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深度融合實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11 15:11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中提出要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實現(xiàn)教育信息化和現(xiàn)代化,《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版)》也要求深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利用信息技術支撐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但是,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深度融合的情況不太理想;谶@樣的認識,本文試圖進行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即從深度融合的內涵與本質角度出發(f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深度融合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有哪些,并據(jù)此進行深度融合原則與策略的分析。然后,縱覽大量案例,從實踐出發(fā),構建深度融合的一般路徑,并對此路徑進行案例應用,以期對推進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深度融合提供實踐指導。本文首先通過大量文獻研究,對深度融合的內涵和本質進行闡述。其次,設計調查問卷,對教師的認識現(xiàn)狀、信息技術的使用現(xiàn)狀和具體操作方法以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對信息技術的認知與評價等進行分析。通過調查結果,筆者認為態(tài)度與觀念的禁錮、過程與要素的割裂以及自主與參與的缺失是當前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不能深度融合的主要原因;诖,提出了促進師生觀念的轉變、關注學習方式的改進、調...
【文章來源】: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研究技術路線
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6設置12個題目,主要內容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對于應用信息技術于課堂的認知與評價。3.2調查問卷的對象選擇與實施本次教師問卷的調查主要就高中地理教師展開調查,通過“濟南地理教師”、“德州地理教師”和“中學地理信息教學應用交流(群內教師涉及來自全省各個城市各個年級的地理教師)”等QQ群,發(fā)送在問卷星平臺上設計生成的調查鏈接來擴大調查范圍,這些地理教師長期從事地理教學,教學經(jīng)驗豐富,尤其是“中學地理信息教學應用交流”群的地理教師,他們走在信息技術應用于地理課堂教學的最前沿,因此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比較具有代表性。學生調查問卷主要選取了以“德州市第一中學”為代表的德州地區(qū)的學生和山東省電化教育示范學校——濟南中學的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調查。問卷主要通過網(wǎng)絡形式發(fā)放,最終學生問卷共收回206份,教師問卷收回202份,具體數(shù)據(jù)分析過程如圖3-1所示。圖3-1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流程圖3.3教師問卷統(tǒng)計結果分析教師問卷的設置首先了解教師的基本情況,主要內容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對在地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所持的態(tài)度,二是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課堂中使用現(xiàn)狀,三是教師在地理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具體操作方法。通過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果。3.3.1教師對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深度融合的認識現(xiàn)狀關于教師對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深度融合的認識現(xiàn)狀的調查,目的在于了解當前
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23.4.2學生對于應用信息技術于課堂的認知與評價關于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態(tài)度,如圖3-1所示,絕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教師在地理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他們認為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僅有1%的學生認為不喜歡,對知識的理解沒有幫助;而關于學生對運用信息技術的期望情況如圖3-2所示,62.14%的學生期望教師在講授新課時運用信息技術,32.04%的學生期望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使用,還有4.85%的學生希望教師能夠在預習環(huán)節(jié)借助信息技術幫助其更好的了解新知識、新內容,另外還有0.97%的學生喜歡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運用信息技術,同時希望能夠借其豐富課后作業(yè)的展現(xiàn)形式,使學生的學習成果不拘泥于文本作業(yè)這一種表現(xiàn)形式。圖3-1學生對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的態(tài)度圖3-2學生對運用信息技術的期望情況實際上,多數(shù)一線教師認為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但是,調查顯示,教師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時,88.50%的學生會將注意力集中在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思維可視化視角下的高中地理學習單元重構教學設計——以“產業(yè)轉移”為例[J]. 王萬燕. 地理教學. 2020(01)
[2]重構學習單元,促進核心素養(yǎng)落地[J]. 程菊. 基礎教育課程. 2019(07)
[3]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 程菊,王萬燕,王佳. 中小學數(shù)字化教學. 2019(03)
[4]紀錄片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河流地貌的發(fā)育”為例[J]. 孫靜. 地理教學. 2019(02)
[5]“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中學地理單元教學范式[J]. 劉霞. 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 2018(12)
[6]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J]. 付騰輝. 課程教育研究. 2018(25)
[7]表現(xiàn)性評價設計與實施——《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評價方式解讀[J]. 程菊,王萬燕.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18(07)
[8]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路徑與實現(xiàn)方法[J]. 何克抗. 中小學數(shù)字化教學. 2018(02)
[9]“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氣旋與反氣旋”教學設計[J]. 黃沛沾,陳慧芳.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18(04)
[10]如何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J]. 何克抗. 教育研究. 2017(10)
博士論文
[1]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研究[D]. 陸真.南京師范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邏輯分析[D]. 向夢林.湖南師范大學 2018
[2]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深度融合研究[D]. 楊選瑾.東南大學 2018
[3]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D]. 陳靜怡.四川師范大學 2017
[4]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評價指標研究[D]. 曹丕顯.天津大學 2017
[5]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閔麗.曲阜師范大學 2017
[6]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地理活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王文華.華中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393227
【文章來源】: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研究技術路線
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6設置12個題目,主要內容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對于應用信息技術于課堂的認知與評價。3.2調查問卷的對象選擇與實施本次教師問卷的調查主要就高中地理教師展開調查,通過“濟南地理教師”、“德州地理教師”和“中學地理信息教學應用交流(群內教師涉及來自全省各個城市各個年級的地理教師)”等QQ群,發(fā)送在問卷星平臺上設計生成的調查鏈接來擴大調查范圍,這些地理教師長期從事地理教學,教學經(jīng)驗豐富,尤其是“中學地理信息教學應用交流”群的地理教師,他們走在信息技術應用于地理課堂教學的最前沿,因此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比較具有代表性。學生調查問卷主要選取了以“德州市第一中學”為代表的德州地區(qū)的學生和山東省電化教育示范學校——濟南中學的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調查。問卷主要通過網(wǎng)絡形式發(fā)放,最終學生問卷共收回206份,教師問卷收回202份,具體數(shù)據(jù)分析過程如圖3-1所示。圖3-1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流程圖3.3教師問卷統(tǒng)計結果分析教師問卷的設置首先了解教師的基本情況,主要內容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對在地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所持的態(tài)度,二是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課堂中使用現(xiàn)狀,三是教師在地理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具體操作方法。通過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果。3.3.1教師對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深度融合的認識現(xiàn)狀關于教師對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深度融合的認識現(xiàn)狀的調查,目的在于了解當前
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23.4.2學生對于應用信息技術于課堂的認知與評價關于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態(tài)度,如圖3-1所示,絕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教師在地理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他們認為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僅有1%的學生認為不喜歡,對知識的理解沒有幫助;而關于學生對運用信息技術的期望情況如圖3-2所示,62.14%的學生期望教師在講授新課時運用信息技術,32.04%的學生期望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使用,還有4.85%的學生希望教師能夠在預習環(huán)節(jié)借助信息技術幫助其更好的了解新知識、新內容,另外還有0.97%的學生喜歡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運用信息技術,同時希望能夠借其豐富課后作業(yè)的展現(xiàn)形式,使學生的學習成果不拘泥于文本作業(yè)這一種表現(xiàn)形式。圖3-1學生對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的態(tài)度圖3-2學生對運用信息技術的期望情況實際上,多數(shù)一線教師認為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但是,調查顯示,教師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時,88.50%的學生會將注意力集中在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思維可視化視角下的高中地理學習單元重構教學設計——以“產業(yè)轉移”為例[J]. 王萬燕. 地理教學. 2020(01)
[2]重構學習單元,促進核心素養(yǎng)落地[J]. 程菊. 基礎教育課程. 2019(07)
[3]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 程菊,王萬燕,王佳. 中小學數(shù)字化教學. 2019(03)
[4]紀錄片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河流地貌的發(fā)育”為例[J]. 孫靜. 地理教學. 2019(02)
[5]“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中學地理單元教學范式[J]. 劉霞. 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 2018(12)
[6]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J]. 付騰輝. 課程教育研究. 2018(25)
[7]表現(xiàn)性評價設計與實施——《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評價方式解讀[J]. 程菊,王萬燕.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18(07)
[8]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路徑與實現(xiàn)方法[J]. 何克抗. 中小學數(shù)字化教學. 2018(02)
[9]“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氣旋與反氣旋”教學設計[J]. 黃沛沾,陳慧芳.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18(04)
[10]如何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J]. 何克抗. 教育研究. 2017(10)
博士論文
[1]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研究[D]. 陸真.南京師范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邏輯分析[D]. 向夢林.湖南師范大學 2018
[2]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深度融合研究[D]. 楊選瑾.東南大學 2018
[3]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D]. 陳靜怡.四川師范大學 2017
[4]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評價指標研究[D]. 曹丕顯.天津大學 2017
[5]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閔麗.曲阜師范大學 2017
[6]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地理活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王文華.華中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3932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339322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