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學術職業(yè)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
本文選題:民辦高校 + 學術職業(yè)�。� 參考:《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對上海市19所民辦高校專職教師學術職業(yè)現(xiàn)狀的調查發(fā)現(xiàn):近幾年來,上海市教委實施了多項扶持民辦高校的措施,民辦高校專職教師的教學和科研狀況有了明顯改觀,但民辦高校學術職業(yè)現(xiàn)狀總體上不太理想,其中專職教師收入過低是最突出的問題。改善民辦高校教師學術職業(yè)現(xiàn)狀,關鍵是要增加專職教師的收入。為此,政府必須出臺有關民辦高校專職教師最低工資的指導性標準。
[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academic profession in 19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has found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Shanghai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ttee has implemented a number of measures to support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tatus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obviously improved. However, the status of academic profession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very ideal in general, among which the income of full-time teachers is too low. The key problem is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ull-time teachers.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must introduce the guiding standards for the minimum wage of full-time teacher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DIA120281)
【分類號】:G648.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紅;;論學術職業(yè)的獨特性[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年03期
2 徐厚珍;;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困境與路徑選擇——基于仰恩大學的例證[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8期
3 張英麗;沈紅;;學術職業(yè):國內研究進展與文獻述評[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年01期
4 程方平;;中國當代民辦高校的演變[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9年06期
5 丁小浩;梁彥;;中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均等化程度的變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6 周慶;周斌;;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困境、原因及解決措施[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7年Z1期
7 張璐晶;;“尷尬”的民辦高校[J];中國經(jīng)濟周刊;2011年10期
8 馬順林;;民辦高校師資建設的現(xiàn)實困境與發(fā)展可能——基于S大學近十年經(jīng)驗的考察[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01期
9 張英麗;沈紅;;學術職業(yè):概念界定中的困境[J];江蘇高教;2007年05期
10 鄭慶芳;;云南民辦高校教師職業(yè)歸宿感的調查研究[J];價值工程;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克軍;;創(chuàng)新高職生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陸廣品;教育產業(yè)與現(xiàn)代產業(yè)化社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3 阮成武;;中國教師現(xiàn)代化的路徑選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胡靖;;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學校德育觀轉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5 毛國紅;;學改論綱[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6 郭建鵬;哈宏軍;;淺析普通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5期
7 陳修梅;;高師教育學課程合作式案例教學實施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2期
8 曹長德;;論教育評價的副作用[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0期
9 趙茵茵;;高校實施生命教育的方法與途徑[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10 喻紅梅;提高學生學習素質的有效途徑:優(yōu)化學習策略[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宇峰;隋君;;信息素養(yǎng)構成要素研究[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2 鄧玉文;;教育追求的解放——由《被壓迫者教育學》引發(fā)的思考[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張錦高;;地學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機制的實踐與思考[A];改革開放與地質教育的科學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李長吉;常亞慧;;試論西方教學價值觀念的主要特點[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楊曙光;;論職業(yè)教育中的優(yōu)勢教育導向[A];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6 何志均;;民辦教育是教育經(jīng)濟學應特別關注的領域[A];2006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吳宏超;;調節(jié)教育供求矛盾的新視角[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張金陵;;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的思考[A];探索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第十九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論文征集活動論文匯編[C];2011年
9 周雯;;職業(yè)學校要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A];科學發(fā)展與農村教育——云南省農業(yè)教育研究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何波;;論我國法律架構中的民族雙語教育[A];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翟艷芳;全球教育的理念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于興國;轉型期中國教師教育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興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查明輝;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模式選擇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江廣和;西北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成長的困境與調適[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鄭爽;我國教師教育者開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師東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學思考[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蔣馨嵐;傳統(tǒng)與超越:師范生免費教育制度的價值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麗影;幼兒教師課程權力個案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鳳陽;思想政治課新課程探究式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楊;研究性學習在中職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夏偉;廣西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非學歷培訓的研究與對策[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石杰;廣西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學習支持服務系統(tǒng)的構建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張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衡論[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7 蔡玉生;黑龍江東方學院基于核心競爭力的戰(zhàn)略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唐寶盛;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網(wǎng)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9 韓雪;中文作文教學病拷問[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史華瑾;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學名師群體特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斌賢;學術職業(yè)化與美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2期
2 丁小浩;;規(guī)模擴大與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均等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2期
3 沈紅;;變革中的學術職業(yè)——從14國/地區(qū)到21國的合作研究[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年01期
4 李碧虹;關于民辦高校教師人力資本產權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4年03期
5 鄒榮祥;;依法規(guī)范辦學 推動民辦學校發(fā)展[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04期
6 楊秀蕓;;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7 何雪蓮;;波蘭大學教師生存狀況[J];化工高等教育;2006年02期
8 周川;“專業(yè)”散論[J];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01期
9 李春萍;分工視角中的學術職業(yè)[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10 楊銳;當代學術職業(yè)的國際比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麗君;學術職業(yè)視野中的大學教師聘任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毅敏;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吉林教育科學(高教研究版);2001年06期
2 董弋芬,黃福偉;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管窺[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3 徐緒卿;;建設民辦高校教師隊伍淺見[J];上海教育;2001年22期
4 王強;;民辦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現(xiàn)狀調查[J];教育與職業(yè);2011年13期
5 辛士祥;;談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J];山西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00期
6 董國興;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的一種途徑[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Z1期
7 韋惠惠;關于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問題的幾點思考[J];新疆職業(yè)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8 陳磊,郭彩華;民辦高校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2期
9 史來平,管忠民;陜西民辦高校的人才戰(zhàn)略[J];人才開發(fā);2005年05期
10 周國平;;民辦高校專職教師培訓:陜西的現(xiàn)狀、問題與建議[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董新保;;民辦高校要為發(fā)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作出貢獻[A];中國民辦教育大典[C];2010年
2 李柱江;;民辦高校教學工作一些問題的思考[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3 李碧虹;;關于民辦高校教師人力資本產權的思考[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一)[C];2004年
4 柯佑祥;;民辦高校資源配置的充足性研究[A];2006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何志均;;廣州民辦高校營銷管理策略——基于博弈論的分析與討論[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呂艷;;北京市民辦高校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A];2010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李仲明;;從北京科技職業(yè)學院師資隊伍建設探索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之途徑[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8 張威勇;;民辦高校與國際接軌的思考[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9 何源;;論民辦高校的戰(zhàn)略定位[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10 張威勇;;民辦高校與國際接軌的思考[A];中國民辦教育大典[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夏越;民辦高校教師從哪兒來?[N];中國教育報;2001年
2 路高信 李維民 王若榮;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由之路[N];西安日報;2002年
3 文文;民辦高校教師從哪兒來?[N];亞太經(jīng)濟時報;2002年
4 熊冬洋;促進民辦高校發(fā)展的幾點建議[N];中國社會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郭妍 通訊員 李維民;我省民辦高校發(fā)展處于關鍵期[N];陜西日報;2004年
6 九三學社江西省委會;促進民辦高校健康有序發(fā)展[N];光華時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戚海燕;“海大現(xiàn)象”探秘[N];北京日報;2002年
8 張繭邋通訊員 蔣艷娟;“涉外”蟬聯(lián)全國民辦高校三強[N];湖南日報;2007年
9 北京城市學院 解艷華;民辦高校如何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史稼軒 本報通訊員 王軍勝;可持續(xù)發(fā)展:民辦高校的辦學之路[N];河南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慶如;民辦高校辦學水平提升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2 蘭文巧;服務營銷組合對民辦高校品牌資產的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3 章茂山;中國民辦高校學費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4 李志峰;中國學術職業(yè)的國際競爭力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楊樹兵;關于提升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戰(zhàn)略和政策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6 查明輝;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模式選擇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饒愛京;江西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8 姜華;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組織的變遷及其特性[D];北京大學;2007年
9 郭麗君;學術職業(yè)視野中的大學教師聘任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10 何彬生;轉型時期我國民辦高等院校發(fā)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莉;我國民辦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2 張宇;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研究[D];揚州大學;2005年
3 周蓓蓓;我國民辦高校教師全面薪酬制度的構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4 任桂煥;民辦高校專職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高立偉;激勵與開發(fā)[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安強萍;民辦A學�?冃ЧべY方案設計[D];西北大學;2008年
7 胡曉曦;民辦高校兼職教師管理探索[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8 姜萍;民辦高校兼職教師隊伍規(guī)范管理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9 張磊;民辦高校學風的現(xiàn)狀分析及建設機制[D];長春理工大學;2007年
10 岳魯鋒;民辦高校教師權利保障研究[D];揚州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379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937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