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同伴依戀與孤獨感的關系及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1 19:04
自Bow1by提出親子依戀理論以來,關于依戀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學界的焦點所在。隨著兒童成長到青少年時期,同伴依戀開始成為影響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青少年時期,同伴群體開始逐漸發(fā)展成為個體的依戀對象,遇到問題時他們更傾向于同自己的親密同伴分享、交流,如果這個時期不能夠發(fā)展起親密的同伴依戀關系,個體將會體驗到強烈的孤獨感,甚至可能引發(fā)情緒障礙、適應不良等心理問題。因此對這一時期青少年同伴依戀發(fā)展和孤獨感現(xiàn)狀進行調查研究十分有必要。本研究對武漢市某中學332名學生進行IPPA同伴依戀分量表和UCLA量表進行統(tǒng)一施測,以研究高一新生同伴依戀和孤獨感現(xiàn)狀、探索同伴依戀與孤獨感之間的關系,并選取部分孤獨感得分較高的學生進行團體輔導干預,探索降低孤獨感水平的有效措施,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下是本研究的結論:(1)高一新生同伴依戀與性別差異性達顯著水平,具體表現(xiàn)為女生同伴依戀顯著高于男生;但是在孤獨感方面則無明顯的性別差異;(2)高一新生同伴依戀與孤獨感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同伴依戀-信任能夠顯著負向預測孤獨感;同伴依戀-溝通能夠顯著負向預測孤獨感;同伴依戀-疏離能夠顯著負向預測孤獨感;(3)...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實踐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同伴依戀
2.1.1 同伴依戀概念
2.1.2 同伴依戀的測量
2.1.3 同伴依戀的相關研究
2.2 孤獨感
2.2.1 孤獨感特征及研究
2.2.2 孤獨感的測量
2.3 同伴依戀與孤獨感
2.4 團體輔導作用及相關研究
3 問題提出
3.1 以往研究的不足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假設
4 研究一: 高一新生同伴依戀與孤獨感的現(xiàn)狀調查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對象
4.3 研究工具
4.4 研究方法
4.5 研究結果
4.5.1 孤獨感的現(xiàn)狀分析
4.5.2 高一新生同伴依戀與孤獨感與性別之間的關系
4.5.3 高一新生同伴依戀與孤獨感的關系
4.5.4 高一新生同伴依戀與孤獨感的回歸分析
5 研究二: 團體輔導干預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對象
5.3 研究程序
5.3.1 前測
5.3.2 團體輔導干預
5.3.3 后測
5.4 研究程序
5.5 研究結果
5.5.1 實驗組與控制組干預前差異
5.5.2 實驗組與控制組干預后差異
5.5.3 實驗組前后測差異
5.5.4 控制組前后測差異
6 討論
6.1 高一新生同伴依戀現(xiàn)狀特點的討論
6.2 高一新生孤獨感現(xiàn)狀特點的討論
6.3 高一新生同伴依戀與孤獨感的關系的討論
6.4 團體干預研究的討論
6.4.1 團體干預效果分析
6.4.2 團體成員反饋
6.5 不足與反思
6.6 教育建議
7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1
附錄2
附錄3
致謝
本文編號:2930331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實踐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同伴依戀
2.1.1 同伴依戀概念
2.1.2 同伴依戀的測量
2.1.3 同伴依戀的相關研究
2.2 孤獨感
2.2.1 孤獨感特征及研究
2.2.2 孤獨感的測量
2.3 同伴依戀與孤獨感
2.4 團體輔導作用及相關研究
3 問題提出
3.1 以往研究的不足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假設
4 研究一: 高一新生同伴依戀與孤獨感的現(xiàn)狀調查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對象
4.3 研究工具
4.4 研究方法
4.5 研究結果
4.5.1 孤獨感的現(xiàn)狀分析
4.5.2 高一新生同伴依戀與孤獨感與性別之間的關系
4.5.3 高一新生同伴依戀與孤獨感的關系
4.5.4 高一新生同伴依戀與孤獨感的回歸分析
5 研究二: 團體輔導干預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對象
5.3 研究程序
5.3.1 前測
5.3.2 團體輔導干預
5.3.3 后測
5.4 研究程序
5.5 研究結果
5.5.1 實驗組與控制組干預前差異
5.5.2 實驗組與控制組干預后差異
5.5.3 實驗組前后測差異
5.5.4 控制組前后測差異
6 討論
6.1 高一新生同伴依戀現(xiàn)狀特點的討論
6.2 高一新生孤獨感現(xiàn)狀特點的討論
6.3 高一新生同伴依戀與孤獨感的關系的討論
6.4 團體干預研究的討論
6.4.1 團體干預效果分析
6.4.2 團體成員反饋
6.5 不足與反思
6.6 教育建議
7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1
附錄2
附錄3
致謝
本文編號:29303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293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