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同伴關系和校園心理暴力的關系及其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15 09:52
心理暴力是指采用非肢體接觸的方式,給他人造成心理或精神上的傷害。心理暴力給遭遇暴力者帶來的傷痛是持久的、難以磨滅的。同伴關系是指年齡相近的個體以班級為正式群體,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本研究采用《兒童青少年同伴關系問卷》和《中學生暴力行為量表》對石家莊市574名初中生進行,,調查,討論了其同伴關系及心理暴力現(xiàn)狀,并分析了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接著對20名學生進行了同伴關系干預研究。研究結論如下:1、初中生同伴關系在性別、年級、是否獨生、父母是否離異四個維度上沒有顯著差異;2、心理暴力中,實施暴力總分及人格侮辱、性騷擾、權利侵犯三個維度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男生高于女生,關系攻擊維度無顯著差異;遭遇暴力總分及人格侮辱、性騷擾兩個維度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男生高于女生,權利侵犯和關系攻擊無顯著差異;目擊暴力中性騷擾維度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男生高于女生,其他維度及總分無顯著差異。3、心理暴力中,實施暴力總分及人格侮辱、關系攻擊、性騷擾三個維度在年級上有顯著差異,初二及初三年級學生得分高于初一年級,權利侵犯上無顯著差異;遭遇暴力各維度及總分在年級上均無顯著差異;目擊暴力總分及人格侮...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獻綜述
1.1 心理暴力研究
1.1.1 暴力的定義
1.1.2 心理暴力的定義
1.1.3 暴力的研究方法
1.1.4 心理暴力相關研究
1.2 同伴關系研究
1.2.1 同伴關系的定義
1.2.2 同伴關系的理論依據(jù)
1.2.3 同伴關系研究方法
1.2.4 同伴關系影響因素及相關研究
1.3 初中生身心及同伴關系特點
1.3.1 初中生身心發(fā)展特點
1.3.2 初中生同伴關系的特點
1.4 同伴關系與心理暴力關系研究
1.5 同伴關系干預研究
1.5.1 團體輔導的定義
1.5.2 團體輔導的理論依據(jù)
1.5.3 團體輔導的階段
1.5.4 同伴關系的干預研究
1.6 問題提出
1.7 研究意義
1.7.1 理論意義
1.7.2 實踐意義
1.8 研究假設
1.9 研究創(chuàng)新點
2 研究一初中生同伴關系、心理暴力水平現(xiàn)狀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內容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對象
2.3.2 研究工具
2.3.3 研究過程
2.3.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4 研究結果及分析
2.4.1 初中生同伴關系、心理暴力總體情況
2.4.2 初中生同伴關系、心理暴力的人口學特征
2.4.3 初中生同伴關系和心理暴力之間的關系
2.4.4 初中生同伴關系對心理暴力的回歸分析
2.5 結果分析與討論
2.5.1 初中生同伴關系及心理暴力的結果分析
2.5.2 初中生同伴關系及心理暴力的結果討論
2.5.3 初中生同伴關系和心理暴力的關系分析
2.6 研究小結
3 研究二初中生同伴關系的干預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對象
3.2.2 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設計依據(jù)
3.2.3 研究工具
3.3 研究過程
3.3.1 準備階段
3.3.2 實驗組干預過程
3.3.3 后測
3.4 實驗組干預對初中生同伴關系影響的個案觀察與分析
3.4.1 被試資料介紹
3.4.2 觀察記錄與分析
3.5 團體干預結果分析
3.5.1 實驗組、對照組、安慰劑組同伴關系及心理暴力前測差異比較
3.5.2 實驗組、對照組、安慰劑組前后測差值差異檢驗
3.5.3 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與安慰劑組事后多重比較
3.6 討論
3.7 研究小結
4 建議
4.1 學校方面
4.2 家長方面
4.3 社會方面
5 研究不足與展望
5.1 研究不足
5.2 研究展望
6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析不良同伴關系對青少年發(fā)展的負面影響[J]. 楊歡. 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8(08)
[2]中學生心理素質與同伴關系的研究:自尊的中介作用[J]. 劉廣增,張大均,潘彥谷,陳萬芬,馬原嘯. 心理科學. 2016(06)
[3]初中生的羞怯與同伴關系——印象管理的中介作用[J]. 劉寅伯,高峰強,王鵬. 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 2015(01)
[4]中學生暴力行為調查研究[J]. 朱婷婷,劉麗,趙冰潔.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3)
[5]中學生親社會行為與同伴關系的相關研究[J]. 王群,歐陽文珍.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9(03)
[6]杭州市中小學校園暴力行為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 楊宏飛,葉映華.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06(10)
[7]心境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J]. 寇彧,唐玲玲.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5)
[8]Greenwald提出的內隱聯(lián)想測驗介紹[J]. 蔡華儉. 心理科學進展. 2003(03)
[9]國外兒童同伴關系研究進展[J]. 萬晶晶,周宗奎.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02(03)
[10]青少年的交往目標與同伴關系的研究[J]. 鄒泓,林崇德.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1999(02)
博士論文
[1]廣州市醫(yī)院工作場所暴力流行病學研究[D]. 陳祖輝.南方醫(yī)科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初中生情緒智力、同伴關系、校園欺凌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 王慧敏.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9
[2]城市農(nóng)民工子女同伴關系與安全感的關系及其干預研究[D]. 徐明佳.河北師范大學 2019
[3]初中生同伴關系與學校歸屬感的關系及其干預研究[D]. 宋志英.揚州大學 2018
[4]初中生校園暴力研究[D]. 田雪青.山西師范大學 2018
[5]同伴關系對初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影響:自尊的中介作用[D]. 趙彩夢.閩南師范大學 2018
[6]護士遭受工作場所心理暴力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許妹仔.南方醫(yī)科大學 2018
[7]基于初中生年齡階段特性的班級管理研究[D]. 王麗.河北師范大學 2018
[8]初中生同伴關系對受欺凌的影響及干預[D]. 顧亨通.陜西師范大學 2018
[9]心理虐待對初中生人際關系的影響:自尊的中介作用[D]. 陳美琪.吉林大學 2018
[10]高中生羞怯、核心自我評價與同伴關系的關系研究[D]. 楊海娜.天津師范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034621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獻綜述
1.1 心理暴力研究
1.1.1 暴力的定義
1.1.2 心理暴力的定義
1.1.3 暴力的研究方法
1.1.4 心理暴力相關研究
1.2 同伴關系研究
1.2.1 同伴關系的定義
1.2.2 同伴關系的理論依據(jù)
1.2.3 同伴關系研究方法
1.2.4 同伴關系影響因素及相關研究
1.3 初中生身心及同伴關系特點
1.3.1 初中生身心發(fā)展特點
1.3.2 初中生同伴關系的特點
1.4 同伴關系與心理暴力關系研究
1.5 同伴關系干預研究
1.5.1 團體輔導的定義
1.5.2 團體輔導的理論依據(jù)
1.5.3 團體輔導的階段
1.5.4 同伴關系的干預研究
1.6 問題提出
1.7 研究意義
1.7.1 理論意義
1.7.2 實踐意義
1.8 研究假設
1.9 研究創(chuàng)新點
2 研究一初中生同伴關系、心理暴力水平現(xiàn)狀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內容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對象
2.3.2 研究工具
2.3.3 研究過程
2.3.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4 研究結果及分析
2.4.1 初中生同伴關系、心理暴力總體情況
2.4.2 初中生同伴關系、心理暴力的人口學特征
2.4.3 初中生同伴關系和心理暴力之間的關系
2.4.4 初中生同伴關系對心理暴力的回歸分析
2.5 結果分析與討論
2.5.1 初中生同伴關系及心理暴力的結果分析
2.5.2 初中生同伴關系及心理暴力的結果討論
2.5.3 初中生同伴關系和心理暴力的關系分析
2.6 研究小結
3 研究二初中生同伴關系的干預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對象
3.2.2 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設計依據(jù)
3.2.3 研究工具
3.3 研究過程
3.3.1 準備階段
3.3.2 實驗組干預過程
3.3.3 后測
3.4 實驗組干預對初中生同伴關系影響的個案觀察與分析
3.4.1 被試資料介紹
3.4.2 觀察記錄與分析
3.5 團體干預結果分析
3.5.1 實驗組、對照組、安慰劑組同伴關系及心理暴力前測差異比較
3.5.2 實驗組、對照組、安慰劑組前后測差值差異檢驗
3.5.3 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與安慰劑組事后多重比較
3.6 討論
3.7 研究小結
4 建議
4.1 學校方面
4.2 家長方面
4.3 社會方面
5 研究不足與展望
5.1 研究不足
5.2 研究展望
6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析不良同伴關系對青少年發(fā)展的負面影響[J]. 楊歡. 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8(08)
[2]中學生心理素質與同伴關系的研究:自尊的中介作用[J]. 劉廣增,張大均,潘彥谷,陳萬芬,馬原嘯. 心理科學. 2016(06)
[3]初中生的羞怯與同伴關系——印象管理的中介作用[J]. 劉寅伯,高峰強,王鵬. 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 2015(01)
[4]中學生暴力行為調查研究[J]. 朱婷婷,劉麗,趙冰潔.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3)
[5]中學生親社會行為與同伴關系的相關研究[J]. 王群,歐陽文珍.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9(03)
[6]杭州市中小學校園暴力行為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 楊宏飛,葉映華.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06(10)
[7]心境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J]. 寇彧,唐玲玲.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5)
[8]Greenwald提出的內隱聯(lián)想測驗介紹[J]. 蔡華儉. 心理科學進展. 2003(03)
[9]國外兒童同伴關系研究進展[J]. 萬晶晶,周宗奎.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02(03)
[10]青少年的交往目標與同伴關系的研究[J]. 鄒泓,林崇德.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1999(02)
博士論文
[1]廣州市醫(yī)院工作場所暴力流行病學研究[D]. 陳祖輝.南方醫(yī)科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初中生情緒智力、同伴關系、校園欺凌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 王慧敏.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9
[2]城市農(nóng)民工子女同伴關系與安全感的關系及其干預研究[D]. 徐明佳.河北師范大學 2019
[3]初中生同伴關系與學校歸屬感的關系及其干預研究[D]. 宋志英.揚州大學 2018
[4]初中生校園暴力研究[D]. 田雪青.山西師范大學 2018
[5]同伴關系對初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影響:自尊的中介作用[D]. 趙彩夢.閩南師范大學 2018
[6]護士遭受工作場所心理暴力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許妹仔.南方醫(yī)科大學 2018
[7]基于初中生年齡階段特性的班級管理研究[D]. 王麗.河北師范大學 2018
[8]初中生同伴關系對受欺凌的影響及干預[D]. 顧亨通.陜西師范大學 2018
[9]心理虐待對初中生人際關系的影響:自尊的中介作用[D]. 陳美琪.吉林大學 2018
[10]高中生羞怯、核心自我評價與同伴關系的關系研究[D]. 楊海娜.天津師范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0346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303462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