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教學論文 >

成就動機和幽默感視角下大學生交往類型與問題形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2 19:22

  本文關鍵詞:成就動機和幽默感視角下大學生交往類型與問題形成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心理理論 沖突解決 合作 成就動機 幽默感 交往類型


【摘要】:本研究從大學生的文本分析和前期訪談出發(fā),了解了大學生交往當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大學生交往狀態(tài)”的研究。本文采用心理理論、沖突解決、合作、幽默感和成就動機的情境投射測驗測查57名大學生,根據(jù)被試對測驗題目的反應,從心理理論、沖突解決和合作三個維度區(qū)分大學的交往狀態(tài),并從成就動機和幽默感的視角探討大學生交往類型的心理狀態(tài)和交往問題形成的機制。 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的交往狀態(tài)分為善交往、直接表達、壓抑和攻擊類型。善交往類型的個體具有三重視角的心理理論,采取溝通或包容的方式解決人際沖突,并出現(xiàn)較高的合作行為;直接表達類型的個體具有兩重視角的心理理論,采取直接表達的方式解決沖突,并出現(xiàn)較高的合作行為;壓抑類型的個體具有單一視角心理理論,采取壓抑的方式解決沖突,并出現(xiàn)順從他人的合作行為;攻擊類型的個體具有單一視角的心理理論,采取吵架、避免交談等方式解決沖突,并出現(xiàn)強制性的合作行為。 就成就動機的角度而言,善交往和直接表達類型的個體傾向于高任務卷入,壓抑類型傾向于低任務卷入,攻擊類型傾向于高自我卷入和低自我卷入。 就幽默感的角度而言,善交往類型具有幽默的雙重意識;壓抑和攻擊類型的個體感受不到幽默,前者傾向于將幽默理解為“自責”,而后者傾向于將幽默理解為“受責”;直接表達類型的個體在理解不同情境幽默上沒有統(tǒng)一的傾向性。 就交往類型的個體發(fā)展趨勢而言,善交往類型的個體的交往狀態(tài)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的系統(tǒng),而壓抑和攻擊類型的個體則要借助外力轉變交往狀態(tài)的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心理理論 沖突解決 合作 成就動機 幽默感 交往類型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研究背景11-26
  • 1.1 問題提出11
  • 1.2 文獻綜述11-26
  • 1.2.1 幽默研究11-17
  • 1.2.2 心理理論研究17-20
  • 1.2.3 沖突解決研究20-22
  • 1.2.4 合作研究22-26
  • 2 研究設計26-29
  • 2.1 研究構思和目標26
  • 2.2 研究框架26
  • 2.3 研究步驟26-28
  • 2.3.1 前期調查26-27
  • 2.3.2 投射測驗設計27
  • 2.3.3 投射施測27-28
  • 2.3.4 提煉編碼準則28
  • 2.4 數(shù)據(jù)處理說明28-29
  • 3 結果分析29-50
  • 3.1 前期調查結果分析29-32
  • 3.1.1 交往作業(yè)分析29
  • 3.1.2 訪談結果分析29-32
  • 3.2 交往狀態(tài)投射結果分析32-38
  • 3.2.1 心理理論投射測驗33
  • 3.2.2 沖突解決投射測驗33-34
  • 3.2.3 合作投射測驗34-35
  • 3.2.4 評分者一致性35
  • 3.2.5 交往狀態(tài)聚類分析35-36
  • 3.2.6 交往類型分析36-38
  • 3.3 成就動機投射反應結果分析38-40
  • 3.3.1 評分者一致性39-40
  • 3.3.2 各交往類型被試成就動機投射反應比較40
  • 3.4 幽默感反應結果分析40-42
  • 3.4.1 評分者一致性41-42
  • 3.4.2 各交往類型被試的幽默感反應比較42
  • 3.5 交往類型與成就動機、幽默感的關系42-48
  • 3.5.1 成就動機及幽默感總體分析42-43
  • 3.5.2 交往類型與幽默感及成就動機的相關性分析43-48
  • 3.6 多變量之間的相關分析48-50
  • 4 討論50-59
  • 4.1 大學生交往狀態(tài)50-53
  • 4.1.1 善交往類型特征50-51
  • 4.1.2 壓抑類型特征51-52
  • 4.1.3 直接表達類型特征52-53
  • 4.1.4 攻擊類型特征53
  • 4.2 交往狀態(tài)與幽默的關系53-55
  • 4.3 交往狀態(tài)與成就動機的關系55-57
  • 4.4 交往類型的發(fā)展趨勢57-59
  • 5 結論59-61
  • 5.1 結論59
  • 5.2 不足與展望59-61
  • 參考文獻61-67
  • 附錄1:投射反應匯總表67-69
  • 附錄2:文本分析69-75
  • 附錄3:投射測驗題目75-78
  • 后記78-7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劉海驊,莊明科;成就動機的多重目標理論[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年02期

2 陳雨露;蘇彥捷;;先“自我中心”再“調整”:成人推理他人心理狀態(tài)的加工過程[J];心理科學;2011年01期

3 陳欣;葉浩生;;兩難中合作行為研究的回顧和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07年05期

4 汪鳳炎;科爾伯格思想研究的新成果——評《道德認知發(fā)展與道德教育——科爾伯格的理論與實踐》[J];心理學探新;2000年02期

5 張鳳;馮曉霞;;兒童同伴沖突解決策略與其心理理論發(fā)展的關系[J];學前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

本文編號:72095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72095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aba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