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大學生心理彈性特點及心理彈性促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04 03:12
個體在經(jīng)歷重大應激事件后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如:急性應激障礙、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抑郁與焦慮障礙、自殺、物質(zhì)依賴、適應障礙等,但不是所有經(jīng)歷創(chuàng)傷事件、挫折、逆境的人都會出現(xiàn)心理疾患,大部分個體仍然能恢復到應激前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這就提示:經(jīng)歷應激后個體的心理恢復能力存在明顯的差異。心理彈性(Resilience)是目前的研究熱點,它是指當人們面對挫折、困難或者逆境時能有效地應對和適應,并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種能力。已有的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彈性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guān),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彈性訓練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彈性與情緒、認知、人格、應對方式、自我效能感等心理因素相關(guān),也與個人特質(zhì)、家庭因素、學校因素以及社會文化因素相關(guān),并且高低水平心理彈性學生在幸福感指數(shù)、總體情感以及生活滿意度上有差異;還有一些研究指出,心理彈性不僅受到心理因素和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也有可能存在生理學上的差異(自主神經(jīng)反應模式、基因、神經(jīng)遞質(zhì)、神經(jīng)通路等)。軍校大學生是個特殊群體,其軍人和學生的雙重身份決定了他們面臨較多的應激情境。軍校大學生心理彈性狀況如何?影響軍校大學生心理彈性的因素又有哪些?是否存在生理學上...
【文章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yī)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另一個3R”培訓方案
軍校大學生心理彈性量表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
圖 7 Kumpfer 的心理彈性框架本研究的團體心理輔導依據(jù) Kumpfer 的心理彈性框架和團體動力學理論,同時參考其他團體輔導的方案,并結(jié)合本次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制定出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具體如表 14:在制定團體輔導方案的同時,也制定了評定團輔效果的方法:①通過團輔前后填寫心理量表來測定;②通過記錄每次活動小結(jié),對比每個人的感受和變化;③對成員進行逐一訪談,并對團輔活動提出建議和意見;④每次活動后要求觀察員和指導者就本次活動的氣氛、成員互動反應、成員感受等做出評價。2.2.4 團體輔導的實施依照既定輔導方案,對被試進行團體心理輔導。輔導活動共持續(xù)進行八周,每周一次,共有 8 次,每次時間視具體活動內(nèi)容而定,約 90-120 分鐘;顒訒r重點放在活動做完后的討論與分享上,每次活動后會布置相應的家庭作業(yè),下次團體活動前進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救援軍人心理彈性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 張佳佳,韓愛華,李敏,張鈺,李培培,張麗麗,廖文君,胡茂柱. 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1 (01)
[2]創(chuàng)傷康復期患者應激障礙與心理彈性的相關(guān)研究[J]. 陳翰,張佳佳,李敏,許瑩,繆毅,汪琴,劉宏亮.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 2010(18)
[3]大學生心理彈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王燕秋,張佳佳,任景敏,黃健,李敏,許瑩,彭李,繆毅,張鈺.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 2010(07)
[4]復原力(resilience)研究的回顧[J]. 陶歡歡. 襄樊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09(05)
[5]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和效度驗證[J]. 胡月琴,甘怡群. 心理學報. 2008(08)
[6]國際情緒圖片系統(tǒng)在中國的試用研究[J]. 黃宇霞,羅躍嘉.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4(09)
[7]兒童心理彈性發(fā)展的研究綜述[J]. 曾守錘,李其維. 心理科學. 2003(06)
[8]心理彈性(resilience)研究綜述[J]. 席居哲,桑標. 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2(04)
碩士論文
[1]一般自我效能感訓練對農(nóng)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彈性的影響[D]. 胡會麗.西南大學 2009
[2]考研大學生的積極情緒、心理彈性與壓力適應的關(guān)系研究[D]. 譚晟.首都師范大學 2009
[3]大學生情緒智力、心理復原力與自我和諧的關(guān)系研究[D]. 王娟.上海師范大學 2009
[4]大學生復原力的干預研究[D]. 韋海燕.上海師范大學 2009
[5]大學生復原力與壓力事件、心理健康的關(guān)系研究[D]. 楊彩霞.河北師范大學 2008
[6]大學生心理彈性的評估與干預[D]. 滕秀杰.首都師范大學 2008
[7]復原力對自我復原的影響機制[D]. 毛淑芳.浙江師范大學 2007
[8]優(yōu)秀貧困大學生心理彈性的建構(gòu)研究[D]. 宋娟.華東師范大學 2007
[9]貧困大學生的復原力及其與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研究[D]. 徐迎利.西南大學 2007
[10]離異家庭中學生的復原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毛俊青.西南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896926
【文章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yī)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另一個3R”培訓方案
軍校大學生心理彈性量表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
圖 7 Kumpfer 的心理彈性框架本研究的團體心理輔導依據(jù) Kumpfer 的心理彈性框架和團體動力學理論,同時參考其他團體輔導的方案,并結(jié)合本次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制定出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具體如表 14:在制定團體輔導方案的同時,也制定了評定團輔效果的方法:①通過團輔前后填寫心理量表來測定;②通過記錄每次活動小結(jié),對比每個人的感受和變化;③對成員進行逐一訪談,并對團輔活動提出建議和意見;④每次活動后要求觀察員和指導者就本次活動的氣氛、成員互動反應、成員感受等做出評價。2.2.4 團體輔導的實施依照既定輔導方案,對被試進行團體心理輔導。輔導活動共持續(xù)進行八周,每周一次,共有 8 次,每次時間視具體活動內(nèi)容而定,約 90-120 分鐘;顒訒r重點放在活動做完后的討論與分享上,每次活動后會布置相應的家庭作業(yè),下次團體活動前進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救援軍人心理彈性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 張佳佳,韓愛華,李敏,張鈺,李培培,張麗麗,廖文君,胡茂柱. 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1 (01)
[2]創(chuàng)傷康復期患者應激障礙與心理彈性的相關(guān)研究[J]. 陳翰,張佳佳,李敏,許瑩,繆毅,汪琴,劉宏亮.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 2010(18)
[3]大學生心理彈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王燕秋,張佳佳,任景敏,黃健,李敏,許瑩,彭李,繆毅,張鈺.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 2010(07)
[4]復原力(resilience)研究的回顧[J]. 陶歡歡. 襄樊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09(05)
[5]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和效度驗證[J]. 胡月琴,甘怡群. 心理學報. 2008(08)
[6]國際情緒圖片系統(tǒng)在中國的試用研究[J]. 黃宇霞,羅躍嘉.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4(09)
[7]兒童心理彈性發(fā)展的研究綜述[J]. 曾守錘,李其維. 心理科學. 2003(06)
[8]心理彈性(resilience)研究綜述[J]. 席居哲,桑標. 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2(04)
碩士論文
[1]一般自我效能感訓練對農(nóng)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彈性的影響[D]. 胡會麗.西南大學 2009
[2]考研大學生的積極情緒、心理彈性與壓力適應的關(guān)系研究[D]. 譚晟.首都師范大學 2009
[3]大學生情緒智力、心理復原力與自我和諧的關(guān)系研究[D]. 王娟.上海師范大學 2009
[4]大學生復原力的干預研究[D]. 韋海燕.上海師范大學 2009
[5]大學生復原力與壓力事件、心理健康的關(guān)系研究[D]. 楊彩霞.河北師范大學 2008
[6]大學生心理彈性的評估與干預[D]. 滕秀杰.首都師范大學 2008
[7]復原力對自我復原的影響機制[D]. 毛淑芳.浙江師范大學 2007
[8]優(yōu)秀貧困大學生心理彈性的建構(gòu)研究[D]. 宋娟.華東師范大學 2007
[9]貧困大學生的復原力及其與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研究[D]. 徐迎利.西南大學 2007
[10]離異家庭中學生的復原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毛俊青.西南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8969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xinli/28969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