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兒童教育公平問題:基于社會排斥的分析視角
本文關鍵詞:流動兒童教育公平問題:基于社會排斥的分析視角
【摘要】:流動兒童教育公平問題是在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大背景下產生的,鑒于其原因產生的復雜性,故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從社會排斥理論的分析視角來看,制度排斥、經濟排斥以及文化排斥是流動兒童教育公平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單位】:
【關鍵詞】: 流動兒童 教育公平 原因 社會排斥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4年重大研究項目“農村人口流動背景下義務教育體制研究”(批號:05GGD880011)。
【分類號】:G521
【正文快照】: 流動兒童教育公平問題產生的原因相當復雜,不少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此進行了探討,并取得了相當多的成果,這里筆者試圖運用社會排斥理論來解釋這一問題。社會排斥起源于對貧困問題與社會不平等問題的研究,已成為解釋當前各種社會問題的一個核心概念。它將非經濟因素納入了對社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唐鈞;;社會政策的基本目標:從克服貧困到消除社會排斥[J];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03期
2 范亮;;城市“流動兒童”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今日教育;2005年Z1期
3 錢雪飛;進城農民工消費的實證研究——南京市578名農民工的調查與分析[J];南京社會科學;2003年09期
4 曾群,魏雁濱;失業(yè)與社會排斥:一個分析框架[J];社會學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甘紅圣;施勇;;勞動力市場排斥的社會學解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2 莊秀琴;;流動兒童義務教育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22期
3 秦啟文;吳爽;;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的社會排斥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24期
4 秦莉;;從社會排斥視角看失地農民就業(yè)問題[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8年08期
5 寇浩寧;李平菊;;二元勞動力市場、社會排斥與戶籍分層——對進城農民工的研究[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6 許琳;張艷妮;;社會排斥理論與殘疾人就業(yè)問題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7 鮑威;;繼續(xù)教育對改變弱勢群體邊緣化地位的效用——北京大學平民學校的探索[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7年03期
8 張東嬌;;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社會資本障礙及其政府治理[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9 李希;;農村殘疾人的社會排斥研究綜述[J];才智;2011年01期
10 李保平;;關注社會和諧的多維視角——西方社會排斥概念的演變及其現(xiàn)實意義[J];長白學刊;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馮幫;;經濟排斥與流動兒童的教育公平[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張勃;;增權:社會救助工作的社會工作者介入[A];山東省社會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吳軍;劉小珍;;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制度性排斥:廉租房評估制度的反思與重建[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4 方巍;;關于社會排斥概念的本土化思索[A];秩序與進步:社會建設、社會政策與和諧社會研究——浙江省社會學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暨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王安;;法律執(zhí)行與道路交通事故——對《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效果的評價[A];2011年產業(yè)組織前沿問題國際研討會會議文集[C];2011年
6 方巍;;社會弱勢群體與社會穩(wěn)定——社會排斥與社會融合視角的研究[A];“關注省情民意、促進社會和諧”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9年
7 王安;魏建;;法律執(zhí)行與道路交通事故——對《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效果的評價[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斌;福建省邵武市集體林產權改革績效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0年
2 楊冬民;城市貧困:從社會排斥角度分析[D];西北大學;2006年
3 李保平;中國轉型時期公共政策的社會排斥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錢正武;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5 吳玲;中國城市女性貧困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6 宋艷;進城農民工弱勢地位改變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7 顏明權;農民工市民化過程社會公正實現(xiàn)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金碧華;支持的“過程”:社區(qū)矯正假釋犯的社會支持網絡研究[D];上海大學;2007年
9 路學仁;當今中國城市乞丐問題的構成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上海大學;2007年
10 張清霞;浙江農村相對貧困:演變趨勢、結構特征及影響因素[D];浙江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白菊生;社會分層過程中大學生職業(yè)認知問題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張紅;社區(qū)矯正對象就業(yè)問題實證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3 孫芳菲;勞務派遣工社會排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4 汪擁政;弱勢群體的法律制度保障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羅金保;當代中國農民貧困問題的現(xiàn)狀、原因及對策研究[D];廣西大學;2003年
6 徐志e,
本文編號:5639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563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