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教學論文 >

關于單片機教學的幾點思考

發(fā)布時間:2014-07-24 11:54

  本文是一篇專業(yè)的社科論文,主要闡述了關于單片機教學的幾點思考,詳情請看下面的介紹。

  1.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

  單片機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在課堂上講解起來相對比較枯燥,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一些實際的單片機產品(項目)如智能語音報站系統(tǒng)、自動路燈控制系統(tǒng)、萬年歷、酒精測試儀、溫濕度控制等為例,激發(fā)學生對未知的領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

  2.改革教學方法,以應用為主

  一般情況下我們單片機的教師把課堂隔離開來,理論課是理論課,實驗課是實驗課,而且實驗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使得學生本能的將理論和實驗對立起來。本人認為應將理論和實踐巧妙的結合起來,打破理論課和實踐課的界限,使之不再涇渭分明。

  一、應盡量的減少理論知識的全盤灌輸,比如說單片機的指令部分,以實際的例子讓一條一條的指令和一個又一個的語句變的有生命起來,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單片機C語句的用法和用途?梢酝ㄟ^不同的小的任務來讓學生體會不同的語句的用法,盡量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活學活用。在單片機中經常會用到延時程序,若延時函數定義的形式參數是無符號字符數,在調用延時函數時,筆耕論文,我們延時的時間是20,200和300時有什么不同,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際的實驗去體會。

  俗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在實際的教學中應盡量避免全盤照抄,我們所使用的教材,錯誤和疏漏在所難免,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教材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并對自己的方法去驗證可行性。

  二、以模塊和項目的方式進行教學將整個單片機的教學過程分成不同的模塊,在不同的模塊中,以不同的項目任務的方式教學。整個單片機過程可以分為基礎知識模塊、輸入和顯示模塊、數據采集模塊(A/D和D/A轉換等)、數據通信模塊、信號與算法模塊、I/O擴展輸入和輸出模塊、機電控制等。

  在模塊學習中,可以提出不同的項目,比如對輸入和顯示模塊:輸入方法有獨立鍵盤和矩陣式鍵盤兩種,顯示的方法有數碼管顯示,點陣顯示和液晶顯示等。因此可以通過不同的項目來完成學習,如通過數字鐘電路的設計,通過附加不同的電路的功能學習獨立式鍵盤和數碼管的使用;通過簡易密碼鎖的設計學習矩陣式鍵盤的應用,通過簡單的廣告牌的設計學習點陣的顯示原理。

  三、實際的實驗中應避免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增加自主性實驗。學生一般根據實驗指導書上的實驗原理、流程圖和硬件連線在實驗箱上來完成實驗,動手和思考的機會很少,程序也完全是照本宣科的拷貝一遍,對具體的硬件和軟件設計完全茫然,結果很多的學生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我認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自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己設計實驗,對實驗的內容經過改動,增加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以及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

  四、改善實訓環(huán)節(jié) 學校一般會安排1-2周的實訓課,一般情況下我們給定學生實訓的方案,學生只需要自己完成電路的原理圖和布局布線,軟件的部分也是由老師來完成。我認為可以由老師選擇一些難度適中的課題,由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完成設計電路圖—制作電路板—程序設計—軟硬件聯調—程序下載—脫機運行整個的產品設計過程,在課題中不妨增加新知識、新技術的應用,比如I2C總線,CAN總線、SPI總線、漢顯液晶顯示器等等的應用。

  3、加快建設網絡課程

  現在有關單片機的新技術、新信息、新應用發(fā)展是日新月異,為了適應單片機的發(fā)展應用現狀,可以建設網絡課程,如最新的研發(fā)產品,不同型號單片機的應用,專家講堂等。可以讓學生以此為平臺加以交流,將平時習得的得到鞏固,也可以將最新的資訊供給學生參考,擴展學生的眼界,使學生對單片機的掌握不止局限在8051單片機上,對其他類型的單片機也能加以渉略,了解更為豐富的單片機軟硬件資源,典型的單片機硬件電路,成熟的單片機軟件設計模塊。

  4、開展不同形式的電子設計競賽

  學校自己可以每學期開展不同形式的電子設計競賽,并給予不同的獎勵,也多鼓勵學生參加重慶市和全國的電子設計大賽,通過參加這些競賽,讓學生能夠加理論和實踐更好的聯系在一起,磨礪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高職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

  總之,由于單片機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需要不斷改革和探索單片機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綜合能力,以此來提高教育和教學的質量。

  本文由整理發(fā)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編號:532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532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1fb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