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閣下育師心:國立東南大學與中央大學教育學科(1921-1937)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17 12:42
南京大學在民國時期前身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在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旨在通過對1921至1937年作為南京大學前身的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時期教育學科人才培養(yǎng)實踐的研究,總結這一時期形成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以期為當代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一流人才培養(yǎng)工作提供借鑒。對東大、中大各個時期教育學科的歷史背景和發(fā)展沿革的梳理有助于為人才培養(yǎng)實踐的研究提供背景參考。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18年設立教育專修科,成為南京大學教育學科辦學歷史上的兩大支柱科系之一。國立東南大學組設為教育科,組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后改國立中央大學,教育科改設為教育學院建制,系科得到進一步擴充,1932年最終形成教育系、心理系、體育科、藝術教育科、衛(wèi)生教育科“兩系三科”的格局并保持穩(wěn)定,直至1938年改設師范學院。國立東南大學時期,初步形成了教育學科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郭秉文、陶行知引領下教育科以“訓練研究人才、培養(yǎng)師資及行政人員”為培養(yǎng)目標,著重選拔具備教學經(jīng)驗的學生,聘任留美師資開設優(yōu)質課程,采取通專結合的選課制,實行“教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yǎng)方式,鼓勵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經(jīng)過一系列的改革,培養(yǎng)...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課程體系以共同必修普通學程和共同必修專修學程組成的教育科學生的“必修課”是對當時大學生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素質的培養(yǎng)訓練,是學生作為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人才培養(yǎng)范圍圖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系課程體系①佚名.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各系課程標準:教育學系課程標準:附表[J].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叢刊,1933,1(1):289-30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在中國:歷程、現(xiàn)狀和未來[J]. 侯懷銀,李艷莉.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9(06)
[2]大學生實習易陷入哪些誤區(qū)[J]. 倪素香. 人民論壇. 2019(14)
[3]陶行知師范教育思想與實踐[J]. 申國昌,申慧寧. 教師發(fā)展研究. 2018(03)
[4]從裁撤教育學院透視我國綜合性大學及其教育學科發(fā)展模式的轉變[J]. 田杰.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18(08)
[5]綜合大學教育學科發(fā)展的三維審視[J]. 劉志文.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1)
[6]國內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裁撤問題探究[J]. 王光榮,駱洪福. 山東高等教育. 2017(03)
[7]民國國立中央大學學科變革的歷史考察(1928-1937)[J]. 曲鐵華,王麗娟. 現(xiàn)代大學教育. 2016(05)
[8]民國時期大學教育系科變遷研究[J]. 侯懷銀,李艷莉. 中國教育科學. 2016(03)
[9]民國時期法學人才培養(yǎng)檢視[J]. 朱志峰.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6(02)
[10]美國臨床實踐型教師教育模式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 高斐. 當代教育科學. 2016(01)
博士論文
[1]民國時期法學人才培養(yǎng)研究[D]. 朱志峰.東北師范大學 2018
[2]民國時期北京大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1917-1937)[D]. 韓立云.南京大學 2013
[3]中國近代大學外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研究[D]. 肖瑋萍.廈門大學 2013
[4]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發(fā)展問題的反思[D]. 侯懷銀.華東師范大學 2000
碩士論文
[1]民國前期大學工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 喬昳玥.南京郵電大學 2019
[2]國立中央大學音樂教育研究(1928-1949)[D]. 李燕燕.南京藝術學院 2017
[3]抗戰(zhàn)期間國立中央大學師范學院研究[D]. 劉靜.南京大學 2017
[4]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師生群體研究[D]. 許文昊.南京師范大學 2016
[5]常道直師范教育思想研究[D]. 楊來恩.華東師范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087160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課程體系以共同必修普通學程和共同必修專修學程組成的教育科學生的“必修課”是對當時大學生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素質的培養(yǎng)訓練,是學生作為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人才培養(yǎng)范圍圖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系課程體系①佚名.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各系課程標準:教育學系課程標準:附表[J].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叢刊,1933,1(1):289-30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在中國:歷程、現(xiàn)狀和未來[J]. 侯懷銀,李艷莉.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9(06)
[2]大學生實習易陷入哪些誤區(qū)[J]. 倪素香. 人民論壇. 2019(14)
[3]陶行知師范教育思想與實踐[J]. 申國昌,申慧寧. 教師發(fā)展研究. 2018(03)
[4]從裁撤教育學院透視我國綜合性大學及其教育學科發(fā)展模式的轉變[J]. 田杰.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18(08)
[5]綜合大學教育學科發(fā)展的三維審視[J]. 劉志文.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1)
[6]國內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裁撤問題探究[J]. 王光榮,駱洪福. 山東高等教育. 2017(03)
[7]民國國立中央大學學科變革的歷史考察(1928-1937)[J]. 曲鐵華,王麗娟. 現(xiàn)代大學教育. 2016(05)
[8]民國時期大學教育系科變遷研究[J]. 侯懷銀,李艷莉. 中國教育科學. 2016(03)
[9]民國時期法學人才培養(yǎng)檢視[J]. 朱志峰.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6(02)
[10]美國臨床實踐型教師教育模式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 高斐. 當代教育科學. 2016(01)
博士論文
[1]民國時期法學人才培養(yǎng)研究[D]. 朱志峰.東北師范大學 2018
[2]民國時期北京大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1917-1937)[D]. 韓立云.南京大學 2013
[3]中國近代大學外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研究[D]. 肖瑋萍.廈門大學 2013
[4]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發(fā)展問題的反思[D]. 侯懷銀.華東師范大學 2000
碩士論文
[1]民國前期大學工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 喬昳玥.南京郵電大學 2019
[2]國立中央大學音樂教育研究(1928-1949)[D]. 李燕燕.南京藝術學院 2017
[3]抗戰(zhàn)期間國立中央大學師范學院研究[D]. 劉靜.南京大學 2017
[4]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師生群體研究[D]. 許文昊.南京師范大學 2016
[5]常道直師范教育思想研究[D]. 楊來恩.華東師范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0871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xinli/308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