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程在小學Scratch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課堂教學視頻的力量——網絡時代教師群體學習的新渠道,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上海師范大學》 2014年
微課程在小學Scratch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張晗陽
【摘要】:隨著科技進步,信息技術得到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社會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教育方面也越來越凸顯出信息技術與科技帶給人們教與學上的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正經歷著變革與沖擊,在國家《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中有明確規(guī)定:高度重視信息技術課,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不難看出,目前教育對于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越來越重視,對教師的計算機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大數據時代,基于信息技術基礎的反轉課堂與微課程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自20世紀初,美國教學設計師David Penrose闡釋了微課程(Micro-lecture)理念后,已經歷了國內國外無數教師十余載的實驗與嘗試,目前已有許多應用于數學、物理、化學、語文等多門學科的微課程誕生,微課程在國內外得到了認可。不僅如此,在美國,微課程更是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可汗學院、MOOC也已拉開帷幕。在我國,許多省份如四川省山西省的中小學也積極參與到了微課程的實驗中,山東省、上海市等地區(qū)的各中小學正在積極的學習微課程的制作,比如上海市還舉辦了全國微課程大賽,讓一批批有為教師找到互相學習的機會。 本文主要分為五個章節(jié): 第一章:緒論。在緒論部分,主要介紹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問題你、研究意義、研究方法。 第二章:微課程與Scratch軟件概述。主要介紹了微課程的淵藪,微課程的定義以及微課程的特點和優(yōu)勢。還介紹了Scratch軟件的的簡介和程序語言的介紹,以及Scratch2.0版本與1.4版本的對比。 第三章:Scratch教學中微課程的設計開發(fā)策略。主要在分析傳統教學的弊端以及微課程的重要性的基礎上,解析了微課程的設計原則以及模式構建,講解了微課程的制作過程和注意事項。 第四章:微課程在小學Scratch教學中的案例研究。通過《小貓走迷宮》一課為例的微課程教學思路、過程的設計,具體敘述了微課程的應用研究,,并做了教學效果的分析。 第五章,總結與展望。這部分對本文的研究結果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在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建議。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434;G623.58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娜;彭艷田;;淺談中學信息技術教學[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年02期
2 侯慧玲;王新龍;李學斌;;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計算思維的培養(yǎng)[J];長治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3 孫眾;馬玉慧;;課堂教學視頻的力量——網絡時代教師群體學習的新渠道[J];開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4 王甲海;印鑒;;人工智能教學與計算思維培養(yǎng)[J];計算機教育;2010年19期
5 郭曉明;關于課程模式的理論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01年02期
6 王繼華;;對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新思考[J];信息技術教育;2005年12期
7 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17期
8 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9 張友亭;;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J];考試周刊;2011年51期
10 紀國和;張作嶺;;關于課程模式與教學模式關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年1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夏冰;;現代教育理念“要學我”[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S2期
2 蔣自國;;民族地區(qū)師專數學教育專業(yè)《高等代數》教學改革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2期
3 陳尚達;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fā)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4 魯捷;;透視4R理論在中職體育課程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的價值[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5 余華銀;宋馬林;;互動式教學:培養(yǎng)統計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6 段兆兵;;雙向適應:漸進式課程改革的可行性路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肖迎春;;試析隱蔽課程[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8 張蕊;;淺析《泰勒原理》產生的背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3期
9 卓江華;;如何創(chuàng)造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過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10 李丹;;文本細讀在當前中學語文教學的運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淺析大學生心理教育課程的建設[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2 陳忠勇;;開發(fā)和利用隱性課程 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發(fā)展[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3 張朝珍;;論教師教學決策思想的歷史嬗變及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儲瓊;;利用海洋水族館科普資源開發(fā)科技教育課程的探索[A];探索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5 陳婷;;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與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內在聯系研究[A];全國高師會數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屠德清;;結構問題探究模式[A];全國高師會數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趙思林;;數學教育應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意識[A];全國高師會數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李國強;;尋求數學教學中數學與現實生活聯系的平衡點[A];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數學教育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劉大鵬;趙艷;;案例教學在城市規(guī)劃原理教學中的應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10 單娜娜;魏煥萍;徐忠偉;劉磊;張旭;張玲;田穎川;;高素質適用型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討[A];第二屆全國解剖學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靜;基于多元表征的初中代數變式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高文君;中學數學課堂探究水平的構建與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徐建星;GX實驗教學原則的形成與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柏楊;軍醫(yī)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模式構建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0年
5 范文貴;數學探究學習內涵與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宋寶和;高中數學課程價值取向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馮振舉;數學史與數學教育整合的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8 陸書環(huán);數學史上的“問題解決”及其HPM視域下教學策略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9 于波;20世紀我國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變革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童莉;初中數學教師數學教學知識的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許翠冉;黑龍江省普通高中選修Ⅰ課程實施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迪;試論情境型試卷——高考語文試卷的實用性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艷龍;高考語文全國卷古代詩歌鑒賞試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進;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yè)足球專項課培養(yǎng)方案改革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5 張珍;高中語文閱讀評價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馬艷;概念圖在高中化學教學設計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嚴艷琳;高中新課程四要素耦合評價的探究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施俊天;高師本科景觀設計專業(yè)方向課程體系的設置與整合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9 鮑偉;我!罢n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10 盧小男;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再論數學啟發(fā)式教學[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玉芹;鐘洪蕊;;國家精品課程網上資源教學設計與開發(fā)的內容分析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8年12期
2 王永鋒;王以寧;何克抗;;從“學習使用技術”到“使用技術學習”——解讀新版美國“國家學生教育技術標準”[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3 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4 祝智庭;關于教育信息化的技術哲學觀透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年02期
5 顧鳳佳;李舒愫;顧小清;;微型學習現狀調查與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6 桑新民;李曙華;謝陽斌;;21世紀:大學課堂向何處去?——“太極學堂”的理念與實踐探索[J];開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7 孫眾;馬玉慧;;課堂教學視頻的力量——網絡時代教師群體學習的新渠道[J];開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8 董榮勝;古天龍;;計算思維與計算機方法論[J];計算機科學;2009年01期
9 董榮勝;;計算思維與計算機導論[J];計算機科學;2009年04期
10 朱亞宗;;論計算思維——計算思維的科學定位、基本原理及創(chuàng)新路徑[J];計算機科學;2009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羅丹;微型課程的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關文信,單余岱;論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價值及標準[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2年10期
2 ;有效教學的理念[J];教師之友;2002年05期
3 何麗君,唐玉光;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高校有效教學的保障[J];現代教育論叢;2005年05期
4 童均;;如何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5年08期
5 馮業(yè)勇;;關于“大語文”教學觀的認識與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5年08期
6 王靜婉;;教學理念的反思與重建[J];中國成人教育;2008年08期
7 張梅珍;;啟發(fā)性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年07期
8 趙翠明;;在預設與生成中領悟教學:淺論教師的教學機智[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09年12期
9 黃梅;;建構主義教學觀指導下的教學案例編寫探討[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9年12期
10 王效明;;教學反思的類型及其方法[J];文學教育(下);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建平;;新型教學觀建立的途徑與策略[A];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第九次年會交流論文論文集[C];2004年
2 王騰飛;杜錦麗;;建立大扶放教學觀 推進素質教育[A];跨世紀園丁工程論叢[C];2000年
3 何成宏;;教學思想十問[A];全國高校教學督導論文集[C];2005年
4 劉炳德;;我的教學觀[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一)[C];2005年
5 潘云鳳;;如何使寫作教學更加完美[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6 許磊;燕良軾;;緘默知識視域下教師錯誤教學觀的轉變[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張傳燧;;孔子“學習中心”教學論思想及其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葉長龍;;以創(chuàng)新教育為核心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9 王炳梅;;教師教學小議[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一)[C];2005年
10 張春霞;;音樂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和平;[N];中國信息報;2011年
2 山東省沾化縣利國鄉(xiāng)利國實驗學校 王秀英;[N];學知報;2011年
3 確山縣盤龍鎮(zhèn)中心校 張志國;[N];駐馬店日報;2005年
4 本版編輯 江蘇省泰興中學 馬張留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張衛(wèi)華 常州市新北區(qū)安家中心小學 陳春松 姜堰市蘇陳實驗小學 丁正后 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世業(yè)中學 耿昌福 南京市下關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郭學萍 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學 陸利東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賁友林;[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5 萊蕪市實驗小學 張英嘯;[N];萊蕪日報;2007年
6 牟為姣;[N];吉林日報;2010年
7 韋國華;何成師;[N];中國礦業(yè)報;2003年
8 唐山市第五十九中學 趙惠琴;[N];唐山勞動日報;2005年
9 李松林;[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鐘啟泉;[N];中國教育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愛菊;走向主體間性的生存——教學沖突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盧炳惠;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余嘉云;生態(tài)化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王健康;教學風險管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5 陸明玉;教學論發(fā)展的方法論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王健;教學實踐理性及其合理化[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7 鐘志賢;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劉萬海;重返德性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鄭和;追尋生命的教學觀[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柳士彬;遮蔽與澄明[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永敏;數學類師范生制定與實施教學目標的有效性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趙小榮;學生觀的歷史演進及其對教學的啟示[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許萍;論教學中的人道主義:價值論視角[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4 史俊;教學共同體建設的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丁亮;基于教學實踐文本分析的教師探究教學觀現狀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6 孟亞軍;生物教學屬性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7 王春紅;語文教學中的寬容教育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馬勇;論理解性教學[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薛荔立;王陽明教學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蔣凡凡;教師的創(chuàng)新教學觀與其教學行為及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課堂教學視頻的力量——網絡時代教師群體學習的新渠道,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76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137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