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行為理論視角下對教育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交往行為理論視角下對教育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交往行為理論是一個帶有很濃的生活氣息的學術理論,它是在豐厚的、堅實的哲學、教育學理論背景下進行研究的。它是在研究交往個體之間物質(zhì)和精神的互相溝通、互相交流、互相作用的過程中,對交往個體心理活動和個性——心靈上的平等、共享、競爭、合作、沖突、理解、包容等——的研究;它最終使個體社會化發(fā)揮重要作用。而筆者所研究的教育活動中的交往行為更是教育個體間有關知識信息、成長活動的交流與互動,是教育個體之間的精神交流和心靈碰撞的過程,它是一個傳授知識內(nèi)容,領悟生命真諦,規(guī)范意志行為的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促使人的身心健康成長。所以,教育是交往行為的一種特殊形式。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現(xiàn)實中的交往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如交往的個體需要性、種種交往壓力、交往的心理障礙、交往中許多不良的慣習,因此,教育實踐中的交往行為不一定會產(chǎn)生如哲學家們所歌頌的交往行為能“滿足精神需要、心靈的悟對、情感的交融、民主、平等、實現(xiàn)個體生命價值等等”的教育實效。因此,作為當代德國最負盛名的社會學家、哲學家、思想家之一的哈貝馬斯,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哈貝馬斯,他在交往行為方面的研究,讓我們從一個嶄新的視角重新認識教育及教育活動中的個性間的交往。 筆者從他的交往理性、話語倫理學、生活世界的角度對教育進行一個新視角的闡釋。從教育層面,用交往行為理論來審視和設計教育實踐,保持交往的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張力,理性地對當代教育進行定位。 以上是本文的寫作思路,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章,闡述了交往行為理論的淵源:第二章,闡述了交往行為理論的基本內(nèi)容;第三章,論述了教育活動中交往行為,論述了教育是一種特殊的交往行為;第四章,論述了交往行為理論對當代教育的意義。
【關鍵詞】:交往行為 交往理性 生活世界 話語倫理學 教育 啟示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G40-05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1 文獻綜述8-9
- 2 正文9-47
- 前言9-10
- 第一章 交往行為理論的淵源10-15
- 一、早期交往行為思想的闡釋10-11
- 二、馬克思對交往行為的闡釋11-13
- 三、哈貝馬斯對馬克思交往行為的借鑒和發(fā)展13-15
- 第二章 交往行為理論的基本內(nèi)容15-22
- 一、哈貝馬斯交往行為概念15-17
- 二、"交往理性"的內(nèi)涵17-18
- 三、生活世界18-20
- 四、話語倫理學20-22
- 第三章 教育活動中的交往行為22-29
- 一、教育的內(nèi)涵22-23
- 二、我國教育的現(xiàn)狀23-25
- 三、教育屬于交往行為的范式25-27
- 四、教育是一種特殊的交往行為27-29
- 第四章 交往行為理論對教育的啟示29-47
- 一、交往行為理論對研究教育的意義29-32
- 二、"交往理性"對教育的啟示32-38
- 三、話語倫理學對教育的啟示38-42
- 四、"生活世界"對教育的啟示42-47
- 3 參考文獻47-49
- 4 致謝49-50
- 5 發(fā)表論文50-51
- 6 作者簡介5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知新;薛劍符;張雪飛;;交往行為理論視域下五四憲法對新中國政治合法性的證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畢新宇;周啟杰;;從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視角審視全球化問題[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11年07期
3 王偉;;哈貝馬斯的交往異化理論與馬克思勞動異化觀的承續(xù)性[J];湘潮(下半月);2011年06期
4 汪懷君;;哈貝馬斯話語倫理學的價值合理性與缺憾[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鄧非;李新芳;;哈貝馬斯的民主理論述評[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韓曉;;言語行為的雙重結構與譯本研究——一個交往行為理論的視角[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閆艷;;現(xiàn)代西方交往理論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學術論壇;2011年07期
8 丁霞;;論哈貝馬斯批判理論的合法性批判[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9 馮亞玲;;翻譯研究從非理性向理性轉化的哲學背景[J];雞西大學學報;2011年08期
10 李健;;合理化與生活世界殖民化——從韋伯到哈貝馬斯的理性建構之路[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傅永軍;;語言、理解與交往行為的意義解釋——論哈貝馬斯交往理論的詮釋學意識(提要)[A];全國“當代西方哲學的新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2 劉開會;;哈貝馬斯對現(xiàn)代西方理性主義文化的反思[A];中國現(xiàn)代外國哲學學會年會年會暨西方技術文化與后現(xiàn)代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魯路;;哈貝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張慶熊;;語言、世界和交往行為——評哈貝馬斯對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哲學的繼承和批評[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李曉蓓;劉開會;;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對話——談?潞凸愸R斯的爭論[A];法國哲學的現(xiàn)代與未來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6 傅永軍;鐵省林;;哈貝馬斯宗教哲學思想研究綜論[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沈尚武;;伽達默爾和哈貝馬斯的詮釋學普遍性探析[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8 童世駿;;多元主義文化條件下的普遍主義政治何以可能?——尤根·哈貝馬斯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上)[C];2004年
9 張羽佳;;精神分析、自我反思與交往理性——哈貝馬斯與精神分析的關系問題研究[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胡軍良;;哈貝馬斯的對話倫理學與美國實用主義傳統(tǒng)[A];全國“經(jīng)驗主義與實用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衛(wèi)東;哈貝馬斯的啟示[N];中華讀書報;2001年
2 徐友漁(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哈貝馬斯:為非理性的民族主義尋找替代品[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3 趙汀陽;烏托邦還是烏托邦[N];中華讀書報;2001年
4 胡潤忠;哈貝馬斯的話語民主理論[N];學習時報;2008年
5 張文濤(人民大學清史所);哈貝馬斯[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6 記者 程增賓;哈貝馬斯來到中國[N];中華讀書報;2001年
7 劉守序;緊緊咬住理論鏈條上的那一環(huán)[N];金融時報;2010年
8 曹衛(wèi)東;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有多大?[N];中國教育報;2002年
9 郁振華 劉靜芳;綜合的心靈——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哲學家 哈貝馬斯 Jrugen Habermas[N];社會科學報;2002年
10 吳冠軍;政治哲學“二巨頭”[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志丹;哈貝馬斯語言哲學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田潤鋒;哈貝馬斯理性觀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夏宏;哈貝馬斯法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4 陽海音;科學技術與交往合理化[D];復旦大學;2006年
5 徐聞;哈貝馬斯的商談民主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吳苑華;評哈貝馬斯的“重建歷史唯物主義”[D];蘇州大學;2004年
7 高玉平;道德客觀性的證明[D];吉林大學;2006年
8 劉中起;理性主義的范式轉換及其當代價值[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9 侯志水;馬克思社會交往理論的當代闡釋[D];吉林大學;2006年
10 張向東;理性生活方式的重建——哈貝馬斯政治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曉;交往行為理論視角下的文學翻譯批評[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2 王學敏;論哈貝馬斯對現(xiàn)代性的重構[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3 張影;哈貝馬斯“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評析[D];黑龍江大學;2006年
4 王卓宇;哈貝馬斯商議民主理論述評[D];蘭州大學;2007年
5 王玉平;全球化視野下的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6 耿新奇;哈貝馬斯普遍語用學理論及其意義[D];山西大學;2007年
7 王立權;哈貝馬斯國際人權觀述評[D];蘭州大學;2007年
8 李芳揚;哈貝馬斯政治合法性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9 劉厚田;哈貝馬斯交往理性思想探析[D];西南大學;2008年
10 謝瑩;哈貝馬斯合理化理論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交往行為理論視角下對教育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80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38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