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學習分析的在線學習測評建模與應用——課程綜合評價參考模型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學習分析的在線學習測評建模與應用——課程綜合評價參考模型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學習分析 課程綜合評價參考模型 C-SERI 課程評價
【摘要】:課程是在線學習的載體。課程評價是遠程教育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在線學習的迅速發(fā)展,課程評價從內容到手段上都正經歷著重要的轉變。學習分析的發(fā)展為課程評價提供了新的途徑。本研究首先提出了課程評價的概念框架,并通過學習分析構建了課程評價的模型,從媒體技術、學習資源、學習活動、學習支持和聯(lián)通度五個維度對在線學習課程進行評價。在此模型的基礎上,設計并開發(fā)了課程評價的學習分析工具,對所提出的模型進行了實際驗證。最后,分析了基于學習分析的課程評價的特征和趨勢。本研究為課程綜合測評提供了理論參考,為學習分析技術在課程評價中的實際應用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鑒。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現(xiàn)代教育技術部;北京師范大學遠程教育研究中心;
【關鍵詞】: 學習分析 課程綜合評價參考模型 C-SERI 課程評價
【基金】:北京師范大學自主科研基金項目“學習者在線學習狀態(tài)分析與可視化工具研發(fā)(項目編號:SKZZB20150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課程是遠程教學的載體[1],承載著遠程教學的內容與過程。對于課程的評價是遠程教育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遠程教育領域中,課程內涵豐富,并且在不斷發(fā)展之中。課程從其本源意義上包含著學科教學科目和教學進程兩個層面。《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將課程解釋為學校教學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欒春暉,李靖,詹國梁;論網絡時代的學習與創(chuàng)新[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2 李紅美;;論網絡教育環(huán)境下學習者學習動機的激發(fā)[J];繼續(xù)教育;2006年11期
3 沈福新;;學習漫議[J];群眾;2007年03期
4 李偉;;關于在學習過程中目標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年06期
5 韓笑;;學習就是快樂的體驗[J];教育教學論壇;2009年02期
6 金惠;;從“快學習”到“慢學習”:盡享營養(yǎng)的學習盛宴[J];教學與管理;2013年04期
7 千洪范;;試論學生學習過程的實質[J];延邊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03期
8 呂文升;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提高教學質量[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3期
9 F·J·笛凡司泰 ,趙興中;學習過程的概念和理論[J];蘇州大學學報;1983年04期
10 朱本 ,汪幼芳;大學生的學習觀和學習法[J];齊魯學刊;198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時龍;;把握分析學情是改進教學和促進學習的基礎[A];2012·學術前沿論叢——科學發(fā)展:深化改革與改善民生(下)[C];2012年
2 盧智敏;;論基于網絡的校際協(xié)作學習[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馬建為;;網絡媒體下的學習[A];高教科研2006(上冊:校長論壇·教育改革)[C];2006年
4 張應國;;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的變化及幾點思考[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謝曉芳;;網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踐[A];第三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4年
6 周之良;;研究學習科學,改善學習狀況[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下卷)[C];2008年
7 付巧英;;淺論任務型教學[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8 陳寧;;一種學習心理模型的理論構建[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李薦;;友善用腦——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的學習科學的新發(fā)展[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下卷)[C];2008年
10 張娜;;國內外學習投入及其學校影響因素研究綜述[A];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育評價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西北師范大學 李瑾瑜;校長:如何引領和促進教師學習[N];中國教育報;2008年
2 重慶市教育評估院院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習科學研究分會常務副會長 龔春燕;實施新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N];中國教育報;2013年
3 石家莊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網院運管中心副主任 劉濤;移動學習成為員工培訓新趨勢[N];中國郵政報;2014年
4 張春(作者單位:廣西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做學習型公民 不斷提升人的素質[N];廣西日報;2003年
5 天津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金美福;學習的道德和道德地學習[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北師大二附中 王元華;學習的三重境界[N];中國教育報;2007年
7 許建華;學習流引擎 教育服務競風流[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李亞杰;學習: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N];光明日報;2007年
9 陳志遠;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合理運用[N];中國文化報;2007年
10 孫厚高;學習心理輔導刻不容緩[N];連云港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亦寧;本科生深層學習過程及其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2 楊南昌;學習科學視域中的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劉玉靜;合作學習的倫理審思[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崔國富;學習型社會建設與教育的使命[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弋文武;農村教師學習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孫傳遠;教師學習:期望與現(xiàn)實[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玉芳;基于媒體素材庫的學習內容構建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01年
8 王海瀾;打開學生自我建構之門[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9 吳永和;學習資源服務生態(tài)環(huán)境構建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周琰;大學生認識信念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豐;教育管理視角下的高中生學習倦怠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年
2 于萌;基于移動MOOC平臺的學習社區(qū)的研究與實現(xiàn)[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3 蔡懿敏;初中生學習風格與學習效果的關系[D];南京大學;2013年
4 琚瓊;大學生基于智能手機的知識學習影響因素及其對策研究[D];安徽大學;2015年
5 王詠梅;微課資源設計開發(fā)的過程與現(xiàn)狀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6 馬艷萍;翻轉課堂中移動學習資源的設計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7 信忠義;聽寫困難兒童伴隨學習生字詞特點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8 崔榮;基于VR的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實現(xiàn)與效果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5年
9 劉偉娟;中文“慕課”發(fā)展現(xiàn)狀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10 李慶林;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0484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048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