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基于標準命題:從雙向細目表走向測驗設計框架
本文關鍵詞:如何基于標準命題:從雙向細目表走向測驗設計框架
更多相關文章: 雙向細目表 設計框架 課程標準 命題 教師 測驗 認知要求 標準評價 一致性 考察
【摘要】:教師基于標準的命題是實施基于標準評價的前提,也是教師常態(tài)工作之一。作為命題的一種重要工具,雙向細目表并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出基于標準命題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雙向細目表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并加以改進,提出一種測驗設計框架,從而為教師基于標準的命題提供一種參照。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關鍵詞】: 雙向細目表 設計框架 課程標準 命題 教師 測驗 認知要求 標準評價 一致性 考察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基于課程標準的學生學業(yè)成就評價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G443
【正文快照】: 基于標準的命題是指教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jù),進行測試題目的開發(fā),并使得測驗與課程標準相一致。要實施基于標準的評價,僅僅依靠高風險測試(如高考、中考)的引導是遠遠不夠的,課堂層面上教師的測驗是主陣地,也是最終的落實點。而命題是測驗的準備,這必然引申出一個重要的話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盛群力,褚獻華;布盧姆認知目標分類修訂的二維框架[J];課程.教材.教法;2004年09期
2 張增學,高艷華;考試命題中的幾個問題[J];中等醫(yī)學教育;1994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楓藍;;課程評價發(fā)展的歷史視角[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王立明;閆英琪;景麗;;基于KINGOSOFT平臺的網(wǎng)絡課程建設[J];甘肅高師學報;2011年02期
3 高榮國;;網(wǎng)絡教育的形態(tài)真諦——解析網(wǎng)絡的學習、知識和教學形態(tài)[J];中國遠程教育;2012年08期
4 趙江濤;;用布盧姆認知目標分類法設計《教育統(tǒng)計學》[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5 何曄;盛群力;;理解的維度之探討[J];開放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6 鐘志賢;;教學設計視域:大學教學模式的局限與走向[J];開放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7 盛群力;;旨在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高層次能力——馬扎諾認知目標分類學詳解[J];開放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8 陳思蓮;叢德生;龍借瓊;;發(fā)展性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原則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年14期
9 烏煥煥;和學新;;新課程目標的問題檢視與改進[J];教育科學研究;2011年01期
10 李金波;;高考《考試大綱》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年1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張瑞;理解與超越:情境適應性教學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白逸仙;高校培養(yǎng)創(chuàng)業(yè)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桂德懷;中學生代數(shù)素養(yǎng)內(nèi)涵與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鐘志華;理解性數(shù)學教學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蘇洪雨;學生幾何素養(yǎng)的內(nèi)涵與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陳仕品;適應性學習支持系統(tǒng)的學生模型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7 馮曉偉;增強現(xiàn)實工業(yè)培訓系統(tǒ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申昌安;運用語義網(wǎng)絡促進學習者高階思維能力發(fā)展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邱志飛;修訂的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3 邢科云;課程知識本體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4 馬艷芳;虛擬協(xié)同實驗的研究與設計[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5 孟彥妍;人教版初中語文古詩詞練習系統(tǒng)認知維度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齊明鑫;人教版初中語文文言文練習系統(tǒng)知識維度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素云;滬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古詩詞“思考與練習”部分的認知維度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曉娟;現(xiàn)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必修)散文單元課后“研討與練習”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楊;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練習系統(tǒ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段美娟;《加減法運算指令》網(wǎng)絡課件的設計與開發(fā)[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俊;;談黑河市中考試題的命制[J];黑河教育;2010年07期
2 劉永忠;學習數(shù)學課程標準 提高數(shù)學命題能力[J];江西教育;2002年10期
3 邵朝友;周明;;從雙向細目表走向測驗設計藍圖——命題活動中雙向細目表的改進[J];當代教育科學;2007年15期
4 楊建場,趙立文,張金榮;實行教考分離提高教學質量[J];職業(yè)技能培訓教學;1999年07期
5 毛宗包;;初中科學試卷命題“三階段”[J];學苑教育;2011年11期
6 張永林;;試談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試題的命制[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09年03期
7 李會;;教學如何基于能力設計:從知識立意走向能力設計框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0年Z1期
8 朱明光;普通高中新教材怎么編好 面對新形勢,,采取新思路 總結新經(jīng)驗,運用新方法──學習《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的體會[J];課程.教材.教法;1996年11期
9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試行)[J];思想政治課教學;1996年10期
10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試行)[J];思想政治課教學;1996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曉陵;;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生標準化數(shù)學成就測驗的編制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楊慧;;淺談初三英語分層次教學[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胡志剛;范數(shù)花;;三種高中化學新教材欄目設置的比較及建議[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4 鮑金小;扎木蘇;;“過程完整化教學模式應用研究”課題研究報告[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5 姚莉;;使用新教材 實踐新理念[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數(shù)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6 劉善平;;中學思想政治課提問藝術淺論[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7 章亞玲;;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若干問題的認識與梳理[A];浙江省體育科學學會學校體育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屆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8年
8 鄭偉鋒;胥志東;;《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實施的效果研究——對我!扼w育(1—6)課程標準》實施效果的探討與分析[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9 鄧元慶;關宇;;電子系列課程標準的主要內(nèi)容與示范教案[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劉昕;;反思我國體育課程研究所面臨的問題[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房巍;“名師大講堂”點撥未來名師[N];音樂周報;2007年
2 胡凱文;有感于拖堂[N];大眾科技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李建平;理解歷史參與社會[N];中國教育報;2002年
4 劉全禮;對特教課改的幾點思考[N];中國教育報;2003年
5 江蘇省武進高級中學 張世善;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課改[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6年
6 李謂;把握出題方向,事半功倍[N];中國信息報;2008年
7 長泰縣實驗小學 何安主;“小學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的領會與對策[N];福建科技報;2000年
8 李建平 雙木 代群 熊潤頻;專家眼中的高中新課程設置[N];蘇州日報;2005年
9 常儲;語文教育要走民族化道路[N];吉林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趙小雅;深化改革,進一步提高基礎教育質量[N];中國教育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柯森;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及其實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陳霞;基于課程標準的教育改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李鋒;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宋占美;課程標準化背景下美國學前教育課程實踐與存在問題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鐘志賢;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汪賢澤;基于課程標準的學業(yè)成就評價程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劉學智;小學數(shù)學學業(yè)評價與課程標準一致性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艷霞;課程中的文化選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9 朱偉強;基于標準的體育課程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倪娟;初中理科課程標準的適切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淑華;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書中的“活動”的分析和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彭勇;關于向量及其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張艷;論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D];西南大學;2006年
4 孟娟娟;上海與美國加州中學藝術課程標準比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建喜;初中美術教學大綱與美術課程標準的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王藝;中美小學、初中階段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比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崔淑杰;對新課程標準下濟南市中學體育與健康教師能力的調(diào)查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王峻;中學數(shù)學算法教學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南方;化學教材中科學方法要素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孟飛;數(shù)學質量監(jiān)測雙向細目表的編制與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674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767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