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日學校德育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06 16:26
本文關鍵詞:當代中日學校德育比較研究
【摘要】: 德育,即德性的養(yǎng)成和教育,它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歷史條件下,德育有著不同的內(nèi)涵和外延。當代的中國正處在深刻的歷史性變革時期,社會上出現(xiàn)了“道德失范”等不良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嚴重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同時,也對我國學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戰(zhàn)。為了尋求德育創(chuàng)新的良策,我們有必要放眼世界,吸取別國有益的經(jīng)驗和教訓。 日本與我國一衣帶水,人口眾多,資源貧乏,是兩國的共同特征。另外,中日兩國都深受儒家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二戰(zhàn)后,日本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用了不到五十年的時間走完了歐美發(fā)達國家二百年才走完的路,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政府對學校德育的重視和加強。本文運用文獻法、歷史法、比較法等研究方法從四個方面對中日兩國學校德育的比較及日本學校德育對我國的啟示作了比較深入的探討。 首先,本文對德育進行了宏觀上的概述。界定了德育與學校德育的概念,闡明了德育產(chǎn)生及其發(fā)展的歷史淵源,論述了德育對社會和個體的重要作用,即德育的功能性。其次,,本文回顧了新中國成立后和日本二戰(zhàn)結束以后兩國學校德育發(fā)展的歷史,并將兩國學校德育的演變和發(fā)展過程各分為三個歷史階段,力圖比較全面地展開各階段的特點。再次,本文對當代中日學校德育的理論基礎、目標、課程設置和內(nèi)容、途徑、評估機制等五方面的具體特點作了比較系統(tǒng)和全面的比較研究。最后,通過對當代中日學校德育的比較分析,提出了借鑒日本的有益經(jīng)驗、改進我國學校德育工作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中國 日本 學校德育 比較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G4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緒論11-17
- 1.1 研究背景與寫作意義11-13
- 1.2 寫作思路13-14
- 1.3 研究方法14-15
- 1.4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5-16
- 1.5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16-17
- 第2章 德育與學校德育概述17-35
- 2.1 德育與學校德育概念的界定17-19
- 2.2 德育產(chǎn)生及其發(fā)展的歷史淵源19-28
- 2.2.1 原始社會的德育萌生19-20
- 2.2.2 中國古代社會的德育20-23
- 2.2.3 日本古代社會的德育23-26
- 2.2.4 西方古代社會的德育26-28
- 2.3 德育的功能28-34
- 2.3.1 德育的社會性功能28-32
- 2.3.2 德育的個體性功能32-33
- 2.3.3 德育兩大功能之間的關系33-34
- 2.4 本章小結34-35
- 第3章 當代中日兩國學校德育的歷史考察35-43
- 3.1 新中國學校德育的歷史考察35-38
- 3.1.1 建國后17年——重視政治功能的德育價值取向35-36
- 3.1.2 十年動亂——德育的荒廢36-37
- 3.1.3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德育逐步走向科學化37-38
- 3.2 二戰(zhàn)以來日本學校德育的歷史考察38-42
- 3.2.1 第一次德育改革——開設社會課以代替戰(zhàn)前的修身課38-39
- 3.2.2 第二次德育改革——特設道德教育課39-40
- 3.2.3 第三次德育改革——確立德育的首要地位,注重個性培養(yǎng)40-42
- 3.3 本章小結42-43
- 第4章 當代中日兩國學校德育的比較研究43-78
- 4.1 中日兩國學校德育理論基礎的比較43-48
- 4.1.1 我國學校德育的理論基礎43-45
- 4.1.2 日本學校德育的理論基礎45-47
- 4.1.3 兩國理論基礎異同點的比較47-48
- 4.2 中日學校德育目標的比較48-54
- 4.2.1 中國學校德育的目標49-50
- 4.2.2 日本學校德育的目標50-51
- 4.2.3 中日學校德育目標的比較51-54
- 4.3 中日學校德育課程設置及內(nèi)容的比較54-62
- 4.3.1 中國學校德育課程的設置及其內(nèi)容54-56
- 4.3.2 日本學校德育課程的設置及內(nèi)容56-61
- 4.3.3 兩國學校德育課程的設置及內(nèi)容的比較61-62
- 4.4 中日學校德育途徑的比較62-68
- 4.4.1 中國學校德育的途徑62-65
- 4.4.2 日本學校德育的途徑65-67
- 4.4.3 兩國學校德育途徑的比較67-68
- 4.5 中日學校德育評價的比較68-77
- 4.5.1 中國學校德育的評價69-71
- 4.5.2 日本學校德育的評價71-76
- 4.5.3 兩國學校德育評價的比較76-77
- 4.6 本章小結77-78
- 第5章 日本學校德育對我國的啟示78-83
- 5.1 處理好吸收外來文化與保持本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關系78-79
- 5.2 德育要保持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79
- 5.3 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79-80
- 5.4 重視實踐在學校德育中的作用80
- 5.5 加強學校顯性與隱性德育的結合80-81
- 5.6 本章小結81-83
- 結論83-85
- 參考文獻85-89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89-90
- 致謝9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魯潔;試論德育之個體享用性功能[J];教育研究;1994年06期
2 檀傳寶;德育功能簡論[J];中國教育學刊;1999年05期
本文編號:5269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526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