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課堂教學論文 >

清代臺灣學校教育與儒學傳播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11 00:28
  清代是儒學在臺灣傳播的重要時期。清廷統(tǒng)一臺灣以后,在臺灣積極推行學校教育,希望藉由學校教育傳播儒學、培養(yǎng)人才、教化百姓,使臺灣民眾成為忠臣順民,以利于王朝統(tǒng)治。因此,學校教育是清代儒學在臺灣傳播的最重要方式。與其他儒學傳播方式相比,以學校教育傳播儒學具有明確的傳播者與受眾,有具象化的傳播載體,有詳細的發(fā)展過程,因而更容易取得突出的效果和持久的社會影響力。在清廷教育政策的鼓勵下,治臺官員、地方士紳、富商等都群體都積極投身于臺灣學校教育發(fā)展中,而學校教育對于地方人才培養(yǎng)、儒學思想傳播以及中華文化的傳承都發(fā)揮了重要貢獻,也有利于臺灣社會的發(fā)展。在清統(tǒng)領臺灣的212年間(1683年-1895年),學校教育不斷發(fā)展,儒學在臺灣的傳播也不斷發(fā)展。大體上說,清代臺灣學校教育機構可以分為府縣廳儒學、書院、鄉(xiāng)學等三類。這些學校的性質、創(chuàng)辦者、學生各不相同,但教學內(nèi)容同為儒學,都是培養(yǎng)人才、傳播儒家思想的重要機構。通過對這些學校教育機構的詳細分析,可以揭示儒學在臺灣的傳播方式、傳播效果及社會影響。府縣儒學是官方設立的教育機構,以培養(yǎng)科舉人才為目標,是臺灣學校教育中的高等學校。清代臺灣隨著地方行政建置的擴展... 

【文章來源】:信陽師范學院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12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與趨勢
    三、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六、相關概念及時間界定
第一章 清代臺灣學校教育與儒學傳播的背景
    第一節(jié) 清代臺灣的自然環(huán)境
        一、清代臺灣的地理環(huán)境
        二、臺灣與大陸的交通條件
    第二節(jié) 清代臺灣的人文環(huán)境
        一、清代臺灣的族群狀況
        二、清代臺灣的行政建制
        三、清代臺灣的文教政策
    第三節(jié) 清以前臺灣儒學的發(fā)展概況
        一、明鄭時期儒學在臺灣的發(fā)展
        二、明鄭時期儒學在臺灣傳播的效果
第二章 清代臺灣府縣學與儒學傳播
    第一節(jié) 清代臺灣府縣學概況
    第二節(jié) 儒學傳播的主體與教材
        一、提督學政
        二、學官
        三、府縣學教材
    第三節(jié) 清代臺灣府縣學教育中的儒學傳播
        一、圣諭中的儒學思想
        二、學宮碑文弘揚的儒學文化
        三、儒學活動中體現(xiàn)的儒學思想
    第四節(jié) 府縣儒學傳播的特點
第三章 清代臺灣書院與儒學傳播
    第一節(jié) 清代臺灣書院的發(fā)展概況
    第二節(jié) 書院儒學傳播的主體
    第三節(jié) 清代臺灣書院儒學傳播的內(nèi)容
        一、臺灣書院學規(guī)傳播的儒學思想
        二、書院教學中傳播的儒學思想
        三、書院祭祀體現(xiàn)的儒學思想
    第四節(jié) 書院儒學傳播的特點
第四章 清代臺灣鄉(xiāng)學與儒學傳播
    第一節(jié) 清代臺灣鄉(xiāng)學概況
        一、清代臺灣地區(qū)的社學
        二、清代臺灣地區(qū)的義學
        三、清代臺灣地區(qū)的私塾
    第二節(jié) 清代臺灣鄉(xiāng)學教育中的儒學傳播
        一、鄉(xiāng)學教育中儒學傳播的主體
        二、清代臺灣鄉(xiāng)學中的儒學傳播
    第三節(jié) 鄉(xiāng)學傳播儒學的特點
        一、就漢莊地區(qū)的傳播而言
        二、就土番地區(qū)的傳播而言
第五章 清代臺灣學校教育傳播儒學的效果與影響
    第一節(jié) 清代臺灣學校教育傳播儒學的效果
    第二節(jié) 清代臺灣學校教育傳播儒學的影響
結語
附表
    附表1 清代臺灣儒學沿革表
    附表2 清代臺灣書院設置情況表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獲得的與學位論文相關的科研成果目錄
致謝



本文編號:302822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302822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489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