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問題行為與其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
本文關鍵詞:留守兒童問題行為與其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村中出現(xiàn)了一個龐大的群體——留守兒童。留守兒童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農村人力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研究留守兒童問題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對問題行為的預防、預防青少年犯罪有重要的意義。影響問題行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中,采用問卷調查法,選取四川省某縣四所偏遠地區(qū)的學校550名同學為研究對象,對他們的問題行為、看護人教養(yǎng)方法、社會支持的基本情況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留守兒童在問題行為問卷的以下維度上表現(xiàn)特別突出,分別是學習適應不良、攻擊行為、違紀行為、情緒障礙。在這些兒童身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經質、退縮行為。留守兒童比非留守兒童存在著更多的違紀行為、退縮行為、情緒障礙。在同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下,男生在攻擊行為、違紀行為上的表現(xiàn)比女生更為突出。九年級的學生有更多的學習適應不良行為,侵略性,反社會行為。八年級學生存在更多的情緒障礙。其他人看護留守兒童時留守兒童更容易出現(xiàn)學習適應不良的問題。由爸爸獨自照顧的留守兒童容易出現(xiàn)攻擊行為、退縮行為。離異家庭的留守兒童更容易出現(xiàn)違紀行為、攻擊行為。 (2)留守兒童得到看護人的物質方面的照顧最多,其次分別是心理方面的關懷、偏愛、過度干涉,嚴厲懲罰、拒絕這兩類看護方式較少。這說明目前留守兒童的看護方式以積極的看護方式為主。留守兒童比非留守兒童得到的偏愛更少。留守兒童所獲得的主觀支持以及其對支持的利用程度比非留守兒童差。在客觀支持上二者沒有差異。 (3)留守兒童問題行為與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社會支持之間有顯著的相關。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中,拒絕對學習適應不良、違紀行為、攻擊行為、退縮行為、神經質、情緒障礙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心理關懷對學習適應不良行為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偏愛對情緒障礙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社會支持中,對支持的利用度對問題行為的各因子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
【關鍵詞】:留守兒童 問題行為 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 社會支持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844.1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文獻綜述9-15
- 1.1 留守兒童研究綜述9-10
- 1.1.1 留守兒童概念的界定9
- 1.1.2 留守兒童的相關研究9-10
- 1.2 留守兒童問題行為研究10-12
- 1.2.1 兒童問題行為概念的界定10-11
- 1.2.2 問題行為的分類11
- 1.2.3 留守兒童問題行為的研究11-12
- 1.3 留守兒童問題行為影響因素12-15
- 1.3.1 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概念的界定12-13
- 1.3.2 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的研究13-14
- 1.3.3 社會支持概念的界定14
- 1.3.4 對社會支持的研究14-15
- 2. 問題提出與研究假設15-19
- 2.1 問題提出15-16
- 2.2 研究假設16
- 2.3 研究方法16
- 2.4 研究對象16-17
- 2.5 研究工具17-18
- 2.5.1 留守兒童基本情況表17
- 2.5.2 留守兒童問題行為量表17
- 2.5.3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Q)17-18
- 2.5.4 留守兒童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問卷18
- 2.6 施測過程及數(shù)據(jù)處理18-19
- 3. 結果19-30
- 3.1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行為的基本情況19-23
- 3.1.1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行為各因子得分情況19
- 3.1.2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問題行為各因子得分上的差異檢驗19-20
- 3.1.3 留守兒童問題行為在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的差異分析20-21
- 3.1.4 留守兒童問題行為在性別、年級、看護人類型上的差異分析21-22
- 3.1.5 留守兒童問題行為在父母是否離異狀況上的差異分析22-23
- 3.2 留守兒童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調查23-24
- 3.2.1 留守兒童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總體情況23
- 3.2.2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的差異23
- 3.2.3 留守兒童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在性別、看護類型、家庭結構上的差異23-24
- 3.3 留守兒童社會支持情況24-25
- 3.3.1 留守兒童社會支持各因子的得分情況24-25
- 3.3.2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社會支持各維度上的得分差異25
- 3.4 留守兒童的問題行為與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25-27
- 3.4.1 留守兒童的問題行為與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各因子的相關檢驗25-26
- 3.4.2 留守兒童的問題行為與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各因子的回歸分析26-27
- 3.5 留守兒童的問題行為與社會支持各因子的關系27-30
- 3.5.1 留守兒童問題行為與社會支持各因子的相關檢驗27-28
- 3.5.2 留守兒童問題行為與社會支持各因子的回歸分析28-29
- 3.5.3 不同社會支持水平下的留守兒童問題行為探討29-30
- 4. 討論30-41
- 4.1 留守兒童問題行為的基本情況討論30-34
- 4.1.1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行為各因子得分差異情況討論30-31
- 4.1.2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問題行為各因子上的得分差異討論31-32
- 4.1.3 留守兒童問題行為在性別、年級、看護人類型、父母離異情況上的差異討論32-34
- 4.2 留守兒童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總體情況34-36
- 4.2.1 留守兒童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基本情況討論34-35
- 4.2.2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的差異討論35
- 4.2.3 留守兒童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在性別、看護類型、家庭結構上的差異討論35-36
- 4.3 留守兒童社會支持基本情況討論36-37
- 4.3.1 留守兒童社會支持各因子的得分情況討論36-37
- 4.3.2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社會支持各維度上的得分差異討論37
- 4.4 留守兒童的問題行為與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社會支持的關系討論37-41
- 4.4.1 留守兒童問題行為與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討論37-39
- 4.4.2 留守兒童問題行為與社會支持的關系討論39-41
- 5. 結論41-42
- 6. 本研究的不足及有待解決的問題42-43
- 7. 參考文獻43-46
- 8. 附錄46-51
- 致謝5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德乾;;農村留守兒童交往問題的實證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12期
2 周宗奎,孫曉軍,劉亞,周東明;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3 李彥章,許東民;父母教養(yǎng)方式問卷的編制及試用[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1年12期
4 徐燕;;淺談家庭教養(yǎng)方式、家庭氛圍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J];管理觀察;2009年18期
5 胡楓;李善同;;父母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影響——基于5城市農民工調查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2期
6 趙春鵬;;親子教育缺失與農村留守兒童社會化問題探討[J];河北農業(yè)科學;2008年09期
7 魏萍;;南陽市留守兒童問題行為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8 王東宇;小學“留守孩”個性特征及教育對策初探[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年05期
9 張強,陳麗嬌 ,趙虎;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06期
10 馬存燕;鄒泓;左占偉;;初中生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社會支持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3期
本文關鍵詞:留守兒童問題行為與其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07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60751.html