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交往的對話性建構:超越“技術理性主義”旨趣
本文關鍵詞:師生交往的對話性建構:超越“技術理性主義”旨趣
更多相關文章: 師生關系 師生對話 “技術理性主義” 人格發(fā)展
【摘要】:"技術理性主義"的教育價值取向使教師愈來愈淪落為"技術工匠",教育活動也日漸深陷于技術化、機械化、知性化以及工具化等誤區(qū),喪失了心靈對話與精神溝通的可能性。為了更好地建構教師與學生之間共同分享的意義世界和生活世界,師生交往必須超越"技術理性主義"的旨趣,擺脫話語獨白和價值灌輸?shù)氖`,回歸于真正的對話性實踐。師生交往的對話性實踐需要圍繞認知性的對話、倫理性的對話以及社會性的對話展開,使三者從分裂走向融合,形成師生之間真實的、完整的對話,避免虛假的、片面的對話。通過認知性的對話、倫理性的對話以及社會性的對話的整體建構,師生交往將逐漸擺脫"技術理性主義"的遮蔽,展現(xiàn)出更為豐富的教育意涵,促進學生的人格發(fā)展。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
【關鍵詞】: 師生關系 師生對話 “技術理性主義” 人格發(fā)展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教育部青年課題《公共交往與學校公民教育的實踐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EEA110340)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456
【正文快照】: 眾所周知,師生交往應擺脫教師的獨白與灌輸,走向師生之間基于平等的人格尊嚴和公民身份的對話性實踐。這幾乎已經(jīng)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一項共識,在教育學界也獲得了普遍認同。但是,在現(xiàn)實的教育背景下,師生交往的對話性是否真正得到了落實?對話性實踐是否真正主導了師生的交往實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葉飛;;公民教育:從“疏離”走向“參與”[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8期
2 羅燕萍;陳國慶;;非正式交往與師生關系的構建[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1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夏慧;走向生命對話——教育的理想追求[J];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張曉娜;;價值澄清理論與價值觀教育[J];前沿;2006年11期
3 牛文健;;三維價值觀體系的管理學反思[J];前沿;2009年06期
4 張起;程廣云;;對話的“第一哲學”研究[J];前沿;2012年01期
5 朱慧;;價值澄清理論的利弊分析及其啟示[J];前沿;2012年02期
6 宮振勝;;當代美國學校課堂德育模式探析[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 陶冶;;我與你“相遇”在廣告——馬丁·布伯哲學對廣告?zhèn)鞑サ膯⑹綶J];青年記者;2008年26期
8 白丹;;學校價值觀教育的文化分析[J];青年文學家;2009年23期
9 朱榮華;吳月蓉;邵慧麗;;馬丁·布伯哲學思想對文化全球化語境中區(qū)域文化發(fā)展模式的啟示[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尚小華;李佩環(huán);;經(jīng)驗與超越——馬克思和馬丁·布伯的關系范疇比較[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姚凱;;存在主義對現(xiàn)代社會個案工作的啟示[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李林;;從“它”到“我們大家”——史密斯論宗教對話的六重境界[A];國學論衡(第五輯)[C];2009年
3 王艷華;;精神的相遇 靈感的閃現(xiàn)——記數(shù)學課堂中的對話[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王傳峰;;經(jīng)濟—倫理—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建構——環(huán)境與經(jīng)濟和諧發(fā)展的應然選擇[A];生態(tài)城市建設與生態(tài)危機管理——中國未來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世偉;黃崴;;參與式公民學習——香港公民教育政策的新動向[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廖慈惠;;對話性流變述論[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廖慈惠;;對話性的流變——從蘇格拉底到巴赫金[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郭梅;;旅游外宣文本的對話性探究——以語言學為途徑[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4 王雅芳;廣告的對話性探討[J];襄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彭甄;論譯語本文的對話性——翻譯文學特質(zhì)研究之一[J];北京大學學報(外國語言文學?);1999年S1期
6 章志德;;對話性寫作教學特征及其目標[J];文學教育(下);2007年06期
7 梁慶福;;英語學術語篇的對話性分析[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邵子華;;論語文教學的對話性[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7年01期
9 江曉紅;;語篇對話視角的介入分析[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孫志慧;;低調(diào)陳述的對話性分析[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記者 晏飛;從“對話性合作”走向“制度性合作”[N];徐州日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俊;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報刊文本的對話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祁麗娜;《你能走多遠》的對話性解讀[D];蘭州大學;2013年
3 胡芳芳;自我與他者,復調(diào)—小說《贖罪》的對話性解讀[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4 李睿;告別男權獨白的對話[D];南昌大學;2007年
5 蘇晶;《小世界》中的對話與狂歡[D];寧夏大學;2013年
6 趙世雙;談當代俄羅斯報刊言語的對話性[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程博;從翻譯的對話性角度看晚清小說翻譯[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劉曉露;《戀愛中的女人》的對話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陳靜文;《占有:一部羅曼史》的對話性解讀[D];魯東大學;2013年
10 馬文焱;英語商業(yè)廣告語篇中的對話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9649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64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