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師博客的功能
本文關鍵詞:論教師博客的功能
更多相關文章: 教師博客 功能 網(wǎng)絡身份 教學質量 專業(yè)發(fā)展 網(wǎng)絡形象 日常生活 教育實踐 教育教學實踐 理論知識
【摘要】:教師博客具有構建教師網(wǎng)絡身份、促進教師日常反思、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等功能,發(fā)揮這些功能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作者單位】:
【關鍵詞】: 教師博客 功能 網(wǎng)絡身份 教學質量 專業(yè)發(fā)展 網(wǎng)絡形象 日常生活 教育實踐 教育教學實踐 理論知識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進步,教師技術水平的提高,教師博客作為一種新興事物日益蓬勃發(fā)展起來。研究教師博客所具有的功能,并讓這些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是當前的任務之一。教師博客是各年級各學科的教師以網(wǎng)絡日志的方式,及時記錄、整理、發(fā)布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思想感悟及個性化的教育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莫穎怡;;博客與網(wǎng)絡身份建構[J];國際新聞界;2006年05期
2 楊小微,吳黛舒;關系思維視域中的教育“圖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13期
3 王映學;趙興奎;;教學反思:概念、意義及其途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啟泉;概念重建與我國課程創(chuàng)新——與《認真對待“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1期
2 李新宇;;公眾的話語權——BLOG傳媒與BLOG出版[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劉欣;;從對話理論看遠程教育師生交互原則[J];中國遠程教育;2006年03期
4 王玲寧;;大學生博客使用行為分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年10期
5 張嬙;;迷研究理論初探[J];國際新聞界;2007年05期
6 金素梅;;論教學反思的缺失和培育[J];河南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7 慕君;語文教學對話研究的發(fā)生根源與邏輯起點[J];教育科學;2005年05期
8 謝翌,肖麗艷,熊麗萍;教師的假設:中小學學校文化的深層指令[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年21期
9 易連云;鄧達;;學校德育的知識基礎與德育課程變革[J];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10 王尚文;;“對話型”語文教學策路[J];課程.教材.教法;2005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唐勇;;共識規(guī)劃——通往和諧社會之路[A];和諧城市規(guī)劃——2007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岳欣云;教師研究的反思與再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謝翌;教師信念:學校教育中的“幽靈”[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林存華;師生文化沖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劉成新;整合與重構:技術與課程教學的互動解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薄景昕;中學魯迅作品的接受歷程[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楊秀蓮;論人格的文化生成[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高麗敏;作圣之功[D];復旦大學;2007年
8 黃遠振;生態(tài)哲學視域中的中國外語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義天;當代美德倫理學研究:關于倫理多樣性的論證與辯護[D];清華大學;2006年
10 鄧達;知識論域下的高校德育課程[D];西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秀梅;《高老頭》對話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林海亮;德育敘事探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劉向前;論課堂沉默[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4 歐陽林舟;課堂教學話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顏廷鳳;人文精神與師生關系的重建[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穎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福照;中學對話道德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劉美娟;合作游戲對大班幼兒同伴關系的影響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李軍;基于后現(xiàn)代語境的師生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唐旭;初中語文教學交往的問題分析及對合理交往的構想[D];重慶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金兼斌;博客——個人網(wǎng)絡出版的理想、現(xiàn)實與未來[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4年04期
2 馮毓云;二元對立思維的困境及當代思維的轉型[J];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02期
3 劉加霞,申繼亮;國外教學反思內涵研究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4 俞國良,辛自強,林崇德;反思訓練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連科;;“空談”[J];讀書;1980年04期
2 劉其山;;一堂生物課的體會[J];人民教育;1980年10期
3 楊章;;蚊睫與泰山 蟻斗與雷鳴[J];體育博覽;1980年03期
4 劉恒飛;;怎樣理解“社會主義就是消滅階級”[J];學習與探索;1980年01期
5 吳啟;;大腦兩半球功能的新發(fā)現(xiàn)及DNA核苷酸順序快速鑒定技術——介紹1979年拉斯克醫(yī)學獎金的獲得者[J];國外醫(yī)學情報;1980年13期
6 吳美朝;林正炎;王興華;;用JS—10A小型工業(yè)控制機控制加工非球面透鏡[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7 王德塤;;漫話指揮[J];音樂世界;1980年11期
8 伍岳;;嗓音保健絮談[J];音樂世界;1980年12期
9 王化民;;請你試試看[J];生命世界;1980年03期
10 ,
本文編號:8853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885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