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的不良互動與學生的學習焦慮
[Abstract]:First, the case of Wang Tao (pseudonym) in a boarding school in the second year, he always felt the pressure of study, classmate relations are also very tense. He ran home from school and cried with his mother in his arms before a midterm exam. At his mother's suggestion, he came to do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作者單位】:
【分類號】:G42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你不餓嗎?[J];意林(少年版);2010年02期
2 姜致遠;;地位低下的校長[J];意林(原創(chuàng)版);2010年01期
3 蔡巧云;;由“70%”引發(fā)的思考——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4 王懷耘;;讓孩子心中的話自由流瀉——《找春天》教學實錄及評析[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5 曹珊;;優(yōu)化復習過程,提高語文素養(yǎng)[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6 孫春艷;;給有過失的學生搭個“梯子”[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7 張志英;;淺議英語總復習的方法[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8 孫永才;;自制教具 上好物理演示課[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9 ;芷蘭文學社簡介[J];初中生優(yōu)秀作文;2010年01期
10 卓一勤;;在互動中提高學生的背誦能力[J];學苑教育;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坤;王偉偉;;將責任感“培植”學生心田——探索德育創(chuàng)新模式的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山東卷)[C];2010年
2 羅曉燕;周福軒;;開設心理教育課程 促進學生健康成長[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羅曉燕;周福軒;;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是教育成功的前題[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江玲玲;;“游戲互動、情景運用”兩步教學法初探[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5 劉永軍;;堅持以人為本 構建和諧校園[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6 孟淑娟;郭瑞斌;張俊曉;張春;莫尊理;;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創(chuàng)意教學[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7 孫麗娜;;堅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山東卷)[C];2010年
8 張代軍;;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與體育鍛煉[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9 陳平;謝剛;李寧;;淺談工商協(xié)同營銷的系統(tǒng)實現(xiàn)[A];中國煙草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陳文明;謝少軍;曹志亮;;突出開放實驗室的特色,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A];第6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倩;家教 問題不少誰來管?[N];安徽經(jīng)濟報;2002年
2 劉婉 張雙;2002年大學畢業(yè)就業(yè)前瞻[N];安徽經(jīng)濟報;2002年
3 李秀芝;重視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N];安徽經(jīng)濟報;2002年
4 王淑軍;解讀國家助學貸款[N];安徽經(jīng)濟報;2002年
5 王敏(作者單位:淮北蘆嶺礦小學);淺談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N];安徽經(jīng)濟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文霞平;點燃農(nóng)家娃心中的希望[N];安徽日報;2002年
7 余本德 李純;有待開發(fā)的生源地助學貸款[N];安徽日報;2002年
8 王河(作者單位:安徽機電學院);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安徽日報;2002年
9 ;聚焦高校出國留學熱[N];安徽日報;2002年
10 張昌華 高勛炳;進一步做好中小學安全工作[N];安徽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梅;社區(qū)政治及其與國家政治的互動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2 黃黎明;知識教學的文化哲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3 李藝敏;我為什么不如他[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周清;中國共產(chǎn)黨—社會溝通機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5 馬煥靈;高等學校學生紀律處分糾紛及其處理[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喜旺;學術與教育互動[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李秀蓮;金朝“異代”文士與皇權政治互動關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8 劉成新;整合與重構:技術與課程教學的互動解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楊秋菊;誠信建設中的政府[D];蘇州大學;2006年
10 林大津;跨文化言語交際:互動語用修辭觀[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燕;關于影響高中美術特長生專業(yè)教學因素的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朱虹;表現(xiàn)性評價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3 彭彥;湘西土家族、侗族、苗族與漢族學生體質(zhì)健康狀況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4 張俊偉;當代大中學生政治認同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5 申蕊娟;護理專業(yè)學生心理健康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瞿波;合作學習中生生互動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7 薛萍;任務型教學在初三年級學生英語口語訓練中的應用[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8 譚佳;一項有關交際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況的調(diào)查[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宋志臣;安徽省高職院校輪滑運動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鄭倩倩;改革開放以來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2226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2222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