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團體心理輔導對初中生幸福感影響的實證研究
本文關鍵詞:感恩團體心理輔導對初中生幸福感影響的實證研究
【摘要】:近年來,感恩與幸福感研究獲得了國內外心理學家前所未有的關注,青少年時期是幸福感教育的關鍵期,且青少年群體是實現中國夢這一積極心理夢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探索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幸福教育的有效方法,將對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包括兩部分:研究一:本研究選取江西省南昌縣某中學初一年級230名學生進行調查,采用苗元江的綜合幸福感問卷(MHQ)和何安明的青少年感恩量表(AGS)為研究工具,探索感恩與綜合幸福感之間的關系。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礎上采用實驗組和對照組前后觀測的等組實驗設計,將研究被試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實驗組進行為期2個月感恩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對照組不進行任何心理干預。通過對兩組前后測數據的分析,來檢驗感恩團體心理輔導對初中生感恩與綜合幸福感的影響效果。本研究得出的研究結論如下:1、感恩與綜合幸福感(包括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存在非常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并且感恩能在一定程度上預測綜合幸福感。其中感恩對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綜合幸福感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其解釋量分別為為28.1%、40%、42.7%。2、感恩團體心理輔導能夠顯著提升初中生的感恩和綜合幸福感水平。其中在感恩的社會恩惠的感知與體驗(因素1)、對自然恩惠的感知與體驗(因素3)、對社會恩惠的表達與回報(因素5)上的得分顯著提高;在主觀幸福感中生活滿意度、正性情感因子上,在心理幸福感中的利他行為因子上的得分顯著提高。感恩團體心理輔導以開放式的互動交流、多樣的體驗方式、情感支持與接納的群體氛圍等優(yōu)點能夠吸引學生的積極參與,對初中生身心健康的維護與幸福感的提升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應結合實際在教育教學中使其得到推廣。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睿;宛蓉;蘭文杰;;小學生感恩團體心理輔導的干預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年08期
2 張睿;宛蓉;;團體輔導在中學生感恩教育中的實踐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5年09期
3 孫曉杰;;從積極心理干預研究探討主觀幸福感的提升途徑[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4 何安明;劉華山;惠秋平;;感恩三維結構理論模型的建構[J];心理研究;2013年03期
5 顧晨龍;朱春燕;章鳴明;汪凱;;團體輔導和團體箱庭干預青少年述情障礙效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3年03期
6 浦昆華;宋娜;楊萍;;團體輔導增進大學生感恩、幸福感及親社會行為的效果評估[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年03期
7 蒲清平;朱麗萍;趙楠;;團體輔導提升大學生感恩認知水平的實證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年18期
8 何安明;劉華山;惠秋平;;基于特質感恩的青少年感恩量表的編制——以自陳式量表初步驗證感恩三維結構理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02期
9 苗元江;;跨越與發(fā)展——主觀幸福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10 郭小艷;李曉華;;積極情緒的培養(yǎng)策略[J];隴東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張萍;感恩情感的形成機制及其干預[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2 苗元江;心理學視野中的幸福[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汪靜瑩;正念訓練對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南昌大學;2014年
2 曾妍;團體歸因訓練對高職生感恩及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3 熊珍明;感戴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4 陳慧瑜;團體感恩干預提升高中生主觀幸福感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5 張丹;團體心理輔導對初中生感恩品質的干預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6 董衍美;應用書信療法對職校生的感恩干預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7 周志娟;初中生感戴、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黃華;基于儒家文化啟示的感恩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徐娟;戲劇性游戲策略在學校感恩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范志英;感恩教育的實踐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552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15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