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體建設的涵義和實踐途徑——現(xiàn)代班集體建設系列講話之四
本文關鍵詞:班集體建設的涵義和實踐途徑——現(xiàn)代班集體建設系列講話之四
更多相關文章: 班集體建設 班級教育 集體教育活動 班級管理 學生發(fā)展為本 思維方式 學生集體 發(fā)展需要 和諧發(fā)展 自我教育
【摘要】:正一、現(xiàn)代班集體建設的涵義在我國傳統(tǒng)教育學理論體系中,班集體屬于學校德育的范疇,通常把班集體理解為學校德育(特別是集體主義教育)的工具和手段;班集體建設則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會和教育要求組織、培養(yǎng)班集體的過程。班集體被看作是按某種共性規(guī)范要求被動塑造的客體,因而忽視了學生在班集體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忽視了班集體作為學生主體的發(fā)展需要和自主建構(gòu)過程,也忽視了班集體建設在整合、優(yōu)化班級各種教育、文化要素中的獨特價值。因而,需要在新的課程文化背景中重新認識班集體建設。
【作者單位】: 無錫市教育研究中心
【關鍵詞】: 班集體建設 班級教育 集體教育活動 班級管理 學生發(fā)展為本 思維方式 學生集體 發(fā)展需要 和諧發(fā)展 自我教育
【分類號】:G451.1
【正文快照】: 一、現(xiàn)代班集體建設的涵義在我國傳統(tǒng)教育學理論體系中,班集體屬于學校德育的范疇,通常把班集體理解為學校德育(特別是集體主義教育)的工具和手段;班集體建設則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會和教育要求組織、培養(yǎng)班集體的過程。班集體被看作是按某種共性規(guī)范要求被動塑造的客體,因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越;;關注中等生,把愛撒向被遺忘的角落[J];考試周刊;2011年43期
2 馮丹;;班級管理的細微之處——談班級管理體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02期
3 唐云增;;魏書生班級教育圖文詳解(五) 深察現(xiàn)奇觀——班集體建設子系統(tǒng)研究一得[J];中小學德育;2011年05期
4 阮庚梅 ,鞠成兵;班集體建設中“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J];云南教育;2003年Z1期
5 蔣延軍;班集體建設與學生素質(zhì)培養(yǎng)的相關性[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8年02期
6 楊武春;現(xiàn)代管理學原理在班集體建設中的運用[J];大理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7 顧飛宇;;班集體建設操作系統(tǒng)初探[J];班主任;2008年01期
8 吳惠;張德輝;;高校班集體建設視角下的班級領導力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9 顧飛宇;;讓班級從他組織演化為自組織的班集體——我對班級教育操作系統(tǒng)的認識[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年02期
10 鞠成兵 ,阮庚梅;班集體建設中學生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J];安徽教育;2002年2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譚瑤;;班主任對農(nóng)學專業(yè)班集體建設的牽引作用研究[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李亞君;;加強班集體建設的有效策略[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3 馬建民;;班級管理中應著重注意的幾個方面[A];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第十次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赫秀輝;;以民主化班級管理促學生健康成長——模塊式班級管理模式的探索[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沈華生;;班集體建設中個體需要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思考[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6 韋全明;;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模式初探[A];廣西新時期班主任工作論壇論文集[C];2008年
7 鮑維安;張峗;李蕓霞;;和諧班集體的實踐與探索[A];中國首屆心理咨詢師大會暨心理危機干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張禮利;;成功教育——班集體建設的有效方法[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9 周國英;;新課改下的初中優(yōu)秀班集體建設的實踐和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10 王泉;張占友;邵國東;;和諧春風化作雨 潤物無聲譜新篇——《構(gòu)建和諧教育研究》結(jié)題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海門市東洲中學 江玉芳;用賞識教育加強班集體建設[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5年
2 周東;以和諧班集體建設促進和諧高校建設[N];人民日報;2010年
3 江蘇省張家港市港口中學 劉錦 廣東省東莞市光明中學 常長嶺 江蘇省鎮(zhèn)江一中 王生 河北省懷安縣懷安城鎮(zhèn)實驗小學 宋俊蓮;班集體建設:“建”什么,“設”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蒼溪縣五龍中學 宋紅梅;農(nóng)村學校如何創(chuàng)建特色班集體[N];廣元日報;2007年
5 安徽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何云龍;班級管理 “管”與“不管”的辯證思考[N];安徽經(jīng)濟報;2008年
6 鎮(zhèn)江新區(qū)姚橋中心小學 邵小雙 余燕國;和諧班集體建設的探索[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6年
7 孫剛 何文暉 韓亮;津門共論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N];天津日報;2005年
8 江蘇省宿豫職業(yè)高級中學 徐彬;班集體建設要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8年
9 本報記者 高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N];中國教師報;2010年
10 沈萍;淺談班級管理的方法[N];伊犁日報(漢);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洪明;從“管理”到“輔導”:班級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康偉;師生主體間性理論與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孫穎;從自在到自覺[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安彩紅;初中班集體建設行動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金春蘭;小學班集體建設的實踐與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聶鳳英;樹立“共同愿景”,構(gòu)建和諧班級[D];蘇州大學;2011年
4 劉生忠;中學班級管理中自助合作模式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5 庾萍蘭;生本關懷與中職班級管理轉(zhuǎn)型研究[D];廣東技術(shù)師范學院;2010年
6 陳芳敏;中學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7 劉黔敏;中學班級中非正式群體與班集體建設關系探析[D];四川師范大學;2002年
8 王倩;基于班級生活的小學生班級意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柳捷;初中學生班級“非正式群體”的現(xiàn)狀及管理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周世杰;班主任與班級管理[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6452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645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