文化社會學分析[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5 王烈琦;;啟蒙、論證還是商談?——也談中國法學家與公眾之關(guān)系[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2期
6 李夫生;消費時代的泛文學化傾向及文學批評向度[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7 易蓉;;公共性視野下的晚清知識分子報刊活動審視[J];當代傳播;2011年02期
8 樊浩;;20世紀倫理—經(jīng)濟范式與道德哲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J];道德與文明;2008年05期
9 王建民;;建構(gòu)什么樣的道德社會學?——讀齊格蒙特·鮑曼《現(xiàn)代性與大屠殺》[J];道德與文明;2009年02期
10 魏治勛;;論法律移植的理念邏輯——建構(gòu)全球化時代中國法制現(xiàn)代化的行動方略[J];東方法學;2012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張建永;;沈從文文學理論的審美現(xiàn)代性問題[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林鐵;;媒介知識分子:公共性與議程設(shè)置[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陳峗;;世俗化與現(xiàn)時代的精神生活[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4 宋一葦;;轉(zhuǎn)型期中國美學與審美現(xiàn)代性問題[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zhuǎn)型[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軍府;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題材小說敘事倫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周玉芝;凱爾森法哲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杜波;五四文學期刊的現(xiàn)代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吳國如;超越他者,成為主體[D];河南大學;2011年
5 宮寶龍;記號的迷思[D];浙江大學;2011年
6 黃蕓;戰(zhàn)國政學關(guān)系思想研究[D];北京大學;2006年
7 黃世虎;毛澤東意識形態(tài)理論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8 劉桂茹;先鋒與曖昧[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9 彭飛榮;系統(tǒng)論視角下的風險與法律互動[D];湖南大學;2011年
10 黃斌;文化發(fā)展轉(zhuǎn)型與國家的作用[D];暨南大學;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世勇;文化權(quán)力合法性建構(gòu)的情境與過程[D];吉林大學;2011年
2 武祥天;齊格蒙特·鮑曼“流動的現(xiàn)代性”思想的政治訴求及其當代價值[D];西南大學;2011年
3 張婷婷;潰敗·繾綣·拯救[D];暨南大學;2011年
4 林茂;知識分子的社會角色與話語權(quán)[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石明;中國媒介知識分子的歷史淵源與身份重建[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健;試析葛蘭西的文化領(lǐng)導權(quán)理論及其啟示[D];中共廣東省委黨校;2011年
7 熊文軍;社會學的文學想象力[D];海南大學;2011年
8 沈景畫;近30年來當代小說中右派形象嬗變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9 胡洪春;論消費文化語境中的底層敘事[D];鄭州大學;2011年
10 陳敏;新世紀中國文學公共領(lǐng)域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展業(yè);;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J];河北學刊;2008年02期
2 王娟;邱海平;;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具體關(guān)系[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年05期
3 黃琳慶;;科學發(fā)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戰(zhàn)略思想[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08年02期
4 李金華;尚德平;;“中特”理論普及中的定位與方法探析[J];人民論壇;2011年11期
5 蔣國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的內(nèi)在聯(lián)系[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8年03期
6 劉歌德;;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人民為本——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7 劉德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及其理論體系的結(jié)構(gòu)、內(nèi)容[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08年06期
8 羅會德;;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三維解讀[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10期
9 胡均民;對《當代世界政治經(jīng)濟與國際關(guān)系》實行專題教學的幾點看法[J];廣西財政高等?茖W校學報;1999年03期
10 秦剛;;十六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題研究述要[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07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姜大仁;;科學發(fā)展觀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的發(fā)展階段[A];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韓柱;;高校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的若干思考[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shù)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鄧敬雷;;從毛澤東關(guān)于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思想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A];馬克思主義 中國探索與當代價值: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9年
4 王彥坤;;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A];繼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5 秦宣;;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研究[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shè)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shù)前沿論叢(上卷)[C];2007年
6 桑維軍;;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兼論黨的十六大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A];“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前沿和熱點問題”學術(shù)研討會暨2007年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龔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fā)展——學習十七大報告體會[A];繼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8 崔劍;;論弘揚延安精神在堅持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時代價值[A];“延安精神與改革開放”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宋萌榮;;十月革命開創(chuàng)的社會主義制度的新質(zhì)要素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十月革命90周年而作[A];“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前沿和熱點問題”學術(shù)研討會暨2007年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陳東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提出及其理論的形成[A];改革開放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shù)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評論員;富民強市需要新的方法論[N];益陽日報;2008年
2 懷暢;方法論的多元論 更能揭示社會性事實[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胡良文;信息化方法論及糾風軟件系統(tǒng)[N];光明日報;2006年
4 廣東海洋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教授 鞏建華;幸福社會的方法論[N];湛江日報;2011年
5 祝黃河;從世界觀和方法論上全面回答發(fā)展問題[N];人民日報;2009年
6 中共應城市委宣傳部 孫如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三化”方法論思考[N];孝感日報;2011年
7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肖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方法論[N];文匯報;2009年
8 關(guān)守義 姬紅;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N];河北日報;2009年
9 畢京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法論意蘊[N];學習時報;2007年
10 中國銀行董事長 肖鋼;科學的發(fā)展觀 科學的方法論[N];人民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梁敏;協(xié)舉方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2 馮維江;安全、不完全契約與國際規(guī)則[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波;毛澤東、鄧小平國際戰(zhàn)略思想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03年
2 曾令超;淺談鄧小平認識社會主義的方法論[D];浙江大學;2002年
3 沙莎;市場經(jīng)濟視閾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4 孔凱;尋找當代地方治理研究的新話語[D];西北大學;2006年
5 陳洪橋;論英國學派方法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張欽亞;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放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劉華安;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學術(shù)界關(guān)于中國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的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8 古維娟;科學發(fā)展觀的哲學意蘊和理論創(chuàng)新[D];武漢大學;2005年
9 徐健一;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理念[D];黑龍江大學;2007年
10 王志敏;略論毛澤東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shè)道路的方法[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1167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11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