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求助特征及其在欺凌與非自殺性自傷關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04 11:09
目的:了解中學生求助(意愿、對象、方式)的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并分析求助在校園欺凌與非自殺性自傷關系中可能存在的中介作用,為中學生非自殺性自傷的防控提供依據(jù)。方法:以南昌市內(nèi)已經(jīng)建立好的三個研究現(xiàn)場的中學生為調(diào)查對象,分別為南昌大學附屬中學、灣里一中、洪都中學,均為完中。采用自制的一般情況調(diào)查問卷、非自殺性自傷判斷條目、中文版Olweus欺負問卷及自制中學生欺凌求助問卷對上述三所中學的4875名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采用SPSS 26.0和PROCESS 3.3進行一般數(shù)據(jù)分析和中介效應檢驗。結(jié)果:(1)在4434名研究對象中,女生的求助意愿得分高于男生(P<0.001);擔任班干部、非獨生子女的學生求助意愿得分較高(P擔任班干部<0.001,P非獨生子女<0.05);初中生求助意愿得分低于高中生(P<0.001);經(jīng)常被長輩責罵、體罰的學生求助意愿得分較低(均有P<0.001);調(diào)查對象與“母親”親緣關系報告為親生母親時,其求助意愿得分高于其他親緣關系(P<0.05);(2)女生求助于家人及老師的得分均高于男生...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簡單中介效應模型示意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沈陽某校中學生健康素養(yǎng)和視屏時間與非自殺性自傷行為關聯(lián)[J]. 王蘭,李丹琳,楊蓉,胡婕,萬宇輝,張詩晨.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20(02)
[2]南通市中學生校園欺凌現(xiàn)況及社會生態(tài)學影響分析[J]. 孫鋒,羌霞.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20(02)
[3]深圳市中學生校園欺凌及其與生存質(zhì)量的相關性[J]. 操小蘭,文絲瑩,柯曉殷,盧建平.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9(11)
[4]華中某市中學生欺凌與家庭因素的相關性[J]. 朱鈺睿,武春雷,王博,權(quán)菊青,岳文娟,馬婧,郭冬霞,孫長青.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9(10)
[5]中學生非自殺性自傷行為與自殺意念和自殺未遂的關聯(lián)[J]. 徐慧瓊,萬宇輝,許韶君,張詩晨,王偉,曾寒君,楊蓉,陶芳標.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9(10)
[6]情緒管理在農(nóng)村中學生攻擊行為與自傷行為間的中介作用[J]. 張曼,陳雁如,郭宏達,馬穎,唐杰.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9(07)
[7]農(nóng)村寄宿制初中生同伴關系與校園欺凌實證研究——以河南省4鄉(xiāng)5校為例[J]. 朱桂琴,陳娜,宣海寧.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19(02)
[8]江西省初中生與高中生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特征及影響因素比較[J]. 胡旺,殷映群,鄒儀瑄,楊麗霞,傅樹堅,章利明,饒裕蓮,陳小龍,黃鵬.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9(02)
[9]江西省中學生校園欺凌行為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 茹福霞,殷映群,楊麗霞,傅樹堅,章利明,封佳寧,黃鵬.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8(11)
[10]中學生應對方式與自殺相關行為的關系分析[J]. 傅燕艷,鄒儀瑄,楊麗霞,傅樹堅,章利明,唐寒梅,陳小龍,胡旺,黃秀萍,黃鵬.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8(20)
碩士論文
[1]中學生求助行為的特征及其與校園欺凌和非自殺性自傷的關聯(lián)研究[D]. 陳小龍.南昌大學 2019
[2]中學生社會支持、校園欺凌、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D]. 宋霞.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2018
[3]中學生應對方式與情緒行為問題對非自殺性自傷的影響及路徑研究[D]. 傅燕艷.南昌大學 2018
[4]中學生情緒行為問題和親子依戀對校園欺凌與非自殺性自傷關系的影響研究[D]. 唐寒梅.南昌大學 2018
[5]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功能評估量表修訂及相關因素研究[D]. 張利佳.閩南師范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018206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簡單中介效應模型示意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沈陽某校中學生健康素養(yǎng)和視屏時間與非自殺性自傷行為關聯(lián)[J]. 王蘭,李丹琳,楊蓉,胡婕,萬宇輝,張詩晨.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20(02)
[2]南通市中學生校園欺凌現(xiàn)況及社會生態(tài)學影響分析[J]. 孫鋒,羌霞.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20(02)
[3]深圳市中學生校園欺凌及其與生存質(zhì)量的相關性[J]. 操小蘭,文絲瑩,柯曉殷,盧建平.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9(11)
[4]華中某市中學生欺凌與家庭因素的相關性[J]. 朱鈺睿,武春雷,王博,權(quán)菊青,岳文娟,馬婧,郭冬霞,孫長青.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9(10)
[5]中學生非自殺性自傷行為與自殺意念和自殺未遂的關聯(lián)[J]. 徐慧瓊,萬宇輝,許韶君,張詩晨,王偉,曾寒君,楊蓉,陶芳標.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9(10)
[6]情緒管理在農(nóng)村中學生攻擊行為與自傷行為間的中介作用[J]. 張曼,陳雁如,郭宏達,馬穎,唐杰.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9(07)
[7]農(nóng)村寄宿制初中生同伴關系與校園欺凌實證研究——以河南省4鄉(xiāng)5校為例[J]. 朱桂琴,陳娜,宣海寧.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19(02)
[8]江西省初中生與高中生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特征及影響因素比較[J]. 胡旺,殷映群,鄒儀瑄,楊麗霞,傅樹堅,章利明,饒裕蓮,陳小龍,黃鵬.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9(02)
[9]江西省中學生校園欺凌行為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 茹福霞,殷映群,楊麗霞,傅樹堅,章利明,封佳寧,黃鵬.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8(11)
[10]中學生應對方式與自殺相關行為的關系分析[J]. 傅燕艷,鄒儀瑄,楊麗霞,傅樹堅,章利明,唐寒梅,陳小龍,胡旺,黃秀萍,黃鵬.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8(20)
碩士論文
[1]中學生求助行為的特征及其與校園欺凌和非自殺性自傷的關聯(lián)研究[D]. 陳小龍.南昌大學 2019
[2]中學生社會支持、校園欺凌、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D]. 宋霞.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2018
[3]中學生應對方式與情緒行為問題對非自殺性自傷的影響及路徑研究[D]. 傅燕艷.南昌大學 2018
[4]中學生情緒行為問題和親子依戀對校園欺凌與非自殺性自傷關系的影響研究[D]. 唐寒梅.南昌大學 2018
[5]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功能評估量表修訂及相關因素研究[D]. 張利佳.閩南師范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0182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301820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