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娜·厄爾的課堂評價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23 02:03
羅娜·厄爾(Lorna M.Earl)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評價改革研究領域的重要領導者,她提出的以“作為學習的評價”為核心的課堂評價思想對于轉變評價觀念、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指導價值。自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包括加拿大在內的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教育評價改革并沒有明顯地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面對教育評價存在的難題,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向自主學習轉型的挑戰(zhàn),評價需要回歸促進學習的本質功能。與此相呼應,“作為學習的評價”研究逐漸形成思潮,羅娜·厄爾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羅娜·厄爾通過一系列理論思考與實踐積累,形成了自己的“作為學習的評價”思想體系,特別是提出和論述了作為學習的評價的規(guī)劃綱要、實施模型與支持系統(tǒng)。其中,關于規(guī)劃綱要,羅娜·厄爾主張由五個基本問題組成和指導,即“我為什么評價”、“我在評價什么”、“我使用什么評價方法”、“我如何確保評價的質量”和“我如何使用評價信息”;關于實施模型和支持系統(tǒng),羅娜·厄爾提出了評價推進學習式和評價嵌入學習式兩種實施模型,并分別對學生、教師、學校和地區(qū)以及家長和社區(qū)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羅娜·厄爾的課堂評價思想,尤其是其“作為學習的評...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傳統(tǒng)的評價金字塔模型
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07圖5-2重構的評價金字塔模型重構后的評價金字塔并不完全否定對學習的評價,而是更加強調作為學習的評價的主要地位。在這種情況下,當需要做出外部終結性判斷的決定時,或者當教師和學生希望看到他們工作的效果時,對學習的評價仍然可以發(fā)揮作用,但這種作用相對較校主要的是后兩者,即通過教師(為了學習的評價),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自身(作為學習評價)來促進學生學習。在這一重構的評價環(huán)境中,評價將在學校一天中占很大一部分,不是以單獨考試的形式,而是作為學習過程的一個無縫部分。2.指向學習的目的,強調學生自主評價在我國當前的課堂評價實踐中,以終結性的考試評價為主要特征的對學習的評價仍然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正如羅娜·厄爾所言,雖然對學習的評價在某些時候具有其特有的價值,即當要做出的決定需要識別一些人或群體時,或者當總結性描述在對學生和其他人很重要時,仍然需要終結性的考試來發(fā)揮作用。但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現(xiàn)狀,在要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越來越多,難度越來越大的信息社會中,學校和教師必須更加重視學生的深度學習,這種深度學習是以學生的理解為基礎,而不是成為為了應對考試的“記憶機器”。新的理解不是由滲透產(chǎn)生的,它們來自于面對挑戰(zhàn)熟悉的看待問題的方式的想法,要掌握原理的結構,了解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在新的情況下運用這些思想,以及評價、
本文編號:3046853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傳統(tǒng)的評價金字塔模型
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07圖5-2重構的評價金字塔模型重構后的評價金字塔并不完全否定對學習的評價,而是更加強調作為學習的評價的主要地位。在這種情況下,當需要做出外部終結性判斷的決定時,或者當教師和學生希望看到他們工作的效果時,對學習的評價仍然可以發(fā)揮作用,但這種作用相對較校主要的是后兩者,即通過教師(為了學習的評價),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自身(作為學習評價)來促進學生學習。在這一重構的評價環(huán)境中,評價將在學校一天中占很大一部分,不是以單獨考試的形式,而是作為學習過程的一個無縫部分。2.指向學習的目的,強調學生自主評價在我國當前的課堂評價實踐中,以終結性的考試評價為主要特征的對學習的評價仍然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正如羅娜·厄爾所言,雖然對學習的評價在某些時候具有其特有的價值,即當要做出的決定需要識別一些人或群體時,或者當總結性描述在對學生和其他人很重要時,仍然需要終結性的考試來發(fā)揮作用。但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現(xiàn)狀,在要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越來越多,難度越來越大的信息社會中,學校和教師必須更加重視學生的深度學習,這種深度學習是以學生的理解為基礎,而不是成為為了應對考試的“記憶機器”。新的理解不是由滲透產(chǎn)生的,它們來自于面對挑戰(zhàn)熟悉的看待問題的方式的想法,要掌握原理的結構,了解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在新的情況下運用這些思想,以及評價、
本文編號:30468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304685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