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年我國勞動教育價值取向的歷史進程與反思展望
發(fā)布時間:2021-04-01 09:54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勞動教育價值取向的歷史進程分為雛形建立時期、全面探索時期、十年"文革"時期、恢復重建時期、改革深化時期五個階段,體現(xiàn)了從"體能""生產(chǎn)""工具""技術"到"素養(yǎng)"的重心變遷軌跡。反思勞動教育價值取向的歷史進程可知:勞動教育價值取向從物質(zhì)性的、技術性的功利追求開始有意識地走向超驗性人的自由、尊嚴、美的維度;勞動教育主動回應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接國家經(jīng)濟建設需求;勞動教育價值傳承與形式創(chuàng)新接踵,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尋求張力。
【文章來源】:廣西社會科學. 2019,(11)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雛形建設時期:凸顯“體能”
(一)勞動教育的直接契機:解決畢業(yè)生就業(yè)問題
(二)勞動教育的實施:開設生產(chǎn)技術課
(三)勞動教育的思想:“以俄為師”的理論底色
二、全面探索時期:側重“生產(chǎn)”
(一)勞動教育的目的:培養(yǎng)有文化的勞動者
(二)勞動教育的實施:列入正式課程和提倡勤工儉學
(三)勞動教育的調(diào)整:擺正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的關系
(四)勞動教育的思想:“本土探索”的轉向
三、十年“文革”時期:變成“工具”
(一)勞動教育的目的:為無產(chǎn)階級政治服務
(二)勞動教育的實施:開門辦學
(三)勞動教育的重點——世界觀的改造
四、恢復重建時期:突出“技術”
(一)勞動教育的目的:為四化培養(yǎng)建設人才
(二)勞動教育的實施:開設勞動技術課
(三)勞動與技術“合成”下的勞動教育
(四)勞動教育思想——“教勞結合”的大討論
五、改革深化時期:立足“素養(yǎng)”
(一)勞動教育目的:全面發(fā)展
(二)勞動教育的實施:列入綜合實踐活動
(三)勞動教育的理論:人的回歸
(四)勞動教育的重點:勞動素養(yǎng)
六、反思展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重構勞動教育的價值空間[J]. 徐海嬌. 中國教育學刊. 2019(06)
[2]新時代勞動教育需要新考量[J]. 徐海嬌. 中國德育. 2018(18)
[3]怎樣理解“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J]. 蕭宗六. 教育研究. 1999(06)
[4]堅持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改變中小學勞動教育薄弱的現(xiàn)狀──中國教育學會第九次學術討論會綜述[J]. 中國教育學刊. 1995(05)
[5]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的幾個問題[J]. 安洪溪,張鳳蓮.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1994(01)
本文編號:3113138
【文章來源】:廣西社會科學. 2019,(11)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雛形建設時期:凸顯“體能”
(一)勞動教育的直接契機:解決畢業(yè)生就業(yè)問題
(二)勞動教育的實施:開設生產(chǎn)技術課
(三)勞動教育的思想:“以俄為師”的理論底色
二、全面探索時期:側重“生產(chǎn)”
(一)勞動教育的目的:培養(yǎng)有文化的勞動者
(二)勞動教育的實施:列入正式課程和提倡勤工儉學
(三)勞動教育的調(diào)整:擺正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的關系
(四)勞動教育的思想:“本土探索”的轉向
三、十年“文革”時期:變成“工具”
(一)勞動教育的目的:為無產(chǎn)階級政治服務
(二)勞動教育的實施:開門辦學
(三)勞動教育的重點——世界觀的改造
四、恢復重建時期:突出“技術”
(一)勞動教育的目的:為四化培養(yǎng)建設人才
(二)勞動教育的實施:開設勞動技術課
(三)勞動與技術“合成”下的勞動教育
(四)勞動教育思想——“教勞結合”的大討論
五、改革深化時期:立足“素養(yǎng)”
(一)勞動教育目的:全面發(fā)展
(二)勞動教育的實施:列入綜合實踐活動
(三)勞動教育的理論:人的回歸
(四)勞動教育的重點:勞動素養(yǎng)
六、反思展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重構勞動教育的價值空間[J]. 徐海嬌. 中國教育學刊. 2019(06)
[2]新時代勞動教育需要新考量[J]. 徐海嬌. 中國德育. 2018(18)
[3]怎樣理解“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J]. 蕭宗六. 教育研究. 1999(06)
[4]堅持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改變中小學勞動教育薄弱的現(xiàn)狀──中國教育學會第九次學術討論會綜述[J]. 中國教育學刊. 1995(05)
[5]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的幾個問題[J]. 安洪溪,張鳳蓮.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1994(01)
本文編號:31131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311313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