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概念和欺負行為的關系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B84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晶;張厚粲;李秀玲;;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概念與大學生網絡成癮的關系[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2 陳秀娟;葛明貴;;253名大學生自尊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關系的研究[J];中國校醫(yī);2009年01期
3 王玲鳳,嵇宇虹;小學兒童的自我概念及其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4年02期
4 陳新宇;貴州農村初中生自我概念發(fā)展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關系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5 井衛(wèi)英;高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自我概念之關系[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6 王敬群,劉光華;初三學生焦慮狀況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關系的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0年06期
7 鈔秋玲,郭祖儀,王淑蘭;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其行為問題的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年03期
8 詹啟生,樂國安;自我概念的多層結構模型[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年01期
9 王玲鳳;學齡兒童的行為問題與自我概念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4年02期
10 張春明;中國古代文人自我概念剖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晶;;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概念和大學生網絡成癮的關系[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2 王中會;王晶;;父母教養(yǎng)方式及其與青少年自我概念的關系[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鄭雪梅;張景煥;;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創(chuàng)造力的影響:自我概念的中介效應檢驗[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凌宇;;民、普高校大學生幸福感及其與自我概念、生活事件的相關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曉笳;胡珍玉;張文武;周東升;;民工子女行為問題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6 吳超;杜凌陽;傅正闖;;社交恐懼癥患者的16PF測試及父母教養(yǎng)方式調查分析[A];2009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7 李德偉;;兒童能力與能力自我概念的實驗研究[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8 袁紅;;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關系的探討[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9 李小靜;;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青少年焦慮癥的影響[A];精神科護理新進展培訓班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胡潔;段西濤;林雙革;;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學生應付方式的相關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建一;利用自我概念進行求職定位[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9年
2 胥曉琦;不當教養(yǎng)方式導致神經癥[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3 劉文;論兒童氣質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互作用[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4 向前;組織形象與成員認同[N];中國質量報;2008年
5 本報通訊員 張波 王锃 馮超 本報記者 胡博理;莫讓心靈長滿草[N];河北日報;2004年
6 本報實習記者 林益楷;保面子的“德夏佩爾計謀”[N];健康時報;2005年
7 郭海燕;孩子如何早自立[N];山西日報;2000年
8 支友林;教育者要做一面好鏡子[N];中國教師報;2003年
9 侯玉波;心理學視角中的文化[N];浙江日報;2005年
10 蕭蘭;父母如何使子女更健康[N];山西科技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發(fā)展及其與家庭、同伴和個體因素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繳潤凱;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成熟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胡志堅;自我統(tǒng)攝下的心理與行為[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4 徐冰;兩面性與真誠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蘇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識及其對情緒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劉在花;小學生社會智力的結構、特點、影響因素及干預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萬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發(fā)展與建構[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應愛玲;自我概念在高端教育產品消費行為研究中的應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9 孫曉玲;大學生自我透視的時間距離效應[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李媛;大學生自立意識的初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海艷;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父母教養(yǎng)方式及其與自我概念的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2 鄭雪梅;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概念與創(chuàng)造力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馬煥芹;中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概念和欺負行為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紅梅;自我概念和大學英語教學[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5 梅岑;MMORPG玩家自我概念和游戲化身的關聯(lián)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6 姚信;大學生自我概念心理咨詢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7 步朝霞;愛倫·坡:文本與人格的統(tǒng)一體[D];天津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偉紅;武警戰(zhàn)士自我概念結構探討與團體心理咨詢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9 彭君姬;青少年依戀與自我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曾智;大學生自我概念與消費行為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5164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2516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