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機APP平臺的初中數(shù)學學困生轉化的個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4-25 20:14
相關研究表明初中數(shù)學學困生一直是困擾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數(shù)學教學和研究中有必要對初中數(shù)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進行深入的分析。筆者在實習期間,了解到實習所在班級的數(shù)學教師利用手機APP為學生布置練習題,通過對手機APP的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中有更多可以輔助學生學習的功能。因此,本研究是筆者利用手機APP,基于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掌握學習理論、成就歸因理論和人本主義理論對三名典型的數(shù)學學困生的轉化開展個案研究。針對不同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上存在的不足之處,結合手機APP的使用,給出了系統(tǒng)有針對性的轉化策略,并進行相應的個案轉化和跟蹤研究,驗證了轉化策略的有效性。本研究的工作如下:1、通過查閱文獻挖掘出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和理論依據(jù),結合筆者的分析與理解,給出數(shù)學學困生的界定;2、對全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整理分析出本班數(shù)學學困生的成因,同時對班主任和數(shù)學教師進行訪談,深入挖掘出學困原因,以此作為選擇研究對象的依據(jù)。3、選取三名數(shù)學學困生開展個案研究,從不同方面深入了解其學困原因,并制定轉化策略。在研究期間,對三名學困生實時進行跟蹤訪談,從而了解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變化;4、對三名數(shù)學學困生的個案轉...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一)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要求
(三)移動教學對學習的影響
(四)數(shù)學學困生現(xiàn)狀
二、研究問題
三、研究意義
四、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
(二)問卷調查法
(三)訪談法
(四)個案研究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對學困生的概念界定
(二)對數(shù)學學困生的概念界定
(三)對手機APP的概念界定
第二章 文獻綜述
一、對數(shù)學學困生形成原因的相關研究
二、對數(shù)學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相關研究
三、對移動教學的相關研究
第三章 理論基礎
一、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二、多元智能理論
三、掌握學習理論
四、成就歸因理論
五、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第四章 研究方案的設計
一、問卷調查
(一)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二)問卷的編制與實施
(三)問卷的統(tǒng)計與分析
二、訪談
(一)對班主任S教師的訪談
(二)對數(shù)學任課教師M教師的訪談
三、研究對象的確立
四、研究思路
第五章 三名典型學困生的個案分析及轉化對策
一、Y同學的轉化個案
(一)基本情況
(二)學習表現(xiàn)
(三)轉化過程
(四)轉化結果
二、L同學的轉化個案
(一)基本情況
(二)學習表現(xiàn)
(三)轉化過程
(四)轉化結果
三、H同學的轉化個案
(一)基本情況
(二)學習表現(xiàn)
(三)轉化過程
(四)轉化結果
第六章 結論、反思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二、研究反思
三、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1
附錄2
個人簡介
致謝
本文編號:3800986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一)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要求
(三)移動教學對學習的影響
(四)數(shù)學學困生現(xiàn)狀
二、研究問題
三、研究意義
四、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
(二)問卷調查法
(三)訪談法
(四)個案研究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對學困生的概念界定
(二)對數(shù)學學困生的概念界定
(三)對手機APP的概念界定
第二章 文獻綜述
一、對數(shù)學學困生形成原因的相關研究
二、對數(shù)學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相關研究
三、對移動教學的相關研究
第三章 理論基礎
一、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二、多元智能理論
三、掌握學習理論
四、成就歸因理論
五、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第四章 研究方案的設計
一、問卷調查
(一)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二)問卷的編制與實施
(三)問卷的統(tǒng)計與分析
二、訪談
(一)對班主任S教師的訪談
(二)對數(shù)學任課教師M教師的訪談
三、研究對象的確立
四、研究思路
第五章 三名典型學困生的個案分析及轉化對策
一、Y同學的轉化個案
(一)基本情況
(二)學習表現(xiàn)
(三)轉化過程
(四)轉化結果
二、L同學的轉化個案
(一)基本情況
(二)學習表現(xiàn)
(三)轉化過程
(四)轉化結果
三、H同學的轉化個案
(一)基本情況
(二)學習表現(xiàn)
(三)轉化過程
(四)轉化結果
第六章 結論、反思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二、研究反思
三、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1
附錄2
個人簡介
致謝
本文編號:38009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380098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