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廣州書院區(qū)域地理分布研究
本文關鍵詞:清代廣州書院區(qū)域地理分布研究 出處:《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隨著清代廣州經濟的崛起和對外開放力度的擴大,廣州書院建設規(guī)模也日益宏大,至清代中后期在廣州形成了一個書院建筑群,涵蓋了官辦、教會辦、合族祠辦等多種方式,依據不同的興辦方式在廣州形成獨特的區(qū)域分布特色,構成了一個層級的書院教育網絡,對清代廣州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Abstract]:With the rise of Guangzhou economy in Qing Dynasty and the expansion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zhou Academy is also increasingly larg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Qing Dynasty, a college building group was formed in Guangzhou, covering the official and church offic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ways of setting up a family ancestral hall, it forms a unique reg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in Guangzhou, and forms a hierarchical educational network of academies. It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in Guangzhou in Qing Dynasty.
【作者單位】: 廣州美術學院;
【基金】:廣州美術學院科研項目研究成果
【分類號】:G649.299;K249
【正文快照】: 書院是中國歷史上一種重要的文化、教育組織,是各地文化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千百年來,對中國的社會文化生活等產生了深遠影響。清代珠三角地區(qū)經濟崛起,文教事業(yè)得到較快發(fā)展。政府為加強思想控制,鼓勵創(chuàng)辦書院,以統一思想,束縛士人。作為珠三角中心城市,廣州的書院創(chuàng)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曾燕聞;明清時期的嶺南書院及其對文化的貢獻[J];廣州大學學報(綜合版);2001年04期
2 黃海妍 ,鮑煒;從《陳氏宗譜》看陳氏書院的興修[J];嶺南文史;200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曼;;塑城之魂——談廣州明清古城墻越秀山段的保護[J];才智;2011年23期
2 許桂靈;司徒尚紀;;廣州海上絲路與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設[J];城市觀察;2011年03期
3 鄭靜;廣州騎樓街空間分布特征與保護措施[J];城市規(guī)劃;1999年11期
4 李百浩,黃亞平;歷史·風景·街市·生活——廣州傳統城市中軸線概念城市設計[J];城市規(guī)劃;2003年03期
5 趙煥庭;;番禺是華南海上絲路最早的始發(fā)港——對《關于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fā)港研究述評》的意見[J];地理科學;2006年01期
6 魏立華;閆小培;劉玉亭;;清代廣州城市社會空間結構研究[J];地理學報;2008年06期
7 鄭靜,許學強,,陳浩光;廣州市社會空間的因子生態(tài)再分析[J];地理研究;1995年02期
8 鄭靜,許學強,陳浩光;廣州市社會空間的因子生態(tài)再分析[J];地理研究;1995年02期
9 吳超羽;;五千年來珠江口兩岸沉積差異及其對香港城市和基礎設施規(guī)劃的影響[J];第四紀研究;1997年04期
10 曾昭璇,王為,朱照宇,歐陽婷萍;論珠江三角洲河網的人為影響[J];第四紀研究;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陳澤泓;;南越國番禺城析論[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輯)——南越國遺跡與廣州歷史文化名城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陸琦;鄭潔;;廣州古園林札記[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會議文件[C];1999年
3 鄧穎賢;劉業(yè);;歷次羊城八景演變特征及其與城市發(fā)展關系研究[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4 張健;;山水自然地貌對傳統城市街道格局影響的形態(tài)學實證分析——以廣州北京路中山路起義路高第街圍合的歷史片區(qū)為例[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3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東漸及其在廣州的實踐[D];暨南大學;2010年
2 張星;明清時期嶺南筆記醫(yī)學史料的發(fā)掘收集整理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孫翔;民國時期廣州居住規(guī)劃建設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4 陳實;清代珠江三角洲教育狀況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5 蔣建國;晚清廣州城市消費文化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6 倪文君;西方人“塑造”的廣州景觀(1517-1840)[D];復旦大學;2007年
7 張曉芳;蚌埠城市歷史地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8 高志超;明清時期伶仃洋區(qū)域海洋社會經濟變遷[D];暨南大學;2008年
9 江遠山;近代中國地域政治化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10 周加勝;南漢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新茹;明清珠三角城鎮(zhèn)發(fā)展引起的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D];暨南大學;2011年
2 李采梅;明清廣東新安縣城市地理若干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3 胡樂偉;近代廣東僑鄉(xiāng)房地產業(yè)與城鎮(zhèn)發(fā)展研究(1862-1949)[D];暨南大學;2011年
4 鄧穎賢;羊城八景與廣州市城市形態(tài)演變關系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5 鄒歆;廣州古城墻(越秀山段)保護初探[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6 朱晟;嶺南現代園林文態(tài)建設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7 吳嘉亮;南漢康陵遺址保護研究初探[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8 陳哲舜;伍家園林[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9 李小瑞;譚溥《四照堂集》整理與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10 余U
本文編號:13997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399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