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分銀行在高校學分管理中的價值與制度構建
本文選題:學分銀行 + 學分累積; 參考:《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3年09期
【摘要】:學分銀行是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有效方法,高校學分銀行研究與發(fā)展是促進知識共享、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有效措施。學分銀行為不同學習層次、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習者提供更多的機會,為學習者提供更加快捷、便利、差異化的學習環(huán)境;趯W分累積與學分兌換的學分銀行,能夠實現(xiàn)高校學分管理的優(yōu)化。
[Abstract]:Credit bank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redit ban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type society of knowledge sharing, learning for all and lifelong learning. Credit Bank provides more opportunities for learners of different learning levels and ages, and provides learners with a more rapid, convenient and differentiated learning environment. Credit bank based on credit accumulation and credit exchange can optimize credit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單位】: 江蘇科技大學;
【基金】:江蘇省現(xiàn)代技術研究項目“基于云計算城域教育資源共享機制與公共服務模式研究”(2013-R-27095)
【分類號】:G64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覃兵;胡蓉;;韓國高等教育學分銀行制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2 薛成龍;鄔大光;;論學分制的本質與功能——兼論學分制與教學資源配置的相關性[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7年03期
3 李曉佳;全球視野下的學分互換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08期
4 鄢曉;;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研究綜述及展望[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3年02期
5 康乃美;葉必鋒;;遠程教育實施“學分銀行”管理模式的思考[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6 熊惠平;;“學分銀行”的內在運行機制研究[J];廣東農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楊黎明;關于構建我國“學分銀行”框架的設想[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5年3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曉琳;鄧成超;;學分制下選修課程的有效配置[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7期
2 陳濤;趙枝琳;;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學分銀行制度的路徑探析——基于韓國學分銀行體系的發(fā)展與運作[J];成人教育;2011年09期
3 高強;;常熟理工學院學分制實踐研究[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8年12期
4 劉華;姜為;;成人高等教育學分互認:現(xiàn)狀、成因與對策[J];中國遠程教育;2007年04期
5 彭代梅;;遠程教育實施學分銀行的思考[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6 陳晶晶;陳龍根;;韓國學分銀行制及其對我國構建完全學分制的啟示[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0年08期
7 齊航;;北京市建立學分銀行的理論與探索[J];中國冶金教育;2011年02期
8 邱萍;張蕊;;韓國“學分銀行”成功要素分析及對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的啟示[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5期
9 俞建軍;;電大系統(tǒng)非學歷與學歷教育互通機制的實踐探索[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10 湯詩華;畢磊;朱祖林;郭允建;;我國學分銀行研究與實踐述評[J];中國遠程教育;201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慈溪市教育局課題組;彭飛龍;陸和杰;羅科技;陳海強;劉柱杰;;構建市民學分銀行的理論與實踐研究[A];2009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建鯤;高等職業(yè)教育專業(yè)課程群論[D];天津大學;2010年
2 羅敏;基于資源配置的研究生招生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羅丹;規(guī)模擴張以來高校專業(yè)結構變化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4 樊明成;中國普通高校專業(yè)選擇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5 李芳芳;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專業(yè)課程資源共享體系的構建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天琦;黑龍江省高校實施跨校選課模式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衡播;武漢城市圈職業(yè)院!皩W分銀行”管理體系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杜社玲;韓國、歐洲學分銀行實踐及其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琚超;成人高等教育學分制與學分互認制度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程輝娜;中美遠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6 胡榮琳;江西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學分銀行制建立及發(fā)展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7 唐令輝;廣西高等學校學分互認機制的研究[D];廣西大學;2011年
8 郭麗;韓國現(xiàn)代高等教育分析與思考[D];揚州大學;2006年
9 顧玲玲;高校學分互換規(guī)范問題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林衛(wèi);中等職業(yè)學校實施學分制的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葉珠;歐洲高等教育區(qū)建設:背景、進程與意義[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2 林崇德;羅良;;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與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 葉忠海;;人才成長規(guī)律和科學用人方略[J];中國人才;2007年05期
4 王強,宋協(xié)青,張子睿;創(chuàng)新型科技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5 王家鈞;論遠程高等教育結構學分銀行與模塊課程超市管理體制的建立[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23期
6 馮智冰;淺談人才成長與激勵機制[J];福建財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7 翁史烈;;工程教育中的產學研合作[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8 楊寧;創(chuàng)業(yè)教育:高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有效途徑[J];高教探索;1999年04期
9 王竹萍;;會計本科高等教育創(chuàng)新人才成長規(guī)律的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10 潘懋元;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理論與政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卓;大學生學習自由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2 郭新艷;科技人才成長規(guī)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健;;學分銀行:實現(xiàn)終身學習理想的重要途徑[J];成才與就業(yè);2009年17期
2 杜社玲;;學位證書,輕松擁有不是夢——韓國學分銀行特色管理的啟示[J];成才與就業(yè);2009年21期
3 謝景山;李粵冀;;“學分銀行計劃”:一種新的企業(yè)培訓方式[J];中國培訓;2011年03期
4 ;媒體鏈接[J];江西教育;2004年06期
5 楊黎明;從韓國的“學分累積制度”看我國“學分銀行”的構建[J];職教論壇;2005年09期
6 楊黎明;;關于創(chuàng)建上海市“學分銀行”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職教論壇;2009年09期
7 李艷嶺;;“學分銀行計劃”——探索企業(yè)職工繼續(xù)教育新模式[J];中國職工教育;2011年06期
8 高琳;;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召開學分銀行網絡平臺設計工作會[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9 鄧澳利;;淺析我國“學分銀行”推行的困難與障礙[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10 丁鵬;;學分銀行:構建繼續(xù)教育立交橋的基石[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肖良松;;發(fā)展職業(yè)教育 建立學分銀行[A];農業(yè)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云南省農業(yè)教育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何學書;周增清;;綠色證書“學分銀行”初探[A];農業(yè)職業(yè)教育與“三農”問題——云南省農業(yè)教育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3 劉志東;;韓國產學合作經驗對建設沈陽高職綜合改革試驗區(qū)的啟示[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南方日報記者 雷雨 通訊員 趙冠中;廣東可爭取試點“學分銀行”[N];南方日報;2011年
2 記者 吳曉向 實習生 劉秋炎;北京市總實施“學分銀行計劃”[N];工人日報;2010年
3 記者 易鑫;北京“學分銀行計劃”首批學生畢業(yè)[N];中國教育報;2010年
4 通訊員 楊文生 靳婷婷;“學分銀行”催生“校園發(fā)明家”[N];中國教育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鄭晉鳴;用“學分銀行”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11年
6 徐健;學分銀行計劃 打造精兵高手[N];中國石化報;2011年
7 記者 康淼 孟昭麗;閩建“學分銀行”“課程超市”促終身教育[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8 記者 張學軍;職業(yè)培訓有了“學分銀行”[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6年
9 本報通訊員 靳婷婷;江蘇技師學院以“學分銀行”促進學生多元化發(fā)展[N];江蘇教育報;2011年
10 記者 施芳;職教有了“學分銀行”[N];人民日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榮琳;江西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學分銀行制建立及發(fā)展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2 韋雄灃;廣西繼續(xù)教育學分銀行構建研究[D];廣西大學;2013年
3 杜社玲;韓國、歐洲學分銀行實踐及其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春曉;“學分銀行”對學生學習方式影響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5 俸婭楠;農業(yè)繼續(xù)教育學分銀行構建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4年
6 衡播;武漢城市圈職業(yè)院!皩W分銀行”管理體系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7 程世沙;基于個性化教育的自考學分銀行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郭艷霞;繼續(xù)教育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研究[D];山西大學;2012年
9 金惠紅;“學分幣”評價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琳;基于學分制的企業(yè)人才培養(yǎng)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9203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92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