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育與懲罰
本文關鍵詞:論教育與懲罰
【摘要】:教育與懲罰之間有著緊密的關系。教育本質與目的、教育對象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均對人的發(fā)展提出要求,懲罰是保障教育要求的有效手段。當前,學校教育陷入了懲罰認識的誤區(qū)。如何走出當前懲罰在教育中的誤區(qū),實現(xiàn)懲罰之教育意義,是理清教育手段及方法的一個重要現(xiàn)實問題。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關鍵詞】: 教育 懲罰 誤區(qū) 措施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懲罰是對學生的不良行為給予否定,防止同類行為再次發(fā)生的一種教育手段或方法。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懲罰一直是比較敏感的話題。當前,周弘積極推廣的賞識教育成為教育的“時尚,”提倡學校大力推行賞識教育,極力批判懲罰。作為賞識對立面的懲罰仿佛成了眾矢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檀傳寶;論懲罰的教育意義及其實現(xiàn)[J];中國教育學刊;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春英;曹輝;;大學生幸福教育探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2期
2 張燕;;《顏氏家訓》與《兒童教育講座》的比較研究[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3 趙蒙成;交往視野中的班級理念[J];教學與管理;2003年34期
4 謝淑海;張燕;;“處分學生聽證會”的實踐與體會[J];教學與管理;2006年25期
5 傅維利;;論教育中的懲罰[J];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6 徐群;;教育,不能沒有懲戒[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12期
7 蘇靜;論學校教育中的懲戒及其應用[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8 毛明月,蘇春景;試論教育懲罰的合理性[J];當代教育科學;2004年23期
9 李秀娟;“教育懲戒”研究述評[J];當代教育科學;2005年13期
10 韓登亮;賞識教育的實踐反思[J];當代教育科學;2005年1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鄒曉燕;3—5歲兒童獨立性發(fā)展特點與影響因素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2 齊梅;教育學原理學科科學化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何善亮;有效教學批判[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康偉;師生主體間性理論與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馮永剛;制度架構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政莉;蘭州市城區(qū)中學生違紀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侯智卿;淺析中小學教師懲戒權[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3 王彬;追溯中的理解[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4 翟莉;教師文化的三大傾向及其對師生關系的負影響[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5 吳郁芬;中學生地理學習動機現(xiàn)狀分析及培養(yǎng)策略[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陳志超;關于中小學懲戒教育問題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7 來維龍;基于學生改過遷善內在動機的教育懲罰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鄧祖麗穎;初中非正式群體對班集建設影響的實踐探索[D];西南大學;2006年
9 雷紅智;德育懲罰簡論[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10 張淑蘭;父母懲戒現(xiàn)象的社會學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睿;;皮亞杰與班杜拉的心理懲罰觀及其德育啟示[J];青春歲月;2011年16期
2 王曉燕;;溫柔的懲罰[J];班主任;2011年09期
3 王今銘;;教育也需要“懲罰”[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24期
4 龔雪;;關于“平衡”教師與學生懲罰觀的幾點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6期
5 王益民;;教育的懲罰不是懲罰(下)——見證我的班主任專業(yè)成長之路[J];班主任;2011年09期
6 朱亞麗;;論懲罰教育的實施策略[J];河南農業(yè);2011年12期
7 袁沙生;;懲罰,一種心理怪圈[J];大眾心理學;2003年12期
8 王益民;;教育的懲罰不是懲罰(上)——見證我的班主任專業(yè)成長之路[J];班主任;2011年08期
9 陳興年;;構建和諧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環(huán)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年07期
10 馮先杰;;論教育懲戒實施的可行性[J];教書育人;2011年2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澤旭;;用行為主義方法糾正學生的厭學行為[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2 舒曼;黃歡;;校園心理劇對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實踐探索[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的創(chuàng)新研究[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4 陳炳賢;;淺談影響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因素及其教育的啟示[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單中惠;;杜威教育思想與近代中國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6 范皚皚;丁小浩;;教育、工作自主性與工作滿意度[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齊學紅;;道德教育的文化人類學視野[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王雷;;日本社會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國的傳播與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胡士襄;;論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社會制約性[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10 宋馨梅;;做讓每個孩子都閃光的陽光天使——也談班主任如何抓德育教育[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韋實;關鍵是如何“懲罰”學生[N];中國教師報;2002年
2 徐建平;懲罰學生最要不得[N];中國教育報;2002年
3 紅袖;懲罰也要走進學生的心靈[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4 徐保利 曹兆基 冷靜 江四喜 吳銘 李鎮(zhèn)西;我們要不要教育懲戒權[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5 單中惠;杜威:“西方孔子”在中國(上)[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本報通訊員 董齊 本報記者 葉輝;35歲以后……[N];光明日報;2008年
7 余玉花;學校廉潔教育的目的是什么[N];文匯報;2005年
8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袁紅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隱性課程的開發(fā)[N];光明日報;2007年
9 滇南布衣;淺談激勵[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10 劉琪;對構建和諧家校關系的思考[N];甘肅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董吉賀;論“負面”教育的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冉玉霞;學校教育中的懲罰與學生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彥力;走向“對話”[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守法;高等教育對經濟發(fā)展的貢獻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5 吳曉蓉;儀式中的教育[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景霞;芻議教育中的懲罰[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張曉東;從學校教育情境中的懲罰談作為策略的教育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吳宇玉;江村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4 李云森;中國農村教育的代際流動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5 周麗娜;素質教育條件下的隱性德育課程開發(fā)[D];廣州大學;2007年
6 馮晶;明清之際耶穌會士對中國教育影響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海燕;文化視角下的英國遠程教育與我國遠程教育的對比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祁志敏;基于會議電視系統(tǒng)的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王金鳳;論教師權威的當代困境及其定位[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益;STS教育視野下的機器人教育問題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0776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1077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