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分析與反思(2015年23期)
本文關鍵詞:山東省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分析與反思,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山東省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分析與反思(2015年23期)
2016-2-4 15:32:43 點擊:
【作者】車麗娜;孫寬寧;吉標;張莉;徐繼存;
【機構】教育部山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
【摘要】通過對山東省各地市課堂教學改革的調研,從改革理念、制度、策略和效果等層面對課堂教學改革現(xiàn)狀進行系統(tǒng)分析,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山東省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中存在改革力度不足、教學模式泛化、教學管理粗放等問題。為了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建議在改革推進過程中處理好自上而下的組織促動與自下而上的專業(yè)推動、學校課程的整體規(guī)劃與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學校文化建設與制度建設的關系。
【關鍵詞】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變革空間;
【正 文】本文摘自赤峰學院學報雜志2015年23期,本文整理發(fā)布;
自2001年秋啟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至今,我國課程改革已經經歷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周期。時至今日,對課程改革成效的評判已經不能僅僅停留在思想和理念的層面,而必須深入到課堂教學實踐領域。因為,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核心和主要渠道,是課程改革中最微觀、最復雜的系統(tǒng),也是因為各種因素的牽絆而最難突破的領域。同時,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效可以為教育的整體發(fā)展提供最有力的證明。為此,我們對山東省各地市的課堂教學改革情況進行系統(tǒng)調研,目的是以山東省課堂教學改革為例,梳理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類型,深入分析在教學改革領域取得的成績和問題所在,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策略,以期對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有所助益。
本次調研在山東省14個地市選取52所學校,其中小學23所,,初中19所,高中10所,通過調查問卷、教師訪談、聽課評課和資料收集的方式,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整體狀況進行全面考察。調查問卷主要采用五點計分的方式,讓教師和學生對各項目進行評價;教師訪談主要采用集體訪談與個體訪談相結合的方式,了解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具體問題和教師的主體感受。本次調研共收集924份教師問卷、1980份學生問卷、308份教學改革成果材料(包括教學改革成果介紹、優(yōu)秀教學案例展示、教師成果匯編、編著等),教師訪談203人次,隨機聽課116節(jié)。
一、課堂教學改革的現(xiàn)狀本次調研中,我們制定了《山東省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評價指標體系》,分別從課堂教學改革的思想基礎和價值觀念、政策和制度、改革模式與操作策略、改革效果等四個方面詳細考察各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狀況,在各指標下又分設九個二級指標,通過問卷調查、教師訪談、課堂觀察等對各項目進行分別評定。
(一)思想基礎和價值觀念調研發(fā)現(xiàn),在學習新理念和其他學校經驗的基礎上,很多學校都結合本校實際,闡明了本校的課堂教學改革觀念。各學校改革的思想基礎和價值觀念雖不盡相同,但都順應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潮流和主導趨勢,在特定程度上消解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對于改變學校的教學氛圍、提升教學效益也有所助益。
1.明晰性為了評判教師對課堂教學改革理念的明晰程度,調研中設計了“我覺得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說不清楚、難以把握”、“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理念十分模糊”等反向計分項目對理念的明晰性進行調查,得分越高表示理念的明晰度越低。各地市課堂教學改革理念明晰性的平均分為1.48,介于“非常不同意”和“比較不同意”之間,大部分地市的得分都在1到2分之間。這表明各地市在教學改革方面初見成效的學校都有明確的指導思想,而且教師對改革理念比較容易把握。
進一步的方差分析表明,各地市在課堂教學改革理念的明晰度上存在顯著差異。訪談中也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對學校的改革觀念認識非常模糊,他們希望學校在引入新的課堂教學改革觀念時,能夠充分地闡明落實新理念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系,以及如何將新的理念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效對接、順利過渡。這充分說明,很多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理念還需要進一步明晰化、操作化,便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踐行。
2.合理性為了全面揭示教師和學生對課堂教學改革理念的主觀感受,我們引導教師和學生對理念的合理化程度進行評判,在教師問卷中設計了“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是有價值的”等題目,在學生問卷中設計了“我覺得現(xiàn)在老師上課比以前有趣多了”、“老師的教學方式靈活多樣”等題目,采用五點計分衡量教師和學生對課堂教學改革理念合理性的認同程度,得分越高表示課堂教學改革越符合教師期望和學生需求,從而也說明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的合理性程度越高。
山東省各地市教師和學生對課堂教學改革理念的合理性判斷的平均分為4.87分,在“比較同意”和“非常同意”之間,說明在大部分教師和學生的觀念中,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理念符合主體期望和社會需求。方差分析表明,各地市的師生對本校改革理念的合理性評判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大部分教師和學生對本校的課堂教學改革觀念比較認同,但各地市發(fā)展水平不一。一些學校的教師對課堂教學改革觀念存在著諸多質疑,甚至認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最有效的,改來改去容易導致教學質量不穩(wěn)定。
3.針對性針對性特指課堂教學改革思想與學校實際情況的符合程度。該項目主要著眼于各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理念對于解決本校課堂教學問題的效度,判斷其改革觀念能否促進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調研中設計了“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符合學校自身的特點”、“教學改革以來,學校課堂教學整體狀況有所改善”等教師問卷題目,采用五點計分的方式來考察教師的認識和感受,得分越高表示課堂教學改革越符合學校實際情況。
結果顯示,在教師的認知中,各校的改革思想與學校實際情況的符合程度總體上比較高,對于解決實際的教學問題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每個地市的課堂教學改革思想與學校情況的符合程度也存在差異。從訪談結果來看,一些學校盲目照搬其他學校的改革觀念和做法,既沒有考慮本校學生的素質水平,也不考慮本校教師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致使課堂教學改革在實施過程中不能深入,引入的課堂教學改革觀念對于解決學校的具體教學問題不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本刊更多文章鏈接:案例教學法對大學生體育鍛煉態(tài)度和體質健康水平的影響(2015年20期)
本文關鍵詞:山東省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分析與反思,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31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10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