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獲得感量表編制及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30 11:12
2015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在會議上提出了“獲得感”一詞,“獲得感”是新時代新背景下的人民的幸福指數(shù),值得各領域專家學者關注。大學生是承前啟后的一代,關乎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研究大學生的獲得感狀況,就能夠了解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和缺失,有助于大學生形成合理的價值觀。為了對大學生獲得感現(xiàn)狀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本研究首先編制測量大學生獲得感的量表,然后用該量表進行施測并探討大學生獲得感現(xiàn)狀特點。首先,在大學生獲得感量表的理論結構假設中,采用了文獻法,并訪談了30名在校大學生和對81名在校大學生進行開放式問卷調查,在訪談和開放式問卷的結果和相關問卷的基礎上形成63個項目的初測問卷。其次,采用初測問卷對358名在校大學生進行施測,對數(shù)據(jù)進行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后,最終形成了包括25個項目的大學生獲得感正式量表。然后,采用正式量表對404名在校大學生進行施測,并對回收數(shù)據(jù)進行結構驗證和信效度分析后,最終形成了包括3個因子的大學生獲得感量表。最后,以自編的大學生獲得感量表為測量工具,對716名在校大學生進行施測,檢驗大學生獲得感在性別、年級、學校類型、民族、專業(yè)、生源地、是否獨生子女...
【文章來源】: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獻綜述
1.1 獲得感概念
1.2 獲得感的相關理論
1.2.1 需要層次理論
1.2.2 社會比較理論
1.2.3 自我決定理論
1.3 獲得感的測量研究
1.3.1 獲得感的測量
1.3.2 大學生獲得感的測量
1.4 獲得感的影響因素
2 問題提出
2.1 研究目的
2.2 解決的問題
2.3 研究意義
2.3.1 理論意義
2.3.2 現(xiàn)實意義
2.4 研究方法
3 大學生獲得感量表指標體系的理論構建
3.1 大學生獲得感量表的理論基礎
3.1.1 獲得感的理論基礎
3.1.2 大學生獲得感的理論基礎
3.2 實踐研究
3.2.1 訪談調查
3.2.2 開放式問卷調查
3.3 理論假設結構的確定
4 量表編制
4.1 項目形成
4.2 初測問卷的施測
4.2.1 施測對象
4.2.2 施測工具
4.2.3 施測結果
4.3 正式問卷的形成
4.3.1 驗證性因素分析
4.3.2 相關分析
4.3.3 信度分析
4.3.4 校標效度分析
4.4 小結
5 大學生獲得感的特征分析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結果
5.3.1 大學生獲得感的整體特征
5.3.2 大學生獲得感的性別差異
5.3.3 大學生獲得感的年級差異
5.3.4 大學生獲得感的學校類型差異
5.3.5 大學生獲得感的民族差異
5.3.6 大學生獲得感的專業(yè)差異
5.3.7 大學生獲得感的生源地差異
5.3.8 大學生獲得感的是否獨生差異
5.3.9 大學生獲得感的家庭經(jīng)濟情況差異
5.3.10 大學生獲得感的父母文化程度差異
5.4 小結
6 討論
6.1 量表整體討論
6.1.1 大學生獲得感指標體系的討論
6.1.2 大學生獲得感的信效度討論
6.2 大學生獲得感特征討論
7 結論與建議
7.1 結論
7.2 建議及對策
8 不足和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訪談提綱
附錄2 開放式問卷
附錄3 大學生獲得感初測問卷
附錄4 大學生獲得感正式量表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學生心理健康素養(yǎng)及獲得感研究[J]. 吳九君,韓力光,汪蕾.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9(04)
[2]中國人獲得感的結構研究[J]. 董洪杰,譚旭運,豆雪姣,王俊秀. 心理學探新. 2019(05)
[3]師范生獲得感及其與專業(yè)承諾的關系[J]. 周正懷,秦瑤,譚勝. 邵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4)
[4]新時代人民主觀獲得感的指標構建與影響因素分析[J]. 邵雅利. 新疆社會科學. 2019(04)
[5]當代大學生獲得感研究[J]. 鄢霞. 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 2019(03)
[6]客觀“獲得”與主觀“獲得感”——基于地位獲得與社會流動的視角[J]. 項軍. 社會發(fā)展研究. 2019(02)
[7]高校輔導員獲得感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 黃立清,林竹,黃春霞,劉金虎.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9(06)
[8]獲得感的內(nèi)涵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 劉星. 老區(qū)建設. 2019(04)
[9]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提升路徑[J]. 張曉,溫亞. 高等財經(jīng)教育研究. 2018(04)
[10]大學生獲得感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南京某民辦高校調查問卷的實證分析[J]. 趙菲,陳陽.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8(05)
碩士論文
[1]大學生自然觀察智力量表的編制[D]. 錢炳君.湖南師范大學 2019
[2]大學生學校歸屬感、學校適應與總體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 黃燕瓊.廣西師范大學 2019
[3]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編制及特征分析[D]. 周冉玲.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19
[4]當代大學生獲得感研究[D]. 張強.山西師范大學 2018
[5]家庭背景對大學生學業(yè)成就的影響研究[D]. 曹美琦.浙江師范大學 2018
[6]鄉(xiāng)村小規(guī)模學校教師獲得感研究[D]. 劉娟.東北師范大學 2018
[7]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的學生參與度研究[D]. 厲燕.天津大學 2018
[8]當代大學生幸福感研究[D]. 郭凱.遼寧師范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169421
【文章來源】: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獻綜述
1.1 獲得感概念
1.2 獲得感的相關理論
1.2.1 需要層次理論
1.2.2 社會比較理論
1.2.3 自我決定理論
1.3 獲得感的測量研究
1.3.1 獲得感的測量
1.3.2 大學生獲得感的測量
1.4 獲得感的影響因素
2 問題提出
2.1 研究目的
2.2 解決的問題
2.3 研究意義
2.3.1 理論意義
2.3.2 現(xiàn)實意義
2.4 研究方法
3 大學生獲得感量表指標體系的理論構建
3.1 大學生獲得感量表的理論基礎
3.1.1 獲得感的理論基礎
3.1.2 大學生獲得感的理論基礎
3.2 實踐研究
3.2.1 訪談調查
3.2.2 開放式問卷調查
3.3 理論假設結構的確定
4 量表編制
4.1 項目形成
4.2 初測問卷的施測
4.2.1 施測對象
4.2.2 施測工具
4.2.3 施測結果
4.3 正式問卷的形成
4.3.1 驗證性因素分析
4.3.2 相關分析
4.3.3 信度分析
4.3.4 校標效度分析
4.4 小結
5 大學生獲得感的特征分析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結果
5.3.1 大學生獲得感的整體特征
5.3.2 大學生獲得感的性別差異
5.3.3 大學生獲得感的年級差異
5.3.4 大學生獲得感的學校類型差異
5.3.5 大學生獲得感的民族差異
5.3.6 大學生獲得感的專業(yè)差異
5.3.7 大學生獲得感的生源地差異
5.3.8 大學生獲得感的是否獨生差異
5.3.9 大學生獲得感的家庭經(jīng)濟情況差異
5.3.10 大學生獲得感的父母文化程度差異
5.4 小結
6 討論
6.1 量表整體討論
6.1.1 大學生獲得感指標體系的討論
6.1.2 大學生獲得感的信效度討論
6.2 大學生獲得感特征討論
7 結論與建議
7.1 結論
7.2 建議及對策
8 不足和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訪談提綱
附錄2 開放式問卷
附錄3 大學生獲得感初測問卷
附錄4 大學生獲得感正式量表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學生心理健康素養(yǎng)及獲得感研究[J]. 吳九君,韓力光,汪蕾.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9(04)
[2]中國人獲得感的結構研究[J]. 董洪杰,譚旭運,豆雪姣,王俊秀. 心理學探新. 2019(05)
[3]師范生獲得感及其與專業(yè)承諾的關系[J]. 周正懷,秦瑤,譚勝. 邵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4)
[4]新時代人民主觀獲得感的指標構建與影響因素分析[J]. 邵雅利. 新疆社會科學. 2019(04)
[5]當代大學生獲得感研究[J]. 鄢霞. 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 2019(03)
[6]客觀“獲得”與主觀“獲得感”——基于地位獲得與社會流動的視角[J]. 項軍. 社會發(fā)展研究. 2019(02)
[7]高校輔導員獲得感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 黃立清,林竹,黃春霞,劉金虎.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9(06)
[8]獲得感的內(nèi)涵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 劉星. 老區(qū)建設. 2019(04)
[9]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提升路徑[J]. 張曉,溫亞. 高等財經(jīng)教育研究. 2018(04)
[10]大學生獲得感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南京某民辦高校調查問卷的實證分析[J]. 趙菲,陳陽.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8(05)
碩士論文
[1]大學生自然觀察智力量表的編制[D]. 錢炳君.湖南師范大學 2019
[2]大學生學校歸屬感、學校適應與總體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 黃燕瓊.廣西師范大學 2019
[3]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編制及特征分析[D]. 周冉玲.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19
[4]當代大學生獲得感研究[D]. 張強.山西師范大學 2018
[5]家庭背景對大學生學業(yè)成就的影響研究[D]. 曹美琦.浙江師范大學 2018
[6]鄉(xiāng)村小規(guī)模學校教師獲得感研究[D]. 劉娟.東北師范大學 2018
[7]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的學生參與度研究[D]. 厲燕.天津大學 2018
[8]當代大學生幸福感研究[D]. 郭凱.遼寧師范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1694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316942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