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校企聯(lián)合辦學促進教學創(chuàng)新與改革
本文選題:校企聯(lián)合教育 切入點:嵌入式 出處:《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校企聯(lián)合辦學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一種有效教育模式。將學院嵌入式系統(tǒng)課程領域與企業(yè)全面深入實施校企合作辦學,提出嵌入式系統(tǒng)教學新方法、新思路,把課程教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促使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的同時,帶著問題,主動尋求、研究新知識,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化解課程教學難點,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實踐動手能力,這勢必將對我國高等學校的產(chǎn)學研合作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實踐,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Abstract]: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effective educational model for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teaching method and train of thought of embedded system teaching by comprehensively and deeply implement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embedded system curriculum. Combining the course teaching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reative ability organically, the students are urged to use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eek and study the new knowledge, to rai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ffectively, and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course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practice, this will certainly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分類號】:G642.0;F27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王建萍;費躍農(nóng);王燕瑜;;嵌入式系統(tǒng)“邊干邊學”教學模式探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7年05期
2 王平;;嵌入式系統(tǒng)教學及實驗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年03期
3 鄧春健;李文生;楊亮;劉偉;;“ARM嵌入式系統(tǒng)”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0年03期
4 李澎林;徐吉洪;;基于委員會模式的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來自浙江工業(yè)大學的探索[J];教育評論;2008年04期
5 李建楠;劉玉峰;李春暉;;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與管理中的困境及對策[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年09期
6 俞建新;;略論嵌入式系統(tǒng)的實驗教學[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年07期
7 羅鈞;廖紅華;付麗;黃勇;;嵌入式實驗教改與創(chuàng)新性人才培養(yǎng)的關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年08期
8 龔軍;羅杰;汪小燕;;基于仿真的嵌入式系統(tǒng)教學實驗方法[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年05期
9 牛小玲;;嵌入式系統(tǒng)實驗教學的探討[J];實驗室科學;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明勇;李昔華;代曉紅;;基于LED技術的煤礦照明與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J];安防科技;2007年12期
2 陳東;;基于冗余CAN總線的分布式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J];安防科技;2008年03期
3 申紅明;趙芙生;;基于LPC2138的嵌入式家庭智能監(jiān)控系統(tǒng)[J];安防科技;2008年05期
4 王莉莉;呂芳;;基于ARM的汽車防盜報警系統(tǒng)設計[J];安防科技;2008年06期
5 劉振永;高恒志;;嵌入式系統(tǒng)在遠程監(jiān)控中的應用[J];安防科技;2008年06期
6 韓國華;杜永貴;;基于ARM7的遠程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J];安防科技;2009年11期
7 楊里;唐倫;陳前斌;;基于TD-SCDMA移動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反向控制[J];安防科技;2009年12期
8 馮飛雨;于春梅;胡立鋒;;基于S3C2440的嵌入式遠程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設計[J];安防科技;2011年03期
9 王義杰;;WINCE下I~2C總線對EEPROM讀寫的實現(xiàn)[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10 張海清;陳永煌;朱暉;;基于嵌入式系統(tǒng)的CAN總線汽車組合儀表的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芳;;基于ARM9的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設計[A];第九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Ⅰ[C];2011年
2 付麗;羅鈞;孟麗婭;;實驗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劉暢;馮順山;;基于ARM的嵌入式彈載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A];第七屆全國爆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張聞捷;唐t;欒柱曉;;基于EP9312的銀稅類嵌入式系統(tǒng)硬件設計方案[A];第二屆中國CAE工程分析技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周翔;沈明霞;;基于GPRS的農(nóng)田信息采集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三)[C];2007年
6 陳俊;呂恒;武穆清;;VIVI在S3C2410處理器上的應用及啟動流程分析[A];2006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6年
7 周佳;彭宏;鄧彰超;;嵌入式GUI的設計及其應用[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七屆信息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林書禹;謝存禧;張鐵;李琳;;移動機器人控制系統(tǒng)的數(shù)字PID混合控制[A];第十屆粵港機電工程技術與應用研討會暨梁天培教授紀念會文集[C];2008年
9 趙曉鷗;黃,;;μC/OS-Ⅱ在ARM7處理器上的移植[A];廣西計算機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趙文義;王立強;梁宜勇;;光電專業(yè)多層次開展嵌入式系統(tǒng)教學探索[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yè)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及協(xié)作委員會2009年全體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鼎國;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農(nóng)業(yè)信息監(jiān)控系統(tǒng)設計與數(shù)據(jù)融合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2 張紅兵;基于ARM的雙絲脈沖MIG高速焊分布式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陳益;具有目的域的光電穩(wěn)定跟蹤系統(tǒng)滿意控制策略[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4 王穎鋒;嵌入式系統(tǒng)節(jié)能調度算法研究與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5 朱方;多信息融合模式分類方法研究及在公交客流識別系統(tǒng)中的應用[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喬宇;汽車四輪轉向的動力學特性與混雜控制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7 夏軍;32位RISC微處理器設計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8 楊麗;組培苗分割移植機器人系統(tǒng)的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9 婁嘉駿;家庭網(wǎng)絡平臺研究與構造[D];浙江大學;2005年
10 陳稷;太赫茲波及光學過程層析成像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海清;基于嵌入式系統(tǒng)的CAN總線汽車組合儀表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張良清;基于嵌入式技術的高精度程控直流電源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宮明廣;基于ARM平臺分布式測控終端設計[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4 張磊;基于ARM的礦用監(jiān)測分站[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張維;基于ARM7的配電變電所和開閉所RTU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朱凱;基于ARM和μC/OS-Ⅱ的數(shù)據(jù)采集器的研究與設計[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張永臣;基于ARM的SVG型低壓無功補償控制器的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8 張憲華;基于嵌入式Linux的系統(tǒng)構建及桌面應用程序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9 劉強;基于ARM9的機器人遠程控制系統(tǒng)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10 葉智祥;基于ARM的以太網(wǎng)轉換器研究及應用[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乃味;;基于Proteus軟件的單片機仿真教學[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2 馬正強;單片機虛擬實驗室的建立[J];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tǒng)應用;2005年03期
3 陳則王,王友仁;改革實驗教學,培養(yǎng)工科研究生工程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3年06期
4 李巖;王小玉;孫永春;;嵌入式系統(tǒng)教學研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6年03期
5 馬義德;湯書森;張北斗;劉映杰;張久文;李柏年;張在峰;;嵌入式系統(tǒng)課程群建設與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J];高等理科教育;2008年02期
6 關毅;尚君強;傅虹;張鳳寶;;關于建立國家級化工類實習基地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6年03期
7 夏寒;高校實踐教學改革淺析[J];杭州科技;2005年01期
8 楊水根;;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校外實習基地管理探討[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9 俸皓;;嵌入式系統(tǒng)教學體系改革的探討[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30期
10 范秋梅;加強實驗室開放工作,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4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加強學風建設 認真進行教學改革[J];煤炭經(jīng)濟研究;1986年02期
2 方惠堅;袁德寧;;明確指導思想 深入開展教學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1986年03期
3 陳又遵;;民法教學改革要面向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1986年08期
4 鐘景惠;李躍雷;;馬列主義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嘗試[J];黑龍江高教研究;1991年04期
5 司玉琢;高校綜合改革必須突出教學改革與學科建設主旋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6 胡堅;吳業(yè)春;;教學改革的回顧與前瞻[J];高教探索;1993年02期
7 韓偉琴,,王玉靜;教學改革的新舉措──說課簡介[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2期
8 陳步云;把握教學改革契機 培養(yǎng)跨世紀的人才[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1998年02期
9 楊開喬;以鄧小平教育理論指導教學改革,努力培養(yǎng)21世紀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J];現(xiàn)代教育論叢;1998年06期
10 王愛豐;李丹;徐茜;馬燕;;關于我院本科畢業(yè)論文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鄧立新;楊震;;數(shù)字信號處理課程雙語教學初探[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茍曉凡;;從“失敗學”到教學改革之啟示[A];2006力學教學與教學改革交流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崔海亭;郭彥書;王振輝;;深化畢業(yè)設計教學改革 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A];制冷空調學科教育教學研究——第五屆全國高等院校制冷空調學科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李福裕;王向東;徐強;陳向東;;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楊雯雯;張小崗;;高校實驗教學改革的問題及對策[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趙軍武;;關于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高校教學改革的思考[A];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技術物資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耿靜;;新世紀高校教學改革前瞻[A];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學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8 康勇;;高校專業(yè)課雙語教學實踐與認識[A];制冷空調學科教學研究進展——第四屆全國高等院校制冷空調學科發(fā)展與教學研討會[C];2006年
9 葛興;羅劏;鄭燕英;楊柳;劉京萍;苑嗣純;蔡紅;;教學與科研相互結合的教學改革探索[A];都市型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專輯[C];2007年
10 孫鐵成;林景波;李鳳閣;劉群;楊華;呂瑞豐;;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建實驗教學新模式[A];第6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通訊員 江教處;江蘇理工大學教學改革不斷深化[N];光明日報;2000年
2 鐵寶;“2+1”的育人模式[N];中國建設報;2005年
3 李 磊 宋丹寧;院長謀劃中藥教學改革[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4 ;教學改革促質量提高[N];科技日報;2002年
5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 莫小新 陳璐;教學改革需要更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N];中國教育報;2006年
6 安康經(jīng)貿管理學院 諶基財;抓教研力促學生綜合素質提升[N];安康日報;2007年
7 劉玉;遼寧高校對口幫扶縣職教中心[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本報通訊員 孫雷邋本報記者 畢玉才 苗家生;雛雁高飛[N];光明日報;2007年
9 記者 張大勇 張海華;合作師專安排部署教學改革與師資隊伍建設工作[N];甘南日報(漢文版);2006年
10 孫維義;堅持以人為本 深化“兩課”教學改革[N];光明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康全禮;我國大學本科教育理念與教學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張利榮;大學研究性學習理念及其實現(xiàn)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3 王玲;美國知識觀轉型與大學本科教學模式變革之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夏敏;我國大學知識創(chuàng)造能力的評價與管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劉文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邵士權;我國高等學校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祥培;女子大學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2 黃玉;《標準》引導下的高師教育技術公共課教學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張夢;顏元書院教學改革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4 張志華;論大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勇;適應與超越:大學新生角色轉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6 李建中;藝術院校文化課教學管理改革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7 潘軍;湖北地區(qū)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8 李延芳;五年制小學教育專業(yè)教師口語教學現(xiàn)狀與改革[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9 徐元英;PBL網(wǎng)上輔導與答疑系統(tǒng)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5年
10 賈俊菊;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綜合評價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年
本文編號:16429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64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