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學世界觀揭示教育本質的三個維度
本文關鍵詞:以人學世界觀揭示教育本質的三個維度
【摘要】:對教育本質的探究是一個歷久而彌新的課題。從教育人學世界觀的高度揭示教育本質有三個維度:從人的存在維度看,教育以人作為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從人的生成維度看,教育是引導"做人"的事業(yè);從主體實踐的維度看,教育是人的雙重建構的實踐活動。
【作者單位】: 浙江工業(yè)大學浙西分校社會科學部
【關鍵詞】: 教育本質 人學 維度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一、人的存在維度:教育以人作為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教育人學世界觀首先關注對作為終極價值的人的尊重,即人的存在本身對于世界、對于教育、對于人本身的意義?档略(jīng)告誡我們,“人就是實現(xiàn)世上創(chuàng)造的最終目的”[1]89,這是自在的目的,“他對任何準則所起的作用,就是對單純相對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閏青;;課堂教學:讓學生詩意地存在[J];課程.教材.教法;2007年09期
2 李琛;;禁止知識產(chǎn)權濫用的若干基本問題研究[J];電子知識產(chǎn)權;2007年12期
3 陳作松;張惠紅;;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的系統(tǒng)教學設計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4 萬力維;從馴順到自主:德育何為?[J];教育探索;2004年12期
5 張傳燧;;古代書院傳統(tǒng)及其現(xiàn)代大學借鑒[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年01期
6 趙必華;建立教育目的導引機制初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7 徐春林;黃艷紅;;生命哲學與生命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2007年20期
8 芮必峰;人際傳播:表演的藝術——歐文·戈夫曼的傳播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9 陳正華,賀軼玲;論道德交往與學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10 李永東;現(xiàn)代家族小說的“圍城”敘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趙紅亞;;試論學習型社會大學的整合策略[A];2007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暨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2 張思齊;;論辛棄疾的接受美學思想[A];2003中國上饒辛棄疾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肖建華;;“讀圖時代”的話語方式[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張開城;;哲學視野下的文化和海洋文化[A];中國海洋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5 儀淑麗;;網(wǎng)絡教育時代的教師角色重構[A];“職業(yè)教育與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海峽西岸經(jīng)濟區(qū)”研討會暨第十三次職業(yè)教育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培衛(wèi);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新感覺派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2 閆順利;過程視域中的發(fā)展哲學反思[D];吉林大學;2007年
3 程現(xiàn)昆;科技倫理研究論綱[D];吉林大學;2007年
4 黃偉;返回藝術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學;2006年
5 隋少杰;文化傳播與藝術的機制性生成[D];四川大學;2007年
6 郝永華;作為表征的文學[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7 孔祥文;國共兩黨對中華文化的態(tài)度及兩岸關系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孫長智;中國高等教育轉型矛盾的哲學反思[D];吉林大學;2007年
9 鄭志龍;馬克思主義視野下我國貧困與反貧困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10 汪英;上海廣播與社會生活互動機制研究(1927—1937)[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院生;論漢畫像墓主人正面像的起源及功能[D];南京藝術學院;2006年
2 張紹華;詩人之詩:性靈主題與袁枚詩歌的審美特征[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標;中國學前教育的形成與發(fā)展述論[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4 劉小紅;日常交往與人的發(fā)展研究[D];延安大學;2007年
5 何秀瓊;福清市第三中學教師教育科研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國秋;我國農(nóng)村義務教育公共政策與公平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7 胡耀東;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社會學分析[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8 伍敬芳;計算機與互聯(lián)網(wǎng)術語中的隱喻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9 吳飛飛;當代語境下的文字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劉炎;東西方游客對中國文化景觀的符號認知差異[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章崇義;試論教育工程及我國明天之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2 巴顏達賴;教育本質試探[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981年03期
3 喻立森;試論教育本質的演變(上)[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3期
4 喻立森;試論教育本質的演變(下)[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4期
5 鄭云恒;對教育的再認識[J];教育探索;1986年02期
6 睢文龍;教育本質管窺[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87年03期
7 黃鳳漳;深化對教育本質的認識,加快改革[J];教育導刊;1988年01期
8 樊安群;;社會發(fā)展與教育本質的深化[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4期
9 馮振山;商品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教育——教育本質新探[J];教育導刊;1989年02期
10 靖國平;教育本質新探[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趙存生;;關于素質教育的幾點理論思考[A];人學與現(xiàn)代化(三)——北京市人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王曉漫;;毛澤東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而作[A];《資本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理論與實踐[C];2003年
3 張宏圖;;關于教育技術的哲學思考[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王魯楊;王禾興;許娜;;多媒體技術與電子技術課程整合的嘗試[A];第二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5 翁志國;;課程改革中的美術教育途徑的探索[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美術專輯)[C];2006年
6 魏良婷;;對“職業(yè)教育就是就業(yè)教育”的理解與分析[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夏欣;要深刻認識教育的本質問題[N];光明日報;2000年
2 甘肅省張掖市河西學院 張志祥 李滿國;批判素質——21世紀教師應有的素質[N];中國教育報;2001年
3 戴林東 江蘇省泗洪縣職教中心;教育需要寬松[N];中國教育報;2001年
4 顧明遠 朱永新;回溯世界教育歷史 精創(chuàng)世紀教育大典[N];光明日報;2001年
5 林金輝;王亞南的人才觀及教育實踐[N];光明日報;2001年
6 李志偉;“考研熱”敲響警鐘[N];科技日報;2002年
7 黃 旭;回歸生命化的教育[N];中華讀書報;2002年
8 金勇;教育市場化的負面影響[N];中國婦女報;2003年
9 馬海軼;被誤解的教育本質[N];青海日報;2003年
10 記者孫立極、姚小敏;臺民眾要求休息時間平等[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馬治國;網(wǎng)絡教育本質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羅堯成;我國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燕霞;思想政治教育本質論[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2 劉伯雅;大學創(chuàng)新教育和大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3 萬作芳;論教育異化[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宋碧玲;化學教育中競爭與合作精神培養(yǎng)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5 朱為鴻;當代中國高等教育若干理念及其倫理辯護[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6 許峰;知識經(jīng)濟背景下的創(chuàng)新教育:內涵、價值與趨向[D];蘇州大學;2003年
7 郭建清;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解釋學理解[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8 趙聯(lián);體驗與教育[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韓萬志;教育管理創(chuàng)新的哲學視界[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10 余桂紅;論大學主體性教育理念[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5495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549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